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7)
2023(5015)
2022(4393)
2021(4237)
2020(3499)
2019(8008)
2018(7720)
2017(12623)
2016(7366)
2015(8312)
2014(8214)
2013(8200)
2012(7968)
2011(7429)
2010(7365)
2009(6763)
2008(6918)
2007(5558)
2006(5057)
2005(4742)
作者
(24034)
(20617)
(20246)
(19360)
(12804)
(9896)
(9080)
(7906)
(7746)
(7181)
(7170)
(7130)
(6827)
(6708)
(6567)
(6292)
(6047)
(5992)
(5873)
(5813)
(5212)
(5174)
(4934)
(4799)
(4659)
(4618)
(4611)
(4291)
(4159)
(4106)
学科
(29219)
经济(29187)
管理(15166)
(14450)
方法(11416)
(10927)
企业(10927)
(10670)
数学(9936)
数学方法(9747)
中国(8604)
(8512)
地方(8434)
(6233)
业经(5864)
农业(5720)
(5162)
环境(5157)
贸易(5155)
(4957)
(4870)
(4826)
金融(4824)
(4633)
地方经济(4203)
(4202)
银行(4176)
(4068)
(4066)
理论(4001)
机构
大学(106837)
学院(104324)
研究(47296)
(39064)
经济(38240)
中国(34749)
管理(33938)
科学(33005)
理学(28864)
理学院(28307)
管理学(27455)
管理学院(27267)
(26313)
研究所(24599)
(24560)
(23962)
中心(20656)
农业(19565)
业大(18654)
(18149)
(17313)
(17309)
师范(17101)
(16513)
北京(15094)
科学院(14931)
(14742)
师范大学(14336)
(14111)
财经(13751)
基金
项目(75387)
科学(59204)
基金(55516)
(52221)
国家(51876)
研究(49091)
科学基金(42220)
社会(30236)
自然(29866)
基金项目(29720)
自然科(29131)
自然科学(29121)
(29087)
自然科学基金(28557)
社会科(28517)
社会科学(28506)
(26361)
教育(22046)
资助(22041)
重点(19086)
编号(17903)
(16864)
计划(16858)
(16306)
科研(15210)
(15054)
科技(14988)
成果(14960)
创新(14322)
课题(13996)
期刊
(44201)
经济(44201)
研究(32709)
学报(24874)
中国(24103)
科学(22092)
(21766)
大学(17540)
学学(16574)
农业(14909)
(12947)
管理(12255)
教育(11534)
(9155)
金融(9155)
(9114)
资源(8854)
技术(7505)
经济研究(7227)
(6850)
业大(6818)
财经(6378)
国际(6065)
林业(6047)
(5807)
业经(5697)
科技(5623)
(5555)
世界(5536)
问题(5339)
共检索到16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明杰  侯西勇  应兰兰  路晓  朱明明  
本文基于SPOT-VGTS10产品(1998年4月-2008年12月)以及相应时段东营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年黄河三角洲NDVI时空动态,并探讨NDVI与气温、降水因子的年际、季节、月际响应特征。研究表明:①NDVI变化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长期无变化区及弱持续性中度改善区值得关注,且NDVI弱、中、强持续性退化区面积较广,理应尤为关注,并探讨和寻找原因;②NDVI变化与气温、降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若考虑1个月的时间延迟,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75;③延迟1个月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更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锷  廖雪萍  谭裕模  胡钧铭  贾坤  
采用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以及TRMM降水数据,分析广西1999-2011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以及NDVI与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广西植被NDVI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全区有54.71%面积的NDVI有所改善,45.06%面积的NDVI基本不变,仅有0.23%面积的NDVI出现退化。NDVI与降水量最大相关系数在0.4~0.6和0.6~0.8之间的面积分别占广西全区面积的71.76%和23.92%;桂中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量的关系比桂北、桂南地区更密切,受降水的影响更大。全区41.7%面积的NDVI与降水量的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第3个月,40.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学梅  任志远  
在利用SPOT VGT-NDVI旬数据、重庆市及周边20个气象站点1999~2010年日气温与降水数据以及研究区相关图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均值法、差值法、趋势线分析和时滞互相关分析法分析重庆市NDVI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旬平均NDVI与旬均温和旬降水的相关性以及时滞情况。结果表明:1999~2010年重庆市NDVI呈稳步上升趋势;NDVI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渝西北、渝东北、渝南等三峡库区的外围;NDVI与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NDVI与气温较与降水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表明在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相关性和时滞情况存在明显的东南—西北差异,东南地区时滞...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利用SPOT 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2010年期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NDVI对当月气温和前1月降水变化响应最为强烈。空间上,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在整个研究区差异不明显,而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在北部地区较在中部和南部强。NDVI在多数地区都同步响应于当月气温变化,在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对气温变化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NDVI对降水变化在北部地区滞后响应1个月左右,而在南部地区滞后响应2~3个月。研究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时间特征、空间分布及总体滞后期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南部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瑞强  刘贯群  宋献方  
对地下水动态的研究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本文通过在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区域黄河农场地区的典型地貌单元上安装的自计水位计,获得自2004年5月到2005年5月30分钟一次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和水温动态资料,和其中一个观测孔地下水电导率动态。结合同时期日降水量资料,阐明一个完整水文年内浅层地下水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响应过程和特点,讨论了浅层地下水动态形成的机理。主要结论有:①沉积物之间岩性的差别导致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差别。泛滥平原相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渗入-蒸发型,而河流相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渗入-径流-蒸发型。降水是引起浅层地下水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②浅层地下水温度变化主要受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强  马中华  邹悦  张亚宁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林丽  史军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袁瑞强  宋献方  刘贯群  
大气降水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选择现代黄河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的典型地貌单元安装自记水位计,获得了2004年30 min一次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数据。结合日降水量资料,应用地下水位动态法,在Matlab中编程计算了2004年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和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探讨了该系数时空变化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了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主要结论如下:①研究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埋深主要在2 m以内变动,属于浅埋类型。②降雨特征决定了该区域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大小,地表渗透性决定该区域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时空变异。次降水入渗补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喜芳  李改欣  潘学鹏  王彦芳  张莎  刘峰贵  沈彦俊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任娟娟  程钧谟  
文章以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战略区为对象,基于DPSR模型构建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综合评估2010—2019年黄河三角洲19个县区的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层次聚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冷热点分析挖掘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黄河三角洲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大致经历了直线式上升、平稳式增长、滑坡式递减三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形成了以广饶县、乐陵市为主的高水平产业融合辐射区,以及以滨州市为核心的低水平集聚区;县区之间的差异化水平加剧,其演化过程不仅存在两极分化甚至微弱的多极分化现象,而且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以2015年为分水岭,空间集聚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由东部热点县区向西部冷点县区漫延是冷热点变化的重要趋势,其中有10个县区向相对较高层次的冷热点区域跃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静  赵庚星  杨佩国  马淑惠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人类活动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以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为例,通过对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变化构成以及流向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并应用遥感及G 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黄河、渤海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占土地总面积80%的旱地、林草地、盐荒地和滩涂存在状态不稳定,盐荒地是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类型;(2)黄河淡水和海洋咸水所控制的水文条件变化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基本控制了分布的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自国  赵凤娟  夏江宝  王月海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浅埋区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对地下水矿化度的适应特征,运用叶片气体交换和树干液流技术,测定了地下水埋深为0.9 m时淡水、微咸水(3 g·L-1)、咸水(8 g·L-1)和盐水(20 g·L-1)四种矿化度下柽柳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等参数。结果表明:随地下水矿化度升高:(1)土壤水、盐含量和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均逐渐升高。(2)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在咸水下最高;表观量子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树干液流速率等在微咸水下最高;以上指标均在盐水矿化度下最低。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在微咸水下最低,盐水下最高。在地下水埋深0.9 m时,咸水矿化度下柽柳光合效率高,光照生态幅宽,水分利用效率高,适于柽柳幼苗的生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宝雷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核心和理论基石,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是进行脆弱性研究的典型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在VSD框架下建立以暴露—敏感性—适应性为准则层、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对1995—2016年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评价,并且归纳分析脆弱性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暴露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敏感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适应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果从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两方面提出降低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