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6)
2023(3850)
2022(3291)
2021(2950)
2020(2458)
2019(5717)
2018(5311)
2017(11071)
2016(5606)
2015(6221)
2014(5854)
2013(5859)
2012(5105)
2011(4590)
2010(4427)
2009(4146)
2008(4176)
2007(3755)
2006(3227)
2005(2882)
作者
(14784)
(12675)
(12650)
(11913)
(8171)
(5964)
(5520)
(4744)
(4585)
(4478)
(4161)
(4084)
(3979)
(3974)
(3899)
(3809)
(3769)
(3755)
(3746)
(3736)
(3020)
(2992)
(2913)
(2911)
(2832)
(2741)
(2721)
(2554)
(2529)
(2436)
学科
(27175)
管理(26534)
(25935)
企业(25935)
(24555)
经济(24506)
方法(14534)
(13288)
数学(12783)
数学方法(12717)
(11399)
财务(11395)
财务管理(11382)
企业财务(11093)
(5783)
业经(5725)
公司(5222)
(4487)
(4392)
(4332)
中国(4308)
体制(4078)
技术(3950)
(3845)
贸易(3842)
(3754)
人事(3736)
人事管理(3736)
(3532)
(3513)
机构
大学(83169)
学院(82472)
管理(38730)
(36755)
经济(36245)
理学(34872)
理学院(34631)
管理学(34320)
管理学院(34180)
研究(20347)
(19391)
中国(17263)
财经(16287)
(15222)
(15042)
商学(12828)
商学院(12733)
财经大学(12580)
经济学(11335)
(10415)
经济学院(10407)
科学(10278)
经济管理(10117)
中心(9955)
业大(9855)
(9074)
北京(9068)
(8858)
工商(8528)
(8351)
基金
项目(57327)
科学(47940)
基金(46647)
(39840)
研究(39719)
国家(39553)
科学基金(36607)
社会(28890)
社会科(27697)
社会科学(27693)
基金项目(25686)
自然(24927)
自然科(24508)
自然科学(24503)
自然科学基金(24128)
(20475)
教育(18785)
资助(18634)
(17148)
编号(14522)
(13967)
教育部(12868)
人文(12784)
国家社会(12573)
(12178)
重点(12118)
(11376)
创新(11334)
科研(11275)
大学(11099)
期刊
(34534)
经济(34534)
研究(21684)
(17833)
管理(15083)
中国(11078)
科学(10294)
学报(10106)
财经(8798)
(8554)
金融(8554)
大学(8341)
学学(8188)
(7378)
(6514)
经济研究(6258)
财会(6089)
业经(5678)
会计(5368)
技术(5098)
商业(4589)
问题(4312)
农业(4278)
通讯(4138)
会通(4133)
技术经济(3866)
(3665)
现代(3597)
理论(3549)
经济管理(3465)
共检索到109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蓉  常维  
近年来,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群发,本文利用200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违规事件样本,从"同群效应"的角度探究违规行为的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近墨者黑"),同地区其他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显著增加了该地区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且信息披露型违规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违规决策的地区同群效应主要源于交流式学习和观察式学习的两种模仿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同一地区内,相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同群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十八大之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地区同群效应显著减弱。本文研究揭示了违规行为的地源性特征,也从抑制违规传染视角实证支持了近年来的系列整治活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仕华   干胜道   刘想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禁不绝,背后的人际网络关系值得深入挖掘。本文通过研究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校友关系网络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试图从社会学非正式制度视角找到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路径。研究发现:与高管校友关系网络不存在的公司相比,存在这一关系的公司会降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巧良  连晓璐  
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划分为经营违规和信息披露违规,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发现: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与区域腐败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区域的腐败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这种情况在市场化进程较高的地区更明显;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治环境指数对违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税费负担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违规行为,同时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反腐败及其领域的文献,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陆瑶  朱玉杰  胡晓元  
本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国1729家上市公司进行回归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了公司违规行为倾向,同时增加了公司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该结论在控制了机构投资者变量内生性的因素后仍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公司经营违规,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违规倾向的影响更强。另外,相比证券机构投资者,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持股的公司中违规公司比例更低。除此以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与检举作用并不受其它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在预防与打击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薛有志  周杰  
中国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进行了有效治理,上市公司投资者是否对上市公司发生的违规行为给予了惩罚。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并未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通过股票市场产生的外部治理机制失效。因此.除了以更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等事前契约来规范主体行为外,客观上还必须要有更具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公司治理的伦理道德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陈震  
最近,关于草原兴发的报道不断出现在各大财经媒体上。2006年5月24日,《南方都市报》刊登文章《草原兴发承认做假账》。6月8日,草原兴发接到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调查书。7月5日,《证券时报》刊登了《草原兴发被深圳交易所强制复牌》的消息。7月12日,《上海证券报》刊登了《关于对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冠东  
文章以2008~2010年发生违规行为的A股上市公司和其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对两组样本在处罚公告日前后的收益率进行差异性检验,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处罚公告日前后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违规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股票在公告日前后有明显的负向反应。分组样本研究结果表明,违规公司所在行业、处罚机构、处罚原因、处罚措施会对市场反应产生影响。针对不同处罚效果,文章给监管机构提出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并给投资者提出了投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苏朦  
保理业务集资金融通、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风险承担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其重要性和市场认知度日益提升。基于证监会等监管机构1994—2021年发布的违规处理文件,定义和识别上市公司保理违规行为,并对其分布特征及类型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保理违规是近年兴起的违规行为,主要类型是违规披露;主板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保理违规最为突出,且集中在东部地区;保理违规正成为上市公司造假的新路径,典型手段包括虚构底层供应链交易、混淆业务实质和虚构保理业务收入。研究结论有助于规范企业保理和供应链交易行为,完善监管机构的保理约束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苏朦  
保理业务集资金融通、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风险承担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其重要性和市场认知度日益提升。基于证监会等监管机构1994—2021年发布的违规处理文件,定义和识别上市公司保理违规行为,并对其分布特征及类型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保理违规是近年兴起的违规行为,主要类型是违规披露;主板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保理违规最为突出,且集中在东部地区;保理违规正成为上市公司造假的新路径,典型手段包括虚构底层供应链交易、混淆业务实质和虚构保理业务收入。研究结论有助于规范企业保理和供应链交易行为,完善监管机构的保理约束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瑶雯  穆军  
文章利用200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行业层面企业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及其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违规行为存在行业同群效应,企业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会导致实体企业经营风险以及整个行业经营风险的上升;在国有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和企业的经营交易类违规相比,信息披露类违规的同群效应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经长  王玲  
本文对近年来由于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分、处罚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探寻其中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那些"潜在"的违法违规公司的预警识别和监管防范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还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以后的主要变化和未来监管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监管部门更有效地配置监管资源和提高监管效率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福龙  毕世宏  
文章主要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建立健全法规 ,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 ,才能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稳步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玲洁  董永琦  丘彦强  
选取2013~2018年间深交所上市公司接待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的活动数据,对基金公司实地调研与被调研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降低其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及违规强度,且调研次数越多,违规行为越少。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法制环境较差的公司中,实地调研对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相关精神,考察了供应链客户稳定度能否对处于资本市场核心位置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产生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客户稳定度越高,公司违规的概率和程度越低。机制检验表明,较高的客户稳定度能够从业绩效应、信息效应以及监督效应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外部监督治理机制不同的情况下,客户稳定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内部监督治理机制方面,客户稳定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低、监事会经济独立性弱的公司中更强;外部监督治理机制方面,客户稳定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低、所处地区法制环境差的公司中更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慧辉  刘伟  
利用2010年我国A股资本市场引入融券卖空机制这一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和检验了融券机制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预见性和抑制性方面的治理效应。结果发现,融券的卖空机制可以从微观层面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产生影响,融券卖空者具备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能力,其可以合理预见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产生威慑力,降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概率,提升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机制的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在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高、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发挥得更为显著,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终极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两类上市公司内部权力主体在信息披露违规方面的机会主义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