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9)
- 2023(10102)
- 2022(8888)
- 2021(8212)
- 2020(6799)
- 2019(16149)
- 2018(15776)
- 2017(29176)
- 2016(16060)
- 2015(18566)
- 2014(19027)
- 2013(19152)
- 2012(18650)
- 2011(17247)
- 2010(17623)
- 2009(16462)
- 2008(16552)
- 2007(14828)
- 2006(13180)
- 2005(12392)
- 学科
- 济(77719)
- 经济(77653)
- 业(40199)
- 管理(39631)
- 企(28996)
- 企业(28996)
- 方法(28723)
- 数学(25192)
- 数学方法(24988)
- 地方(24386)
- 中国(24213)
- 农(23398)
- 业经(16482)
- 学(16419)
- 农业(15954)
- 财(15783)
- 贸(15248)
- 贸易(15234)
- 易(14670)
- 地方经济(13219)
- 制(13117)
- 融(13026)
- 金融(13024)
- 银(12776)
- 银行(12743)
- 行(12363)
- 发(11942)
- 环境(11936)
- 和(11594)
- 技术(10055)
- 机构
- 学院(239434)
- 大学(237878)
- 济(100387)
- 经济(98173)
- 研究(92505)
- 管理(85409)
- 理学(71511)
- 理学院(70494)
- 中国(70286)
- 管理学(69235)
- 管理学院(68763)
- 科学(58084)
- 京(52704)
- 所(49272)
- 农(47900)
- 财(45349)
- 研究所(44578)
- 中心(41831)
- 江(38574)
- 农业(37536)
- 业大(37261)
- 范(34757)
- 财经(34597)
- 师范(34413)
- 北京(34179)
- 院(32798)
- 经(31178)
- 州(30972)
- 经济学(30370)
- 省(30014)
- 基金
- 项目(151316)
- 科学(116658)
- 研究(110159)
- 基金(105946)
- 家(93278)
- 国家(92453)
- 科学基金(76559)
- 社会(67740)
- 社会科(64024)
- 社会科学(64003)
- 省(60863)
- 基金项目(56150)
- 划(51395)
- 教育(49683)
- 自然(48538)
- 自然科(47236)
- 自然科学(47221)
- 自然科学基金(46337)
- 编号(45735)
- 资助(43437)
- 发(39172)
- 成果(37935)
- 重点(35273)
- 课题(32791)
- 部(32761)
- 发展(31144)
- 创(30839)
- 展(30624)
- 创新(28986)
- 科研(28813)
- 期刊
- 济(121076)
- 经济(121076)
- 研究(75405)
- 中国(55285)
- 农(44913)
- 学报(40359)
- 科学(36527)
- 财(34763)
- 农业(30504)
- 管理(30428)
- 大学(29456)
- 教育(28396)
- 学学(27494)
- 融(25580)
- 金融(25580)
- 技术(21140)
- 业经(20739)
- 经济研究(19225)
- 财经(16940)
- 业(16912)
- 问题(16147)
- 经(14619)
- 贸(13740)
- 资源(13173)
- 图书(12802)
- 技术经济(12469)
- 国际(12311)
- 版(11985)
- 世界(11940)
- 商业(11805)
共检索到385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元波 赵晓松 吴桂平
近10a来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舆论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运用流域降水、地表蒸散和出湖径流等数据,从流域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导致鄱阳湖区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近10a来鄱阳湖水文干旱起始日期提前,枯水期拉长。虽然干旱持续时间的长短呈现2~3a的波动,但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加长的趋势。从流域水分收支的角度来看,近10a来以水分亏缺为主,流域降水亏缺是基本的致旱因素,流域蒸散量增加则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而出湖径流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其致旱的影响程度弱于流域降水作用。长江顶托作用强弱变化可以调节流域的水分收支平衡,强化或者减轻湖泊的干旱程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智 贾玉连 王鹏岭 唐启强
利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6站逐日气象数据,建立了该区1952~2011年近60a极端温度事件演化序列。研究表明:(1)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极端高、低温事件线性趋势分别为0.4、-2.7d/10a;冷、热日持续指数线性趋势分别为-0.4、-2.4d/10a;(2)近60a间,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极端温度事件表现出两个明显的高频数(不稳定阶段)和低频数(稳定阶段)。其中极端高温事件和热日持续指数两个阶段分别为:1952~1979年和1980~2002年;极端低温事件和冷日持续指数两个阶段分别为:1952~1985年和1986~2007年;(3)近60a以来,极端高温事件和热日持续指数在1970s晚期至...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极端温度事件 变化特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文君 赵红梅 唐豪
立足于鄱阳湖区干旱与城市化两大环境问题,应用1995年2016年间10个时相的Landsat5TM和Landsat8OLI/TIRS遥感影像数据,采用TVDI干旱监测指数和归一化城市热岛的计算方法,利用空间统计和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分区探讨环鄱阳湖区9个区县周边郊区地表干旱状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1)旱地及裸地区域的TVDI指数对干旱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2)研究区内热岛强度受季节影响较大,夏、秋两季热岛强度较强,冬季较弱,城市面积的扩展与归一化热岛强度无明显关系.3)干旱与热岛强度呈现明显的正
关键词:
地表干旱 归一化热岛强度 相关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海生 朱德海 赵小敏
根据1997和2000年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统计结果,分析了环鄱阳湖12县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8年前后鄱阳湖区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未利用地(-42.44%)和水域(+28.95%),交通用地(+7.97%)和园地(-6.40%)变化也较大。八大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在增长,其他类型用地都在不同程度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的压力、社会的发展、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等。结合鄱阳湖区“人—地—水”关系、土地整理潜力等进行分析,认为鄱阳湖区土地整理应致力于环湖区的生态建设,把治理、开发和发展结合起来,将土地整理由单纯追求耕地增长转向全面提高...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土地利用 土地整理 湿地 生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小敏,郭熙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研究了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种方式 ,提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实施避洪高效农业 ,因地制宜地推广典型的农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使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农地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饶胜 方精云 崔海亭 雷光春
利用 198 8和 1998年 4月份的TM遥感数据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把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成 7种类型 :林地、灌草坡、水体、湖滩洲地、耕地、城镇用地和裸地。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结果显示 ,林地、水体、城镇的面积增加 ,灌草坡的面积减少。 1998年耕地面积比 1988年面积减少 11.3% ,湖滩洲地面积减少 42 .7%。对不同高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 ,耕地、灌草坡的面积都有所减少 ;城镇的面积增加 ,林地的面积增加明显 ,尤其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双重影响。水体面积增加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的增大 ;林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美球 黄靓 蔡海生 刘序 刘桃菊
论文以江西省鄱阳湖区为例,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鄱阳湖区土地健康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该区11个县的土地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的土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德安县为健康区,进贤、九江和永修3县为亚健康区,其它7个县均为不健康区。并进一步对各县土地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特征进行了总结,从而可为各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土地健康评价 定量分析 鄱阳湖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荣俊
鄱阳湖是我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其滨湖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对湖区综合开发治理,不仅关系到湖区经济发展,而且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经济也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对鄱阳湖区综合开发治理的考察研究,早在1982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科技攻关项目,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的关注。现就开发整治战略若干问题,作简要论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朱德海
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目标,从农业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整理、湿地整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理,提出了土地整理潜力实现的途径。强调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具有不同的侧重,鄱阳湖区土地整理除了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达到“抗灾、脱贫、改貌、增效”的效果。
关键词:
鄱阳湖 土地整理 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鹏 姜鲁光 封志明 张景华 闫慧敏 赵慧霞
在种植制度复杂、地块破碎及多阴雨天气的南方地区,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复种指数受到中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使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是提取该区域复种信息有效的数据源。论文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提取水田空间信息;在界定单/双季稻生长期物候历的前提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明显差异,选择合理时间窗口的TM影像获取水田NDVI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单/双季稻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湖区乡镇不同熟制水稻单产数据估算出基于栅格的水稻产量。研究表明,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判别双季早稻与单季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7月上旬到8月上旬及9月中旬到10上旬是判别单季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启武 尧波 刘影 吴琴 钟中罡 卢伍山
通过综述鄱阳湖区人地关系史3个重要时期"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三者的转变过程,探讨了湖区人地关系的转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湿地的诸多功能(如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碳汇等),促生了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退田还湖"则使湖泊、湿地功能得以逐步恢复,缓和了湖区人地关系,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湖区人地关系推向和谐阶段。鄱阳湖区人类活动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是在当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省与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实现的,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则是人与自然和...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围湖造田 退田还湖 人地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云凯 白秀玲 姜加虎
本文利用1989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及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类型转化模式等角度对鄱阳湖区近1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但其减少速度相对较慢;而建设用地、滩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建设用地增加速度为最快;水体和未利用地受湖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影响,面积出现大幅减少;林地是近17年湖区最为稳定的土地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来看,湖区各土地类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换,水体主要转出方向为草地和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海辉
水位作为鄱阳湖重要的水文因子,对鄱阳湖水动力过程和水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14~2015年鄱阳湖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位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年内变化特征,阐述了主湖区和碟形湖水质对水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丰水期碟形湖与主湖区联通,碟形湖水位与主湖区水位呈直线型相关,枯水期碟形湖水位高于主湖区,主湖区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13,而碟形湖年内月平均水位变异系数为0.08;(2)丰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的氮磷比分别为19.29和46.27,枯水期主湖区和碟形湖水体的氮磷比分别为17.88和40.39;(3)鄱阳湖主湖区水质主要指标与水位的相关性显著强于碟形湖,主湖区总氮、氨氮、总磷和溶解氧均与水位呈负相关性,而碟形湖中只有p H与水位有相关性;(4)枯水季节,碟形湖水体具有较高的总氮,而鄱阳湖主湖区则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总之,枯水期进行合理的水位调控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风险。
关键词:
水位 水质 碟形湖 鄱阳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云 刘伟 吴宜进 蔡崇法
鄱阳湖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和灿烂闻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资源加之宏观上的区位、交通、客源市场等优势,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农业、渔业生产结构,掠夺式开发湿地资源,加之主观上认识的不足,造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据生态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笔者提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湿地资源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