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1)
- 2023(9070)
- 2022(8177)
- 2021(7800)
- 2020(6552)
- 2019(15418)
- 2018(15460)
- 2017(30124)
- 2016(16457)
- 2015(18627)
- 2014(18728)
- 2013(18586)
- 2012(16984)
- 2011(15171)
- 2010(14882)
- 2009(13428)
- 2008(12969)
- 2007(11065)
- 2006(9431)
- 2005(8143)
- 学科
- 济(63293)
- 经济(63219)
- 管理(45313)
- 业(42750)
- 企(37244)
- 企业(37244)
- 方法(31278)
- 数学(26008)
- 数学方法(25700)
- 中国(15838)
- 农(15686)
- 学(14968)
- 业经(14583)
- 财(14558)
- 地方(13448)
- 理论(12543)
- 和(11803)
- 贸(10821)
- 贸易(10817)
- 农业(10522)
- 教育(10514)
- 易(10468)
- 技术(10000)
- 环境(9817)
- 务(9641)
- 财务(9583)
- 制(9573)
- 财务管理(9568)
- 企业财务(9076)
- 划(8768)
- 机构
- 大学(230949)
- 学院(227294)
- 管理(93970)
- 济(85279)
- 经济(83280)
- 理学(82331)
- 理学院(81407)
- 管理学(80031)
- 管理学院(79630)
- 研究(74893)
- 中国(52813)
- 京(49395)
- 科学(47845)
- 财(37284)
- 所(37221)
- 业大(34577)
- 研究所(34229)
- 农(34101)
- 中心(33223)
- 范(32022)
- 师范(31781)
- 北京(31390)
- 江(31137)
- 财经(30768)
- 经(28043)
- 院(27287)
- 农业(26793)
- 师范大学(25962)
- 州(25898)
- 经济学(24136)
- 基金
- 项目(161447)
- 科学(126305)
- 研究(119312)
- 基金(116170)
- 家(100543)
- 国家(99673)
- 科学基金(85620)
- 社会(72923)
- 社会科(68989)
- 社会科学(68970)
- 基金项目(62925)
- 省(62892)
- 自然(56607)
- 自然科(55256)
- 自然科学(55246)
- 教育(54610)
- 自然科学基金(54230)
- 划(53211)
- 编号(49894)
- 资助(47517)
- 成果(40626)
- 重点(35536)
- 部(35378)
- 发(33723)
- 课题(33546)
- 创(33456)
- 项目编号(31218)
- 创新(30992)
- 科研(30830)
- 教育部(30357)
共检索到320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放 陈维新
东北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着东北亚文化的发展。近年来,研讨东东亚文化和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学者有延边大学的金柄民、李得春、金基石、金强一、刘子敏、潘畅和、姜龙范,北京大学的有何芳川、魏常海、聂锦芳,北京师范大学的有王向远、兰久富,中央民族大学的有李岩,吉林大学的有刘福贵,复旦大学的有李时人、杨彬、石源华,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卞崇道、汝信、金熙德,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蔡锦堂,韩国学者张闰洙、张庆龙、黄圭善、金永弼,日本学者高漱畅彦、成泽胜、大日方纯夫、笠原十九司等。这些专家学者认为东北亚是儒学文化圈。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化的重要核心。东北亚现代化发展与儒学文化的现代化指导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儒学与现代化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儒学的现代性主义精神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二,儒学主体自觉的精神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三,儡学的人世精神、忧患意识与现代化契合。其四,儒学的家国意识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五,儒家重视社会分工和协作的精神与现代化契合。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定儒学与现代化的矛盾。这突出表现在儒学科学意识、民主意识以及平等意识的缺乏。这里较全面地揭示了儒学文化对东北亚经济发展的作用。2005年,中、日、韩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著出版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认为:日本是崇尚儒学的国家。正如日本史学家上田正昭所说:“古代东北亚文化圈的特征之一,是汉字和汉字文化的扩展。”汉字和中国文化传人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典章制度、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日本“天皇”之年号,始于“人化”,“人化革新”对日本古代国家体制和律令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日本进入镰仓幕府(1192-1333)初期,中国的新儒学,即朱子学又直接传入日本。经400年的传播期,到17世纪江户幕府时期迅速崛起,跃居官学地位,致使在整个江户幕府的260年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了18世纪起朱子学内部出现了古学派、阳明派和其它异学,如国学、西学等许多学派蓬勃发展。对朱子学产生怀疑甚至批判,而后出现了主张复古国粹的国学派秘主张西学的兰学派。幕府提出“宽正异学之禁”政策,使儒学与异学并举,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辛欣
本文特辑录了理论界有关利用外资五个专题的不同观点,供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已经硕果累累。截至1991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027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32.8亿美元,其中通过“三资”企业吸收外资210.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通过补偿贸易利用的外资22.2亿美元,总额达255亿美元。可见,我国利用外资已具一定的规模。 1992年是我国吸引外商投资创纪录的一年。这一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2264个,协议外资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丽平
俄罗斯文化是东北亚文化圈中唯一的非东方文化。有记载的俄罗斯文化应从接受拜占廷文化 ,即接受基督教开始 ,至今大约有 1 0 0 0年的历史。俄罗斯文化显然属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一个分支 ,但它并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俄罗斯文化是介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 ,即东正教文化。俄罗斯文化是如何演变的 ,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至今学术界看法不一。甚至可以说 ,对这一问题深入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关键词:
俄罗斯 民族文化 东正教 拜占廷文化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柄珉
洪大容和"古杭三才"的儒家"益者三友"思想,是东北亚文化交流的组织基础;以追求真正学问之道为文化取向;他们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为东北亚文化的发展和东北亚精神家园建设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洪大容作为朝鲜的实学家在北学中国,接受西方文化中,确立了"学问的多元化",追求着自主意识,他为东北亚文化在朝鲜的个性发展所作的贡献恰恰丰富了东北亚文化的精神家园,并在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东北亚各国各民族的自觉、自立、自信、自强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向英明
对近年来学术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网络文化 ,从概念的界定、特点、价值、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负面效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了系统的回顾。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文化 研究综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傅朗云
经多方考证,东北亚土著民族的文明渊源,都离不开渔猎经济。形成炎黄文化的核心不是农业文化,而是渔猎文化。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论述了东北亚文明与炎黄文化的源流关系。
关键词:
东北亚文明,炎黄文化,“之”字纹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东生
近年来 ,NGO研究在国内兴起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NGO研究的主要进展和观点进行了梳理 ,认为中国NGO研究要走向成熟 ,就必须具备一种大历史的、全球性的宽广视野 ,谨慎乐观的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志向
关键词:
国内 NGO研究 述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晗斌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北极航道通航,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亚区域围绕北极事务展开合作不仅能使各国共同受益,而且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已明确提出或正在酝酿北极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北极事务合作。东北亚国家北极事务合作即存在一定基础又面临多种挑战,应将北极事务合作纳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议程之内,加快推动北极事务合作机制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动合作取得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金荣 田毅鹏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中加深我们对东北亚区域的理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 冯建超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成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积极展开了交通物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东北亚区域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建立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将在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东北亚 交通物流合作 框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宏力
东北亚地跨欧亚两洲 ,包括中、日、俄、朝、韩、蒙 6国 ,涉及中、日、俄、朝、蒙 5种语言。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社会制度不同、信息资源渠道瓶颈较多。如何克服困难、广开渠道、多方收集东北亚研究所需图书资料 ,是深入开展东北亚研究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东北亚 信息 资料 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胜今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组织区域性的合作体系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等。在亚洲,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经济圈的构想,如东北亚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图们江经济圈(图们江三角洲)、华南经济圈、EAEG构想(东亚经济联盟)等等。实际上,这些构想都是从研究区域合作体系的立场出发提出来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秋玲,李文生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化和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给目的地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之成为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19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旅游开发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文献的分析,从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学科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特点,反映了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和学术水平。最后指出,中国目前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果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依然是一个有待学者们不断进行探索的领域。
关键词:
中国 旅游开发 社会文化影响 现状特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正>2024年选题参考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研究;3.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与数字主权研究;4.世界大国战略竞争与亚太战略研究;5.东北亚各国战略转型与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研究;6.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7.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研究;8.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9.俄乌冲突与国际秩序演变研究;10.逆全球化冲击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