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5)
2023(4782)
2022(3915)
2021(3621)
2020(3059)
2019(6903)
2018(6398)
2017(12888)
2016(6595)
2015(7616)
2014(7598)
2013(7496)
2012(7148)
2011(6310)
2010(6965)
2009(6919)
2008(6133)
2007(5436)
2006(5189)
2005(5134)
作者
(17923)
(14433)
(14221)
(13866)
(9232)
(6936)
(6744)
(5641)
(5452)
(5320)
(4966)
(4858)
(4734)
(4622)
(4512)
(4438)
(4335)
(4116)
(4098)
(3976)
(3758)
(3542)
(3425)
(3330)
(3320)
(3256)
(3254)
(3200)
(2933)
(2929)
学科
(26025)
金融(26025)
(24524)
经济(24482)
(22828)
银行(22828)
(22219)
(20213)
管理(18229)
(16789)
企业(16789)
中国(16506)
(11046)
中国金融(10939)
(10451)
方法(7888)
(7704)
(7622)
财务(7597)
财务管理(7580)
(7499)
贸易(7487)
地方(7433)
(7376)
企业财务(7203)
业经(6833)
数学(6396)
数学方法(6250)
(6063)
理论(5565)
机构
学院(89802)
大学(88982)
(41685)
经济(40712)
中国(34798)
管理(31446)
研究(31416)
理学(25150)
理学院(24909)
管理学(24564)
管理学院(24403)
(23718)
(18762)
(18622)
银行(17998)
财经(17592)
中心(17513)
(16954)
(16468)
金融(16153)
(15860)
(15816)
人民(15153)
科学(14971)
(14345)
国人(13731)
经济学(13694)
中国人(13650)
中国人民(13486)
研究所(13403)
基金
项目(48762)
研究(39962)
科学(37943)
基金(34645)
(28371)
国家(28084)
社会(25350)
社会科(24205)
社会科学(24199)
科学基金(24053)
(18847)
教育(17819)
基金项目(17481)
编号(16958)
成果(15571)
(15448)
资助(15071)
自然(13167)
自然科(12871)
自然科学(12870)
自然科学基金(12625)
课题(12065)
(11831)
(11441)
重点(11223)
(11009)
(10941)
项目编号(10919)
(10636)
国家社会(10406)
期刊
(49572)
经济(49572)
研究(34466)
(31336)
金融(31336)
中国(21636)
(18850)
管理(12189)
(11842)
教育(9964)
国际(9262)
学报(9188)
财经(9060)
科学(8589)
(7896)
(7732)
大学(7715)
经济研究(7696)
业经(7215)
学学(7113)
农业(6823)
技术(6791)
问题(6779)
会计(6408)
理论(6288)
实践(5581)
(5581)
世界(5431)
中国金融(5170)
财会(4784)
共检索到164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陶之  
最高级经济学家和金融界领导人最近在华盛顿聚集一堂,分别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春季会议。他们将考虑最新的金融问题。新兴市场的吸引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静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界兴起合业经营的浪潮,美日等国的金融业逐步放弃分业经营模式而转向合业经营。1999年11月美国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更是标志着国际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在我国金融体制日益同国际接轨的今天,我国目前实行的分业经营模式是否也走到了尽头?本文在分析了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变化,并总结分业经营与合业经营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的前提下,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萨奇  
8月,又是一个多事之秋。8月中旬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再次进入全面动荡。曾被认为是唯一避风港的美国市场波澜骤起,牵动全球股市普遍下泻。一段时期以来一路飚扬的美元也风光不再,搅得汇市人心惶惶。实际上,自从1997年10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全世界金融市场拖入起...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当前,在推动金融改革方面,怎么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怎么防范金融风险,怎么理顺金融监管思路,成为人们着力关注的三大问题。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关键在于大胆尝试、准确理解"自担风险"、正确理解"民间资本";靠人际关系和利益相关防范金融风险是短视行为,虽然在一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生效,但难以抵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路即"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修正为"合规放松管制,合力加强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宗良  萨奇  王联  鄂志寰  尹业  殷小茵  史静媛  肖巍  齐文  
全球金融动荡热点问题点评编者按:起源于今年7月初泰铢贬值的泰国金融动荡,迅速地蔓延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引发区域性金融动荡,进而波及全球。至10月下旬,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达到高峰时期,形成近年来鲜见的国际金融同期性风波。金融风暴的尘埃现在尚未完全落定,其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易宪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目前中国金融业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金融瓶颈是国内未来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而要突破金融瓶颈,就得放松政府对金融业管制,就得形成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机制,国内金融市场的最大风险就在于没有有效的风险定价与风险分散机制。在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既是企业生存的初始条件,也是金融市场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国有银行如何化解不良贷款、如何利率市场化、如何让银行资金有效配置都是目前金融市场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就在这些方面作出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康霖  吕晖蓉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初衷是调整融资结构,解决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的融资困难,其途径应有多种,但关键在人。商业银行利润构成有其特殊性,其利润能够来源于顾客、同业、中央银行、财政。我国商业银行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原因是大量的货币供给,垄断与高额利润相关,但没必然联系。绿色金融源于"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的实质是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代金融业的发展要关注城市的承受力,我国应有地方银行。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非常规的、激进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复苏,救助金融机构。尽管上述危机应对政策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却有延缓结构调整、助长道德风险、降低美元资产安全、削弱经济金融稳定等后续负面影响。该文分析上述影响后提出,中国应从注意政策的长短期搭配、保持政策的前瞻与灵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制定危机应对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庆友  
金融派生产品(Financial Derivatives,亦译金融衍生物,衍生金融工具)指的是期货、期权、调期等可用来保值的金融工具,其价值与股票、债券、货币及商品等货币工具或资产的价值变化有关,或者说是由它们的价值变化派生或衍生而来的。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金融自由化拓宽了银行的服务范围,随之带来了金融业更为剧烈的竞争,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派生产品也由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林山  
2010年以来,各级政府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己任,加快推进各领域改革步伐,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化解,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有了明确的改革部署;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股指期货;出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各地的改革试点也有很多亮点。当前,收入分配、城镇化、房价三大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改革深化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下一步必须要强调以改革谋发展,以调整促协调。必须增强改革的决心和勇气,破除既得利益的干扰,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根本目的,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为战略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战略保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尹明华  
去年以来,银行当仁不让地走到宏观调控的前台,担起启动经济、扩大内需的主角,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银行业务经营成为“相关政策指导下的商业经营”;企业资金紧张,社会上指责银行惜贷呼声甚高,银行处于两难抉择之中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建伟  李金峰  郇环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基本迈过导入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长期来看,一些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包括核心技术短板明显、政策依赖严重、财政补贴隐患突出、发展盲区依然存在等。为此,需要在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加快补贴政策调整、探索积分交易机制、引导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