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9)
- 2023(7091)
- 2022(5605)
- 2021(5112)
- 2020(4182)
- 2019(9112)
- 2018(9144)
- 2017(16687)
- 2016(9242)
- 2015(10555)
- 2014(10719)
- 2013(9979)
- 2012(9016)
- 2011(8102)
- 2010(8248)
- 2009(7727)
- 2008(7648)
- 2007(6946)
- 2006(6049)
- 2005(5628)
- 学科
- 济(30426)
- 经济(30368)
- 管理(28502)
- 业(25287)
- 企(21457)
- 企业(21457)
- 中国(11166)
- 农(11045)
- 财(10696)
- 制(10285)
- 方法(9343)
- 业经(9274)
- 学(8960)
- 体(8322)
- 理论(8258)
- 教育(7246)
- 银(7243)
- 银行(7228)
- 农业(7215)
- 地方(6999)
- 行(6917)
- 数学(6718)
- 数学方法(6592)
- 务(6559)
- 财务(6533)
- 财务管理(6516)
- 融(6322)
- 金融(6315)
- 企业财务(6160)
- 和(5909)
- 机构
- 学院(126281)
- 大学(125242)
- 济(46125)
- 管理(45202)
- 经济(44887)
- 研究(42921)
- 理学(37815)
- 理学院(37381)
- 管理学(36743)
- 管理学院(36486)
- 中国(33234)
- 京(27111)
- 科学(25484)
- 财(25171)
- 江(21977)
- 农(21426)
- 所(21039)
- 中心(20721)
- 财经(18963)
- 研究所(18835)
- 范(18788)
- 师范(18568)
- 业大(17613)
- 州(17079)
- 经(17073)
- 北京(16896)
- 农业(16633)
- 院(15989)
- 技术(15509)
- 省(14935)
- 基金
- 项目(81416)
- 科学(63986)
- 研究(63876)
- 基金(57026)
- 家(49435)
- 国家(48924)
- 科学基金(41708)
- 社会(39759)
- 社会科(37420)
- 社会科学(37414)
- 省(32686)
- 教育(30234)
- 基金项目(29140)
- 划(27433)
- 编号(27293)
- 自然(25136)
- 自然科(24544)
- 自然科学(24535)
- 自然科学基金(24089)
- 成果(23772)
- 资助(22141)
- 课题(19916)
- 重点(18669)
- 部(17680)
- 发(17568)
- 创(17275)
- 年(16965)
- 项目编号(16864)
- 性(16566)
- 制(16299)
共检索到203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桂华
按文体选择阅读材料、确定测试点,以及命制测试题,成为国内外阅读理解测试的惯例。本文对2013至2015年国内各省市全部51份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作了实证考察后认为,国内高考试卷已经全部按文体来建构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部分,不过在文体分布上,存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新闻类文本偏少、以及在现代传媒中大量出现的非连续文本过少等情况;在测试点的选择上,一些社科文的测试点与文本的相关性不高,尤其是缺少指向文章逻辑思路的测试点;在测试题的命制上,不少题目没有找准文体知识与具体文本的结合点,反映较高级别阅读能力、阅读策略的能力也不够。这些偏差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高考尤其是阅读理解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
高考 阅读理解 文体 测试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娜 吴一叶
扬州茶文化作为扬州文化重要的一支,独具特色,同时也反映扬州文化的特点和内涵。茶在许多描写扬州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文章试从近百年来描写扬州的文学作品来考察扬州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进而反映出扬州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扬州茶文化 百年文学作品 扬州文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陈民镇
"文章原出五经"说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生成论,它强调五经的终极意义,但它并不能真正解释文体的发生机制。刘师培在"文章原出五经"说的基础之上,结合章学诚等人的观点,提出了"文章原出王官"说。从《诗》《书》的实例来看,王官确实对文体的发生和早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存在典籍与文书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礼乐制度有着更为深层次的统摄意义。
关键词:
文体 王官 五经 《诗》 《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明智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类型,修身日记是儒者专用于省察自身的工具,其内容多元、体制多样。宋元时期儒学的发展和书院有较密切的联系,明末清初的善书运动也对当时的儒者产生了较大影响。有鉴于此,可从两方面理解该文体:第一,非系统的修身日记与宋元书院的学规、日课型日记有直接继承关系;第二,簿记式修身日记的符号,尤其是其《功过格》的符号,多来源于佛教与道教。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琰
《中庸》升格是一场以概念重塑为实质的思想运动。从唐到宋,《中庸》的言说文体依次经历了汉唐注疏体、唐宋论说文、宋人笔记体三种主要类型。汉唐注疏体以"礼"为统,随文释义,不能自由言说概念;唐宋论说文可以自由言说概念,但在经世致用倾向影响下,其话语特征以命题为中心,对概念辨析形成牵制;宋人笔记体为概念重塑提供了最自由且最恰当的话语载体,《中庸》的独特思想价值遂得以凸显。此后,宋代《中庸》言说史呈现出注疏体、论说文、笔记体互补发展的局面,三者的话语特征也在交融中不断变化。从文体角度考察文本、命题、概念,或可成为唐宋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
关键词:
《中庸》 文体 唐宋思想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淑婷 喻聪舟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是高考改革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从传统经验与现实情况两方面看,实现以德选才的诉求容易给教育公平带来挑战。这种困难的产生在于对高考功能与道德理念的双重误读。即重视高考的选才功能而忽视了引导基础教育和促进道德认知的功能。以及将道德简单的等同与道德行为,忽视了道德认知的重要性。从对高考和道德的全面理解出发,当前高考对道德的考察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以统一笔试为主,测试并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其他方式为辅,考察考生道德行为的方式。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道德评价 以德选才 立德树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琳
晚清科举的制度危机除了内容方面饱受责难的"所用非所学"之外,还突出体现在清廷对区分度与考试文体这一关系互动的长期应对以及由此造成的积重难返。八股文体中"大结"的祛除使得清前中期科举考试面临严重的考试区分度下降问题,清廷通过引入试帖诗来提高考试区分度,但随着士子文体方面调适的完成,区分度问题再度凸显。随后科场关注点后移至相对繁复二、三场,在经、策"满卷获隽"暨区分度提升的同时,"公羊"与"杂学"亦羼入考试并使得文体变得驳杂。而清季朝廷进行的科举改革并未将这种文体驳杂情形视为一种改革决策时必要的考量出发点与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建平
本文介绍了现代语言测试理论发展的四个时期,讨论了现代语言测试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式: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模式、心理语言社会语言学模式、交际语言测试模式。以现代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结合各高考自主命题省份在英语测试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从试题设计与阅卷等角度对高考英语测试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语言测试理论 高考英语测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湛晓白
新文化运动期间,"汉字改革"的话题在《新青年》上保持了持续热度,用罗马字母创制独立的汉语拼音文字,成为一些新文化人的理想预案。新文化运动之后,伴随着国语运动的进一步展开,一方面出现了若干有利于创制汉语罗马字母拼音文字的现实语言条件,另一方面官方的参与也为有志于此项事业的学者提供了人事平台,从而最终促成了国语罗马字方案的面世。国民政府时期,国语罗马字以承认注音字母地位为前提最终实现了合法化,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被官方认可的罗马字母汉语注音方案。尽管注音字母的存在限制了国语罗马字发挥作用的空间,但1949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汉语拼音方案》,在技术和功能定位上与国语罗马字方案存在明显的历史继承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亦间接印证了其现代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国语运动 国语罗马字 注音字母 钱玄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澈元
传统一体化理论基于对一体化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规定,将经济一体化自然归属于国际经济学,国内一些学者根据对一体化区域边界的重新界定将其拓展至世界经济学。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展表明,必须对传统一体化理论的行为主体规定进行反思与修正。通过对区域经济学传统与发展趋势的考察,文章就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学归属进行了相关论证,认为将经济一体化纳入区域经济学研究范畴并不是将其从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剥离出来,而是为了在开放的学科主义下借助于多重视角对其开展更为科学的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勇 齐卫东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招生考试是教育领域具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全局意义的大事,关系到众多考生和千百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体育专业测试是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课笔试不同,由于其在操作上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发生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萍 刘世生
西方文体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修辞学。当时修辞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用于劝说的演讲技巧。自从朗吉努斯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作品的美学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朗吉努斯的崇高原则及其强调的文章的五大要素观点,在同现代文体学派观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论证了郎氏理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积极意义,以及对现代文学文体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朗吉努斯 崇高原则 修辞学 文体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靖宇
高考综合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秉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实践认识论,考察江苏样本,推进新高考“3+1+2”模式行稳致远,要构建科学选科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选考科目偏差的问题,推进国家选才要求、学生成才需求和社会公平追求有机统一;要完善多元综合的招生体系,强化高考综合改革目标性和公平性的统一,兼顾弱势人群的机会公平与较好资质禀赋特别是智力超强人群的结果公平;要发挥高考评价的导向效应,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着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生态;要筑牢平安高考的底线思维,适应疫情常态化和新兴科技革命挑战,稳定社会预期,突出数字赋能,提升应急处置规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王斌
一、理性地看待高考体制的政治价值1.高考体制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建制科举考试和高考体制在运行过程中,都深刻影响着教育价值的取向。科举制度的一大负面影响就是使政治价值成为最高的教育价值理想,官僚地位成为中国大多数社会精英奋斗的最高目标。而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上大学”成为最主要的教育价值目标,高考制度成为评判基础教育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高考成为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其它功能被严重地边缘化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文彬 陈炜
本文考察了信用这一概念的内涵演变轨迹,并以之为参照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回顾了信用概念的原始含义即借贷信用,接着阐述其内涵如何随契约化交易和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而发生扩充式蜕变,由借贷信用扩充为契约信用,再由有债信用形式拓展到更广泛的无债信用领域。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国信用现状的考察上,根据前半部分的理论推演分析了目前我国信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关于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借贷信用 契约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