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2)
2023(15984)
2022(14161)
2021(13257)
2020(11390)
2019(26506)
2018(26363)
2017(52196)
2016(28677)
2015(32683)
2014(32922)
2013(32766)
2012(30688)
2011(27939)
2010(28075)
2009(26253)
2008(26250)
2007(23512)
2006(20724)
2005(18805)
作者
(86624)
(71776)
(71548)
(68293)
(45759)
(34521)
(32631)
(28152)
(27264)
(25859)
(24465)
(24157)
(22802)
(22802)
(22523)
(22327)
(21922)
(21409)
(20817)
(20725)
(18038)
(17818)
(17604)
(16420)
(16234)
(16083)
(16038)
(15940)
(14680)
(14288)
学科
(116512)
经济(116368)
管理(82727)
(79148)
(64816)
企业(64816)
方法(56541)
数学(49523)
数学方法(48975)
(32449)
(31927)
中国(31282)
(26046)
业经(24685)
(24029)
(23271)
贸易(23262)
(22571)
地方(22254)
农业(21038)
(20136)
财务(20060)
财务管理(20004)
(19572)
银行(19503)
企业财务(18960)
理论(18735)
(18528)
(18321)
金融(18318)
机构
大学(423865)
学院(419810)
(168109)
经济(164313)
管理(162675)
研究(142868)
理学(139832)
理学院(138264)
管理学(135882)
管理学院(135141)
中国(108737)
(91027)
科学(89427)
(80335)
(74257)
(73199)
研究所(67176)
中心(64992)
业大(64687)
财经(64028)
(62349)
北京(58156)
(57956)
农业(57881)
(54780)
师范(54203)
(51058)
经济学(50843)
(50607)
财经大学(47558)
基金
项目(277254)
科学(215445)
研究(200053)
基金(199792)
(175043)
国家(173594)
科学基金(146769)
社会(123683)
社会科(117031)
社会科学(116996)
(107951)
基金项目(105739)
自然(96710)
自然科(94359)
自然科学(94329)
自然科学基金(92635)
教育(92136)
(91681)
资助(84309)
编号(82370)
成果(68076)
重点(62389)
(61689)
(58537)
课题(56794)
(56490)
科研(53586)
创新(52790)
教育部(52352)
大学(51610)
期刊
(185362)
经济(185362)
研究(126437)
中国(77033)
学报(70426)
(66185)
科学(62548)
(61031)
管理(58070)
大学(52206)
学学(49089)
农业(45003)
教育(44126)
(41341)
金融(41341)
技术(34695)
财经(31688)
业经(30071)
经济研究(29520)
(27004)
问题(25177)
(22730)
图书(21679)
理论(21474)
技术经济(20725)
(20626)
(20000)
实践(19434)
(19434)
科技(19075)
共检索到620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瑞琪  
本文以货币错配理论为基础,研究2004年以来我国外部经济失衡问题。借助公布的IIP数据及估算,对我国货币错配总量状况,以及官方部门和私人部门货币错配程度进行了量化检验。运用多元回归和状态空间模型,发现贸易结构和汇率制度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的主要经济变量,官方和私人部门货币错配除了受到长期经济趋势的影响外,还与汇率波动、利差变化等周期波动因素有关。消除货币错配关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组合,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思路,加快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调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将外汇资源藏汇于民,加强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欧阳昌朋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处于趋紧的稳健常态。通过对200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状况和货币政策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货币政策与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间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并预测2011年趋紧货币政策将延续到下半年,国民经济将在波动中呈现逐步回落之势,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军山  赵明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也发生了不小的调整。这种调整是适当的,也是必要的。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和调节情况看,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从发展方向、职能分工和选择搭配等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翀  
在2008-2009年我国发生经济收缩的阶段,中央银行大规模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有力地抵御了经济收缩,但也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2010年的通货膨胀。在2010-2011年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阶段,中央银行大规模收缩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通货膨胀,但没有解决成本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还造成了信贷紧缺和经济收缩的压力。近年宏观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存在力度过大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新的宏观货币政策规则,即稳定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利率水平,使货币供给和利率随着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长率的差额,以及实际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
[期刊] 征信  [作者] 曲迎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依托,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国之重器。近年来,适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构建以及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的迫切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全方位推进货币政策转型与创新,包括科学把握货币政策目标导向、坚定奉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疏通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等,在有效提升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君  
经济学中"三元悖论"在我国最显著的表现是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的冲突。本文采用我国1986—2012年的外汇数据,对我国货币错配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错配规模在大幅增加,货币错配程度变得比较严重。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彤娟  
货币错配是指一个权益实体的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近几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货币错配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国内金融改革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准确测度我国货币错配程度,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的形成原因和独特性以及负面影响,对于防范和控制货币错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oldstein和Turner提出的AECM指标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英军  彭美红  
基于我国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这一事实,在对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之后,利用1995~2006年的经济数据,构建了3个VAR模型,对我国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错配与国内金融发展水平负相关,与通货膨胀率、外债规模程度、贸易差额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通货膨胀率和外债规模程度对货币错配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通货膨胀因素和外债规模程度对货币错配都具有较强的同向作用,而外债规模的作用相对滞后一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少波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对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86年至2005年间我国货币错配的引致原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等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货币错配现象的特点对以上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庆春  宋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错配在我国对M1产生的影响较为直接和迅速,对M2产生的影响较为持久,影响的程度也更大。冲击响应的正效应在经历了衰减和振荡后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位置,这说明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长期的,协整检验结果揭示我国货币错配程度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不仅削弱了央行的独立性,而且还可能导致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弱化甚至失灵,本文对加强审慎性监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林枫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我们将我国的经济增长归结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函数,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平  王霞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对于我国的货币需求问题,在理论上近几年已经有许多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证上所做的工作却稍嫌不足,本文仅就此进行一点初步分析. 先给出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Md=f(Y,P,Ib,Im,U)(1) 式中,Md为货币需求量,Y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P为价格水平,Ib为银行存款利率,Im为金融资产收益率,U为随机变量. 根据理论推断,货币需求量对函数中各独立变量的编导数为:??Md/??Y>0,??Md/??P>0,??Md/??Ib>0,表明货币需求量与实际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和银行存款利率成同方向变动;??Md/??Im<0,表明货币需求量与金融资产收益率成反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秋生  
(一) 货币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中的作用增强,但政策效应却趋于下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因素的强化,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这就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力趋于加强。从1979年以来的情况看,国家在控制社会总需求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作用。1979-1982年期间,国家控制通货膨胀主要依靠的是财政和银行的双紧政策。但是最近几年,国家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娟  张飒  姜文  
运用合理预期下的货币中性假设模型对我国货币中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不论是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还是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显著的。因此,货币供给在推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利用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得到了实证经验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