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5)
- 2023(9023)
- 2022(7685)
- 2021(7063)
- 2020(6198)
- 2019(14502)
- 2018(13803)
- 2017(27237)
- 2016(14890)
- 2015(17182)
- 2014(17243)
- 2013(17549)
- 2012(16542)
- 2011(14667)
- 2010(14848)
- 2009(13903)
- 2008(14185)
- 2007(12608)
- 2006(10549)
- 2005(9383)
- 学科
- 济(68872)
- 经济(68803)
- 管理(47959)
- 业(45804)
- 方法(38229)
- 企(37387)
- 企业(37387)
- 数学(35069)
- 数学方法(34858)
- 财(32122)
- 贸(17669)
- 贸易(17667)
- 中国(17504)
- 农(17484)
- 易(17278)
- 务(16428)
- 财务(16414)
- 财务管理(16355)
- 企业财务(15590)
- 财政(13657)
- 出(13648)
- 制(13513)
- 地方(13379)
- 业经(12146)
- 学(11780)
- 政(11231)
- 农业(11206)
- 银(10076)
- 银行(10054)
- 融(9843)
- 机构
- 大学(221267)
- 学院(218767)
- 济(98310)
- 经济(96584)
- 管理(85903)
- 理学(74958)
- 理学院(74217)
- 管理学(73232)
- 管理学院(72828)
- 研究(69603)
- 财(54087)
- 中国(53716)
- 京(44474)
- 科学(40582)
- 财经(40062)
- 经(36484)
- 农(35278)
- 所(34966)
- 中心(32910)
- 经济学(32801)
- 江(32556)
- 研究所(31248)
- 业大(30998)
- 经济学院(30307)
- 财经大学(29728)
- 农业(27925)
- 北京(27475)
- 范(25925)
- 师范(25675)
- 州(24781)
- 基金
- 项目(144972)
- 科学(114744)
- 基金(108229)
- 研究(104844)
- 家(93209)
- 国家(92494)
- 科学基金(80045)
- 社会(69279)
- 社会科(66025)
- 社会科学(66007)
- 基金项目(57360)
- 省(55137)
- 自然(50873)
- 自然科(49793)
- 自然科学(49778)
- 教育(49160)
- 自然科学基金(48937)
- 划(46192)
- 资助(45472)
- 编号(41277)
- 部(34351)
- 成果(33521)
- 重点(32353)
- 教育部(30099)
- 发(30036)
- 创(29865)
- 国家社会(29615)
- 人文(28987)
- 科研(28677)
- 大学(28303)
共检索到319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田杰棠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财政扩张有可能已经出现了“挤出效应”。本文首先分析了挤出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然后从利率变动和资金挤占两方面对今年的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挤出效应存在但不严重的结论。
关键词:
挤出效应 利率 民间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林 夏俊
财政扩张的利弊,一直是经济学界的讨论热点。现有的国内研究往往聚焦于对投资与消费等内生变量的讨论,而忽视了财政扩张对宏观模型外生参数——规模报酬参数的政策效应。同时,中国式财政政策很可能具有独特的传导路径——金融与保险、房地产及批发零售业等支柱型服务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此,本文使用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主要服务业的规模报酬参数进行测度。结果发现,金融与保险、房地产、批发零售业出现了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即规模不经济;而其他服务业则明显处于规模经济的状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财政扩张与金融与保险、房地产、批发零售业乃至所有服务业的规模报酬递减,均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骆祚炎
本文以1992—2002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对中国股市财富效应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金融资产的MPC=0.0486,股市财富效应对总消费的影响较小。一是因为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占总消费变动的平均比例仅为1.33%,1995年、2001年和2002年的股市财富效应甚至对消费起到了减少的反作用;二是因为股票等资产的财富效应相对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来说,显得很微小;三是因为总消费中存在的自主性消费减弱了股市财富效应对总消费的影响。为扩大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的作用,应扩大股票市场价值占GDP的比例,提高股票类金融资产占居民家庭的比重,维持股市稳定的预期。
关键词:
中国股市 财富效应 消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张秀群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动态经济学计量方法,对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较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在长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也就是说从长远看来,财政投资能带动私人投资。同时表明了我国在各个时期所实施的财政政策推动了市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延
"挤出效应"指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会导致投资的下降,公共支出的增加将会"挤出"投资。在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今天,对财政政策效果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运用两个著名的模型:国家干预主义的凯恩斯模型和从微观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出发的拉姆齐模型,对政府购买支出与实际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两个模型都得出了政府购买支出与实际利率同方向变动,与投资反方向变动的结论,两者的差别在于传导机制不同和政策有无滞后效应。通过对1952—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政府购买支出与名义利率有同期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投资有同期的、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的财政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宋世方
财政扩张政策在IS—LM 模型中会出现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由经济体系中的有关参数决定,我国经济体系中有关参数的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扩张政策具有较高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操作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关键词: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洪 雷虹
财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扩大总需求,但是也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作为财政政策的一种外部性,有其产生的机制和表现的特征。本文阐述了挤出效应的内涵、产生的机制和宏观特征,然后试图对挤出效应的大小进行度量,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青 王春凤 罗志红
如何实现居民消费扩张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支出部分"挤出"居民消费,居民收入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均是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政策将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扩张。
关键词:
消费扩张 财政支出 VEC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殷善福 黎东升
本文利用VEC-PDL模型具体研究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消费支出效应情况,同时把农民收入变量加进系统中作参考并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消费当期具有"挤出效应",但从长期来说农业财政支出和农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同时,随着时间滞后,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消费支出的挤进效应在不断递增;而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具有即期效应,农民收入变化能立即改变农民消费支出,但是,由于农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长期递减,从长期来看,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消费的长期效应大于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的长期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帅雯君 董秀良 胡淳
文章利用1990-2012年的季度数据,采用变参数的MS-VECM模型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出与私人投资的区制状态、转移概率和区制相关性。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不同,表现出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交替的区制转移特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主要发生在财政支出增速较快和经济过热、通胀压力较大的阶段。文章结果表明,为了避免挤出效应的发生,在财政支出的融资安排上应考虑私人部门的融资约束,避免对私人投资的挤占,并且在经济过热或通胀压力较大时应适时淡出扩张性财政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奇 李艳
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债对民间投资是否存在挤出作用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投资主体投资份额、总量的相关分析以及国债投资方向的聚类分析,认为现阶段由于国债投资方向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国债发行对民间投资挤出作用较小,带动作用较大。
关键词:
国债 挤出效应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