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9)
2023(10128)
2022(9171)
2021(8851)
2020(7497)
2019(17568)
2018(17873)
2017(35467)
2016(19330)
2015(22102)
2014(22359)
2013(22360)
2012(20649)
2011(18613)
2010(18739)
2009(17376)
2008(17059)
2007(15052)
2006(13531)
2005(12161)
作者
(56885)
(46557)
(46532)
(44314)
(29693)
(22302)
(21155)
(18367)
(17677)
(16843)
(15947)
(15590)
(14684)
(14655)
(14432)
(14128)
(13954)
(13913)
(13340)
(13279)
(11543)
(11532)
(11230)
(10583)
(10519)
(10481)
(10376)
(10341)
(9348)
(9119)
学科
(77061)
经济(76963)
管理(56308)
(54750)
(43861)
企业(43861)
方法(37030)
数学(32304)
数学方法(31915)
中国(23290)
(22436)
(20206)
业经(16610)
(16229)
(16069)
(15176)
贸易(15169)
农业(14926)
(14773)
地方(14756)
(13162)
银行(13129)
理论(12615)
(12612)
(12496)
(12482)
财务(12416)
财务管理(12388)
技术(11922)
环境(11821)
机构
大学(282750)
学院(280470)
管理(113715)
(111810)
经济(109229)
理学(98001)
理学院(96958)
管理学(95409)
管理学院(94904)
研究(91024)
中国(69136)
(60961)
科学(56099)
(53467)
(46124)
财经(42763)
(41606)
研究所(41493)
中心(40855)
业大(40353)
(40271)
北京(39461)
(38649)
(37133)
师范(36861)
(33394)
经济学(32882)
(32879)
农业(32437)
财经大学(31772)
基金
项目(184931)
科学(144461)
研究(137789)
基金(133139)
(114536)
国家(113562)
科学基金(97174)
社会(84814)
社会科(80233)
社会科学(80209)
(71548)
基金项目(71467)
自然(63194)
教育(63088)
自然科(61638)
自然科学(61625)
自然科学基金(60462)
(60363)
编号(57981)
资助(55858)
成果(47836)
(41214)
重点(40513)
课题(39201)
(38818)
(37766)
项目编号(35898)
教育部(35427)
科研(35201)
创新(35139)
期刊
(124795)
经济(124795)
研究(86717)
中国(50132)
管理(41658)
学报(41329)
科学(38734)
(38572)
(38053)
大学(31292)
教育(31271)
学学(29179)
农业(26551)
(25572)
金融(25572)
技术(23664)
业经(21053)
财经(20554)
经济研究(19221)
(17386)
问题(17367)
图书(16041)
理论(15925)
实践(14645)
(14645)
技术经济(13904)
现代(13145)
科技(13134)
(12978)
商业(12838)
共检索到41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姣  杨河清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过劳是否应该继续成为常态,值得我们考虑。基于过劳问题的日益严峻及中国适度劳动研究中心对过劳研究的推动,我国学者在过劳的内涵、成因、形成机制、后果等方面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然而相比发达国家却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分析、走过劳的中国特色研究型道路、进一步推进与规范实证研究、持续完善过劳研究框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续铎  
本文认为,我国针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在不断深入,涉及方面越来越广,但与日本等国家的研究进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建议今后加强过度劳动问题在测量、成因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珍  凌文辁  
情感劳动是个体为了组织目标而调整感受与表达情感的历程。文章比较了情感劳动的内涵结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效果,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婧   王欣   杨河清  
近年来“内卷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渗透进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中,故本文聚焦于科研“内卷化”视角下以高校教师为例的科研人员的过度劳动问题。此外,既往研究中尚未见探讨过度劳动氛围、社会传染效应及竞争因素在高校教师过度劳动中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构建Ologit回归模型,对927位高校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为51.64小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长为7.05小时,不足6小时的占比为5.3%。高校教师中重度过度劳动者占比达到50.81%,未过度劳动者占比仅为28.26%。第二,过度劳动氛围、社会传染效应及过度竞争都会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起到促进作用。即过度劳动氛围会导致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社会传染效应越大,过度劳动氛围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正向影响越强;过度竞争越多,过度劳动氛围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正向影响越强。第三,良性竞争则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起到减缓作用。即良性竞争越多,过度劳动氛围对高校教师过度劳动的正向影响越弱。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付俊  孟续铎  
当前,我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逐渐凸显,超时、超强度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着大量的劳动者。这既劳动者自身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对适度劳动的重视和对过度劳动问题的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崇台  
The dual-structural unlimited-labor-upply pattcrn of Dcvclopmcnt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Yhc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the surplus labor in agriculture. It is a fact for long period that China's ur ban and rural opposition exists and the dual structure has not been remoulded,rathcr,some meas...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樨樨  刘秋霞  韩秀元  
劳动力流动一直是劳动经济学领域重要的热点问题。分析结果发现,国外研究多集中于劳动力流动的动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近期则侧重于劳动力流动引起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技能流动。另一方面,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外学者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与移民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关于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研究占据较大比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潘盛洲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业大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世辈居住的家乡,涌向沿海开放省市和全国各地,寻找新的就业和挣钱机会,形成了声势越来越大的“民工潮”。这一“潮流”的发展趋势如何,怎样看待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客观事实,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对外出农民的引导和管理,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慧敏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80年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发展乡镇企业为载体,采取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内部就地转移方式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一时期转移了近1亿劳动力,成就巨大。进入9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走出原有单一的就地转移模式,向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重的模式转变。特别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玥  张照东  
非全日制用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对于企业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以及劳动者灵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律仅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对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问题并未涉及,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也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纠纷频发。如何正确合理地认定非全日制用工的超时劳动问题,不仅可以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玥  张照东  
非全日制用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对于企业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以及劳动者灵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律仅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对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问题并未涉及,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也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纠纷频发。如何正确合理地认定非全日制用工的超时劳动问题,不仅可以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蔡昉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实现金融危机冲击的V形恢复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重要的时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系统地解决人口、就业和收入分配等社会经济问题,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过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碧霞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2)用什么方法来综合计量国民经济生产劳动总成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建设的要求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续铎  
本文从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现状入手,分别对过劳的内涵界定、形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规制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技术、法制、意识等各方面环境深刻影响到政府、企业、劳动者和工会等相关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并经由职场中的外推力和内促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输出"了中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政府有必要从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两个角度对社会过劳问题进行治理,并最终树立起新的适度劳动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