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2)
- 2023(10474)
- 2022(9071)
- 2021(8101)
- 2020(7186)
- 2019(16436)
- 2018(16248)
- 2017(32735)
- 2016(17703)
- 2015(20233)
- 2014(20510)
- 2013(20893)
- 2012(20217)
- 2011(18595)
- 2010(19003)
- 2009(18201)
- 2008(17940)
- 2007(16452)
- 2006(14822)
- 2005(13665)
- 学科
- 济(99142)
- 经济(99066)
- 管理(45520)
- 业(43340)
- 方法(37033)
- 数学(33126)
- 数学方法(32913)
- 企(31157)
- 企业(31157)
- 地方(25377)
- 农(25006)
- 中国(24782)
- 财(19159)
- 学(18655)
- 业经(17873)
- 制(17166)
- 农业(16886)
- 贸(16214)
- 贸易(16206)
- 易(15629)
- 地方经济(15570)
- 银(14099)
- 银行(14070)
- 融(13826)
- 金融(13824)
- 环境(13537)
- 行(13526)
- 和(12784)
- 体(11746)
- 发(10914)
- 机构
- 大学(271953)
- 学院(271747)
- 济(126731)
- 经济(124132)
- 研究(99752)
- 管理(99397)
- 理学(84070)
- 理学院(83034)
- 管理学(81837)
- 管理学院(81306)
- 中国(76238)
- 科学(58710)
- 京(57706)
- 财(57596)
- 所(52369)
- 研究所(47077)
- 农(46301)
- 财经(45136)
- 中心(44788)
- 江(42966)
- 经济学(40664)
- 经(40602)
- 业大(38095)
- 北京(36906)
- 经济学院(36569)
- 农业(36237)
- 范(35984)
- 师范(35706)
- 院(34931)
- 州(33472)
- 基金
- 项目(167269)
- 科学(130743)
- 研究(123923)
- 基金(119902)
- 家(103543)
- 国家(102701)
- 科学基金(86269)
- 社会(79724)
- 社会科(75460)
- 社会科学(75436)
- 省(66887)
- 基金项目(63363)
- 教育(55459)
- 划(55020)
- 自然(52698)
- 自然科(51294)
- 自然科学(51277)
- 编号(50644)
- 自然科学基金(50341)
- 资助(49399)
- 成果(42305)
- 发(39324)
- 重点(38374)
- 部(37739)
- 课题(35357)
- 创(33621)
- 国家社会(32827)
- 发展(32358)
- 教育部(31935)
- 展(31895)
- 期刊
- 济(150797)
- 经济(150797)
- 研究(87775)
- 中国(52285)
- 财(43175)
- 农(42348)
- 学报(39946)
- 科学(37075)
- 管理(35551)
- 大学(29632)
- 农业(28274)
- 融(28228)
- 金融(28228)
- 学学(28023)
- 经济研究(25035)
- 教育(23553)
- 技术(23254)
- 财经(23194)
- 业经(22815)
- 问题(20528)
- 经(20108)
- 贸(16971)
- 技术经济(15913)
- 统计(14834)
- 国际(14509)
- 业(14432)
- 理论(13957)
- 商业(13756)
- 世界(13125)
- 经济问题(13030)
共检索到424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本文对1991年~1996年间,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是:揭示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对省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作用效果,总结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及对国家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程度分异的规律,以及划分省域经济增长类型、并探讨主要类型形成的内在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柱鲜 王威 王立勇
本文利用我国1989~2004年GDP的季度数据,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模拟我国经济时间序列趋势、季节和周期变化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05~2006年的GDP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05~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前快后缓”的态势,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过热的抑制已发生作用,经济增长控制在健康快速的状态。
关键词:
ARMA模型 经济预测 景气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日前有一份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启动的速度如此之快,从经济运行的环境和变化趋势看,二季度可能会有所降温。由于目前总需求的扩张以消费为主导,住房需求开始从消费主导向投资主导转变,泡沫有可能在数年后出现,目前尚属正常,而政府已经出台了某些调控措施,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将有所下降,汽车与钢铁增长也可能相对减缓。需要提及的是,操作不要过猛,下降不可过大。同时考虑到一季度投资增长太快,二季度可能会出现技术性回调。政策调控也会影响住房消费,再加上“非典”对服务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对外开放与高资本积累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 ,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鲜明。文章首先指出 :1)尽管现在贸易摩擦频繁 ,但中国的贸易增长仍有空间 ;2 )虽然现实的储蓄缺口已经消失 ,但考虑到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资本形成缺口依然很大 ,仍有引进外资的必要。文章接着分析 :由于中国在对外开放与资本形成机制上存在着政府干预形成的严重扭曲 ,从而在增长过程中不断累积着“结构扭曲”的风险。面临金融开放 ,这种扭曲的结构会变得更加脆弱。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中国的非农化进程 ,同时消除制度性扭曲 ,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减少外部冲击风险 ,促进经济增长成为本文探讨的主线。
关键词:
政府主导 结构扭曲 风险累积 金融开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进入 2 0 0 1年以后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 2 0 0 0年的增长态势。但增长的基础仍然还不稳固 ,调控的空间还很狭小。要充分注意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 ,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努力使经济增长率稳定在 7%以上。同时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 ,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形势 经济政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淑芝 贾正锐 曹立克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和经济波动程度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分析 ,说明了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增长实绩和中国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相对稳定程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波动程度 国际比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顺坤 侯咏 张哲人 刘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分段下降、格局“东升西降”态势。科技进步、经贸投资、生产分工、宏观政策、地缘博弈是影响过去一个时期世界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速的关键变量。总体看,“十五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后逐步恢复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期“三期叠加”阶段,较难摆脱复苏不稳、苦乐不均、动力不足、信心不强态势,低增长和有效需求不足将成为新常态。为此,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胸怀天下,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关键词:
世界经济 增长态势 中国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周期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今后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将由“峰前谷后”的极度非对称性周期逐渐向以自然率为平均增长水平的对称性周期转变。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尾特征必然带来经济“软着陆”后的“软扩张”。目前经济增长的总需求驱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之间的和谐影响等,都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中的代表性属性。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洪安 李国平
本文通过对双高型区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个省区1996~2007区间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物质资本存量、无差别劳动、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均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物质资本存量对"双高型"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依然最高,达到93.5%,表明其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拉动。(2)人力资本投资导致经济增长是必然的,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四个省区经济增长所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固定资产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然尚未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迫切要求各省区,特别是人力资本丰富的"双高型"区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实...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剑冰 吕静 王立勇
本文利用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指标,以此分析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1978-2014年间实际经济增长较为合理,基本与潜在增长率相吻合。然而,近年来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一方面说明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一部分可以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回落来解释,还有一部分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应高度重视稳增长任务的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勇 李宪
1978~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普遍保持了近2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多数各省区与全国一样经历了3个增长周期,有的省区经历了3.5~5个增长周期,地区增长差距不断向趋缓方向发展。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总体上呈"东西部快、中部慢"的态势,相应地经济总量的空间结构呈"东西部升、中部降"的态势,总量分布则始终保持"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从省区看,广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全国第1的位次;浙江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明星,取得了30年年均增长全国第1的位置;福建是区域经济赶超的冠军,取得了30年赶超13个省区的业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追求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争取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求得速度递增的经济增长。然而事实上,速度递增难以实现。因为首先从逻辑上讲,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越来越高,由于资源与资金的制约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必有一个上限。综观世界各国,至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黄振奇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1979年~2008年,GDP年均增长率9.8%,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奇迹。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可以预见,我国经济还将有30年左右(年均增速在7.2%以上)的高增长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建武
本文对"十三五"及20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将下降至6%~7%,2020~2030年期间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将由过去"出口导向、工业优先、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消费、更多依靠服务业、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十三五将成为中国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关键冲刺阶段,预期中国将在2021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关键词:
十三五 经济增长 高收入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