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4)
- 2023(9423)
- 2022(7693)
- 2021(7162)
- 2020(5750)
- 2019(13280)
- 2018(12889)
- 2017(24776)
- 2016(13128)
- 2015(14881)
- 2014(14807)
- 2013(14706)
- 2012(14369)
- 2011(13525)
- 2010(13685)
- 2009(12911)
- 2008(12690)
- 2007(11293)
- 2006(10555)
- 2005(9863)
- 学科
- 济(80447)
- 经济(80387)
- 管理(36252)
- 业(31701)
- 方法(26270)
- 企(23911)
- 企业(23911)
- 数学(23854)
- 数学方法(23674)
- 中国(22054)
- 地方(18561)
- 农(17311)
- 贸(14919)
- 贸易(14911)
- 易(14547)
- 财(13929)
- 业经(13830)
- 学(13173)
- 地方经济(13066)
- 制(12657)
- 策(11316)
- 银(11275)
- 银行(11259)
- 农业(11258)
- 融(11213)
- 金融(11213)
- 环境(11150)
- 行(11041)
- 发(9700)
- 及其(9456)
- 机构
- 大学(201980)
- 学院(201247)
- 济(106010)
- 经济(104324)
- 研究(79155)
- 管理(73889)
- 理学(62474)
- 中国(61813)
- 理学院(61776)
- 管理学(61051)
- 管理学院(60660)
- 财(46356)
- 京(42738)
- 科学(41890)
- 所(39488)
- 财经(36357)
- 经济学(35561)
- 研究所(35484)
- 中心(33986)
- 经(33201)
- 经济学院(31735)
- 江(29493)
- 北京(28147)
- 农(27973)
- 院(27819)
- 财经大学(26805)
- 范(26002)
- 师范(25857)
- 科学院(24086)
- 业大(23327)
- 基金
- 项目(124139)
- 科学(99895)
- 研究(93821)
- 基金(93743)
- 家(80625)
- 国家(80018)
- 科学基金(68448)
- 社会(64817)
- 社会科(61660)
- 社会科学(61649)
- 基金项目(47282)
- 省(44085)
- 教育(41769)
- 自然(40351)
- 资助(39778)
- 自然科(39413)
- 自然科学(39403)
- 自然科学基金(38747)
- 划(37622)
- 编号(35410)
- 成果(30048)
- 部(29720)
- 发(28793)
- 国家社会(28457)
- 重点(27925)
- 中国(27138)
- 教育部(26154)
- 课题(25572)
- 人文(24975)
- 创(24916)
- 期刊
- 济(125000)
- 经济(125000)
- 研究(71666)
- 中国(39802)
- 财(33015)
- 管理(29819)
- 科学(26546)
- 农(26512)
- 学报(25352)
- 融(23566)
- 金融(23566)
- 经济研究(22185)
- 大学(20237)
- 财经(19822)
- 学学(19174)
- 农业(18200)
- 经(17362)
- 教育(17297)
- 技术(16677)
- 问题(16409)
- 业经(16357)
- 贸(15913)
- 国际(14600)
- 世界(14393)
- 技术经济(12053)
- 统计(10791)
- 经济问题(10141)
- 业(9781)
- 现代(9326)
- 经济管理(9298)
共检索到323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德勇 罗传健
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关系总是引起经济学家的兴趣。在过去十年中对政治和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被称为新政治宏观经济学,这一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社会选择理论和博弈论交叉的边缘学科的发展,宏观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翀
在2008-2009年我国发生经济收缩的阶段,中央银行大规模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有力地抵御了经济收缩,但也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2010年的通货膨胀。在2010-2011年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阶段,中央银行大规模收缩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通货膨胀,但没有解决成本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还造成了信贷紧缺和经济收缩的压力。近年宏观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存在力度过大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新的宏观货币政策规则,即稳定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利率水平,使货币供给和利率随着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长率的差额,以及实际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永芬 李博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文辉 杨阳
泰国国内政局多变,政治角力的同时伴随着频繁的经济政策变动,经济呈现出多变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已影响泰国的各行各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从2008第三季度开始出现增幅快速下滑趋势,各个实体经济部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情况。尽管金融危机中,各届政府相应制定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仍扭转不了经济进入负增长区间的事实,2009年第一季度,泰国GDP增速甚至为-7.1%,到了十年来的最低。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 泰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杨耀武
利用GDP支出法需求结构和世界典型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宏观需求结构的演变历程和逻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改善宏观需求结构的相关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需求结构大致经历了从消费主导型向投资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型,再到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的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需求动力差异明显。从宏观需求的三次产业和细分行业结构来看,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结构在不断改善,高附加值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行业占比显著提升,服务消费、服务投资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短期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宏观需求结构仍将是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投资率的提升幅度可能会超过消费率,净出口率会有所下降;从长期来看,消费率将会继续上升,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净出口率可能变化不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端计
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中国近六年来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就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未来取向进行了思考。适当调整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尽快由以需求拉动为主转向需求拉动与供给激励并举,实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转型。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宏观经济调控 绩效 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在凯恩斯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土地要素的作用,阐述了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互动机理,构建了相应的数理模型,分析了土地在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也证明了土地在调控中的核心作用,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调控 全凯恩斯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义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东 刘诚
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企业的微观波动现状,讨论了企业微观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后企业微观波动(不能通过宏观、行业或企业特征所解释的企业层面的波动)显著增加;(2)企业收入、利润和就业波动的程度和趋势有所不同,就业波动相对平稳;(3)从企业波动对宏观政策的含义看,微观波动可能加剧企业"等待—观望",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短期效应,更小的真实效果。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企业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先锋 尹红坡 刘晴
文章在综述以往土地政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土地价格机制、土地规划机制、土地税收机制、土地金融机制与土地管理机制五个方面研究了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内在机理。最后,文章从土地政策运行成本和“挤出效应”两个方面论述土地政策的局限性。
关键词:
土地政策 宏观经济 调控 内在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魁
机构改革引发的“脱钩”与“重组”、债转股、上市、改制等都对国企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下一步应该加快调整国有资本的分布范围,建立透明的、竞争性的国有资产流转机制,更多地进行“退出型股权多元化”,并将柜台交易纳入政策视野。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付敏杰
近年来,中国的政府存款暴涨,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对宏观经济和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为基础,分析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制度特征,并将其用于分析政府存款的货币效应和财政效应。政府存款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货币政策,严重影响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政府存款的增长对应着巨大的社会资源损失,表现为利率损失和财政损失。更严重的是,政府存款尤其是机关团体存款的增长,已经完全对冲了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打破财政性紧缩的关键,在于推进机关团体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使市场配置资源模式深化到公...
关键词:
中国政府存款 货币扩张 财政紧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