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1)
2023(8947)
2022(7549)
2021(6989)
2020(5595)
2019(12574)
2018(11987)
2017(23832)
2016(12897)
2015(13954)
2014(13732)
2013(13447)
2012(12381)
2011(11245)
2010(11111)
2009(10308)
2008(10295)
2007(9190)
2006(8171)
2005(7400)
作者
(38117)
(31665)
(31565)
(29915)
(20443)
(15263)
(14233)
(12230)
(12149)
(11367)
(10748)
(10424)
(10217)
(10147)
(9861)
(9844)
(9554)
(9454)
(9286)
(9262)
(7938)
(7748)
(7623)
(7373)
(7253)
(7059)
(6895)
(6811)
(6316)
(6204)
学科
(50562)
经济(50507)
管理(39601)
(38225)
(30448)
企业(30448)
方法(23450)
数学(21574)
数学方法(21386)
(16063)
(15279)
(13432)
贸易(13425)
中国(13203)
(13116)
(10801)
业经(10778)
(10127)
财务(10114)
财务管理(10099)
(9975)
金融(9975)
(9974)
银行(9943)
企业财务(9674)
农业(9596)
(9415)
(9408)
(8687)
地方(8022)
机构
学院(184838)
大学(184010)
(83111)
经济(81609)
管理(72799)
研究(63714)
理学(62746)
理学院(62147)
管理学(61257)
管理学院(60934)
中国(51863)
(40585)
(37110)
科学(36724)
(34854)
(32409)
财经(31793)
中心(29562)
研究所(29110)
(29049)
业大(28595)
农业(27696)
(27142)
经济学(26031)
财经大学(23775)
经济学院(23681)
北京(23359)
(22514)
(21348)
(20563)
基金
项目(122289)
科学(96805)
基金(91634)
研究(85298)
(81217)
国家(80552)
科学基金(69008)
社会(56500)
社会科(53882)
社会科学(53868)
基金项目(47898)
(46125)
自然(45948)
自然科(44940)
自然科学(44925)
自然科学基金(44196)
(39880)
教育(38516)
资助(38174)
编号(32666)
(27673)
重点(27263)
(25754)
(25746)
成果(25621)
创新(24126)
教育部(23802)
科研(23788)
国家社会(23763)
人文(23074)
期刊
(88235)
经济(88235)
研究(56451)
中国(33022)
(30875)
(30336)
学报(30097)
(27781)
金融(27781)
科学(27149)
管理(26267)
大学(22487)
学学(21776)
农业(19906)
财经(16468)
经济研究(15813)
业经(14545)
(13994)
技术(13093)
教育(12599)
(11629)
问题(11569)
国际(10852)
(10371)
理论(9656)
商业(9513)
技术经济(8972)
实践(8546)
(8546)
世界(8495)
共检索到277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安国俊  刘劲松  刘晓萍  
今年以来,央行增加了货币政策的使用频率及种类以加强宏观调控。该文认为,价格型政策更多影响的是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水平,由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的存在,下半年仍有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同时利率上升会凸现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对此,可考虑适时恢复国债期货交易,以及适时推出指数联结债券;商业银行应提高衍生品业务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邹文理  梁楚亨  王曦  
本文采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发现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债券收益率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熊市行情下对债券市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牛市行情下对债券市场不存在显著影响;而且中国债券市场在牛市区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1个月,在熊市区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7个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圣义  
债券市场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程度、影响时间不同。该文在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与债券行情走势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和短期利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赜  冯时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而将信用利差分解为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分别研究货币政策利率对这两部分的传导效应,并分析了当前利率传导中的扭曲及其原因。本文认为,我国信用利差与货币政策利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性,其机制原因是信用利差主要反映了流动性溢价因素;同时货币政策利率对信用利差的传导存在跨市场差异。为了更好地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应有序打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推动跨市场的制度统一,尽快畅通利率传导机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姚飞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债券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市场规模和流动性水平大为提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债券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就促进债市发展、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钢  陈旭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补充市场流动性、主动调控经济的重要货币政策创新,对债券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政策决策层和市场投资者对债券市场受到影响的程度做出准确评估。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出的背景随着金融危机后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推出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应对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也借鉴国外的这些经验,在2013年后相继推出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静霞   安真   李馨怡  
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国频繁调整货币政策和运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政策溢出效应,加之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美国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债券市场具有显著影响,短期债券受影响程度大于长期债券;溢出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非对称性,美联储在经济衰退阶段实施的扩张性刺激政策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冲击更大;美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汇率渠道影响中国债券市场,并且其在2015年后显示出更强的有效性。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补充创新金融工具,建立股、债、汇及大宗商品市场联动的风险预警与联合干预机制,通过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来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强  李远航  
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债券市场传导机制研究的国外最新文献展开综述,以期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其中研究视角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内涵及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债券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系三方面展开;研究方法从宏观计量模型和微观计量模型两方面展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鸿玲  柴鹏  
文章以债券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为出发点,结合当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转变,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代理变量,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当前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已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静  
随着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两阶段出发,尝试着建立了债券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基本理论框架,接着重点分析了债券市场、商业银行行为及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振华  
债券市场的功能分析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债券市场作为各种期限、类型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行和交易场所,既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邓洪  
本文在对200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重大调整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债券总指数走势的解读,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的互动关系,认为货币政策主要可以从资金供应和心理预期两方面对债券市场施加影响,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化都会直接导致债券市场行情的大幅上扬或下挫。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中国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规模、市场机制、交易工具、参与者性质等方面的限制,很难主动地对自身的债券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以规避风险。为解决上述矛盾,作者认为,应该从商业银行(市场参与者的主要代表)、债券市场本身以及市场监管者和政策执行者等几方面着手来完善和改进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增强以商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丽君  石金涛  吴广清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申世军  邱南南  
2010年底,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债券市场将面临资金面收紧、运行波动加大、发债主体积极性下降、企业潜在违约风险增加等挑战,也将迎来政策环境向好、银行投资需求增加、国际化加快等良好机遇。为应对这一局面,债券发行和监管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