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
2023(1511)
2022(1377)
2021(1282)
2020(1129)
2019(2571)
2018(2520)
2017(4643)
2016(2636)
2015(3092)
2014(3027)
2013(2973)
2012(2984)
2011(2758)
2010(2857)
2009(2525)
2008(2530)
2007(2340)
2006(2053)
2005(1898)
作者
(9220)
(7564)
(7533)
(7110)
(4881)
(3884)
(3466)
(2981)
(2927)
(2861)
(2638)
(2583)
(2515)
(2488)
(2420)
(2412)
(2409)
(2204)
(2188)
(2170)
(1956)
(1900)
(1865)
(1777)
(1771)
(1762)
(1760)
(1541)
(1536)
(1533)
学科
(10476)
经济(10463)
中国(5015)
(4635)
人口(4397)
管理(4198)
(3844)
地方(3682)
方法(3583)
(2964)
数学(2944)
(2908)
企业(2908)
数学方法(2896)
(2585)
贸易(2582)
(2470)
(2136)
金融(2136)
农业(2111)
(2108)
国人(2003)
中国人(1956)
业经(1922)
(1885)
问题(1741)
地方经济(1677)
(1615)
银行(1601)
研究(1569)
机构
大学(38756)
学院(37690)
研究(20970)
(15778)
经济(15348)
中国(14757)
科学(13629)
(12776)
研究所(11670)
管理(11543)
理学(9670)
(9662)
理学院(9408)
管理学(9124)
管理学院(9021)
(8687)
中心(8430)
(7549)
科学院(7057)
农业(6925)
上海(6750)
(6554)
北京(6547)
师范(6500)
业大(6252)
(6098)
师范大学(5580)
研究院(5577)
(5566)
(5514)
基金
项目(26219)
科学(20173)
基金(19180)
(18344)
国家(18244)
研究(16535)
科学基金(14522)
自然(10720)
自然科(10437)
自然科学(10437)
自然科学基金(10257)
基金项目(10056)
社会(9573)
社会科(8956)
社会科学(8954)
(8762)
(8513)
资助(8133)
教育(6857)
重点(6847)
编号(6207)
(6029)
计划(5763)
(5534)
科技(5257)
科研(5174)
成果(5058)
中国(4998)
(4928)
课题(4815)
期刊
(18489)
经济(18489)
研究(14263)
中国(9422)
科学(8518)
学报(7963)
(7380)
大学(5349)
农业(5104)
学学(5074)
管理(4783)
资源(4338)
(3936)
金融(3936)
(3755)
经济研究(3666)
人口(3495)
教育(3481)
(3293)
国际(2933)
世界(2562)
(2465)
技术(2292)
问题(2274)
财经(2219)
业经(2158)
林业(2069)
业大(2049)
(2048)
上海(2004)
共检索到64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善余  
近20年来,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其人口分布态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全国最大城市上海,其中心城区范围扩大,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区核心部分人口绝对数。持续减少,城区外缘部分人口大量导入,城市人口分布出现明显的郊区化特点;在郊区农村,城市化迅速推进,农民居住趋于集中,一个以城区为核心的多层次、组团式的合理城镇体系正在形成。以上人口再分布过程,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进行,强度还可望进一步加大。对于人口再分布过程中出现的人户分离、中心城区“空心化”、市民通勤成本上升等问题,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丽华  岳文泽  
运用空间自相关的全域指标和局域指标,分析1990年和2000年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两个年份的人口密度的Moran's I和Getis's G*值。结果表明:从市域的尺度上看,10年间,人口集聚增强,即城市高密度集聚、农村低密度集聚,中心城区及其内部出现的人口密度相对分散的趋势只是表现在城市内部,而市域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仍在不断扩大,表现为一种从农村向城市的向心型城市化过程,而且城市化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从中心城区的尺度看,1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不断降低,城区核心人口绝对量持续减少,城区外缘绝对量持续增加,上海市城区具有明显的郊区化特点,空间上表现出一种离心型城市化的特点。研究结果的可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春兰  杨上广  顾高翔  何骏  
文章运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市居村委数据,建立上海人口地理信息库,发现上海城市扩张主要的空间范围及前沿地带为外环线附近工业集聚带以内地区,中心城空心化与局部填充同时进行;但在中心城及其毗邻的近郊区因存在城市大型工业、商业用地和公共绿化等非居住面积,其人口密度被低估。比较单中心、多中心城市人口分布模型的拟合结果,上海仍然是统计意义上的单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梯度高于同时期若干国外大城市,但低于广州、西安等城市,人口分布总体趋向均衡。逻辑斯蒂曲线对上海人口分布的拟合效果最优,这主要是由于中心城人口密度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多中心城市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不及单中心模型,城市主中心的相对作用略有弱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路  张善余  韩贵峰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对2000-2003年期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小,人口增长缓慢,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增长迅速。全市人口密度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高人口密度区域在不断向外扩张,人口分布与经济、交通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对人口分布空间模式的研究,从而为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芸  祝龙彪  
本文根据 80年代以来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引起变化的政策、规划和经济等因素 ,阐述了人口空间分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探讨了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向东  黄丽鹏  汪志  
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全面调整优化空间载体战略布局等因素将对上海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对人口分布变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继续向郊区集聚,近郊区是人口集聚和流动的最显著区域,同时远郊区常住人口集聚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近郊区,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区域。今后一段时期内近郊区和远郊区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新城镇将成为重点建设区域,上海将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加强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解决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人口规划的问题,统筹考虑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城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建江  
我国实行的是广域市制,超大特大城市、乃至大城市地域范围一般都比较广,小的几千平方公里,大的几万平方公里,并且其地域范围内一般都具有城区、郊区、新区、新城、市、县、小城镇、乡村等多样化的空间形态,这些多样化的空间形态,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条件差异性很大,均质性不强。随着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单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功能不断集聚,超大特大城市主城区的宜居性将逐步降低,城市风险将逐步提高,经济总量将难以得到有效持续增长。因此,适时地优化超大特大城市市域空间格局,将超大特大城市主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功能向地域范围内的郊区、新区、新城、市、县进行疏解或扩散,特别是人口、产业、公共设施在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均衡配置和实施城区、新城(新区)、郊区等不同区域的差别化人口政策,有助于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平衡充分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市域范围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助于促进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有效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奎兴  
本文论述了 2 0世纪 90年代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海的经济总量、工业、农业、城市基础设施、金融、内外贸、交通邮电、对内对外开放、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上海正在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商贸、航运中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宝树  
本文利用上海市历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上海市流入人口的滞留态势进行类似生命表方法的时期性比较分析,揭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和深层次特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沈续雷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新  田永源  
我国最大的跨省区的煤炭联合企业——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简称东煤公司),是首批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从而,东煤公司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集团。东煤公司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初的198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纵观9年来的发展历程,成就是巨大的,经验是丰富的。这无疑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深化我国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群体优势和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雨桐  李婷婷  刘婷  
在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者的行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可大致分为旅游者自身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变化两大部分。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旅游行为变化的动因。在旅游者自身方面,从旅游者所具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入手,讨论其变化是导致旅游者主动变化旅游行为的动因。在外界环境方面,从社会准则的变化以及客观环境的变化出发,分析其变化是推动旅游者主动变化行为的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向东  郑敏  孙文慧  
文章首先运用圈层距离法和GIS分析软件,在全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提取并获得上海市街道(镇)人口分布数据。基于多个测量人口分布的函数模型模拟,在对人口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及产业结构等空间分布及其变动情况作进一步的模型分析和曲线拟合比较后,发现测量上海市人口结构空间分布的最优函数模型并非负指数函数,而是Cubic函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新贤  高向东  陶树果  
该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具体考察了1990-2010年上海各区县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老年人口比重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老年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正向自相关关系,但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减弱;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在减弱,而空间结构特征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变异程度在增强,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空间差异趋于缓和。1990-2000年间上海市各区县以向更深程度的"老龄化"方向转移为主,而在2000-2010年间有向"年轻化"转移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是受自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藏春  束伟星  刘豫平  
显著成效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新土地管理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规定的各项措施是可行的,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促进了土地管理各项事业的发展。———党政领导干部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些地方市县党政领导在座谈中反映,新土地管理法公布时,有一些党委和政府领导对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