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8)
2023(12615)
2022(10917)
2021(10090)
2020(8818)
2019(20486)
2018(19948)
2017(38576)
2016(21237)
2015(23664)
2014(23499)
2013(23558)
2012(22476)
2011(20563)
2010(20591)
2009(19607)
2008(19665)
2007(17347)
2006(15322)
2005(13844)
作者
(65577)
(54974)
(54877)
(52155)
(34621)
(26600)
(24975)
(21612)
(20555)
(19510)
(18541)
(18301)
(17398)
(17272)
(17260)
(17142)
(17013)
(16210)
(15886)
(15682)
(13965)
(13491)
(13459)
(12575)
(12353)
(12190)
(12187)
(12090)
(11189)
(11022)
学科
(91316)
经济(91217)
(58335)
管理(58056)
方法(44609)
(44399)
企业(44399)
数学(40400)
数学方法(40119)
(26917)
中国(25466)
(24124)
(19759)
贸易(19751)
(19224)
(18970)
业经(18449)
(18103)
农业(17839)
地方(17737)
(14945)
银行(14877)
(14417)
金融(14415)
(14347)
财务(14332)
财务管理(14293)
(14190)
企业财务(13583)
环境(13328)
机构
大学(315329)
学院(312469)
(132747)
经济(130155)
管理(117298)
研究(110117)
理学(101589)
理学院(100397)
管理学(98841)
管理学院(98266)
中国(82574)
科学(69179)
(65858)
(65315)
(61609)
(57901)
业大(52800)
研究所(52757)
农业(52169)
中心(50336)
财经(49279)
(46829)
(44828)
经济学(41687)
北京(41055)
(39637)
师范(39110)
(38334)
经济学院(38060)
(36792)
基金
项目(208536)
科学(162773)
基金(152257)
研究(144676)
(135942)
国家(134822)
科学基金(113114)
社会(93133)
社会科(88339)
社会科学(88308)
(82916)
基金项目(80983)
自然(74821)
自然科(73086)
自然科学(73058)
自然科学基金(71812)
(69948)
教育(66583)
资助(62500)
编号(56684)
重点(47922)
(46811)
成果(45537)
(45264)
(43266)
科研(40937)
创新(40607)
计划(40532)
课题(39392)
教育部(39385)
期刊
(141041)
经济(141041)
研究(90736)
学报(58947)
中国(58903)
(58591)
科学(50111)
(46544)
大学(42569)
学学(40386)
管理(40118)
农业(39295)
(29949)
金融(29949)
教育(27466)
财经(24910)
技术(24245)
经济研究(23919)
业经(23372)
(21427)
(21354)
问题(19865)
(18083)
(16162)
技术经济(16128)
理论(15272)
商业(15175)
统计(15141)
国际(14902)
业大(14817)
共检索到462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雪  穆月英  付文革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小麦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此如何保证我国小麦生产乃至安全供给,是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全国20个小麦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地区间小麦的生产能力差距较大;每亩用工、每亩种子用量、成灾面积和其他物质费用对小麦的产出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栾江  
本文运用基于随机前沿方法的单一投入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对1998—2013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化肥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随机效应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小麦化肥投入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只有0.45,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维持既定产出的节肥潜力达到55%。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自然灾害、农民受教育水平和化肥价格是导致各省化肥投入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伟  
[目的]分析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可以掌握小麦生产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方法]首先利用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指数等指标对1978—2016年我国小麦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小麦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空间移动趋势,并且小麦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小麦的平均产量对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结论]为保证我国小麦供给的安全,应进一步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大力提升小麦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并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比较效益。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孔祥智  庞晓鹏  张云华  
本文以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为例 ,分别选取东、中、西部的山东、山西和陕西三省的 466个小麦种植户 2 0 0 2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 ,在农户微观层面运用扩展的C -D生产函数 ,实证分析了投入要素及其他影响因素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劳动和化肥投入的边际产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呈负值 ,他们的边际产出远远小于耕地的边际产出 ,耕地是小麦生产最主要的投入要素 ;与投工和化肥的弹性系数比较而言 ,机械、水电等其它投入的边际效果比较明显 ;灌溉条件和地形状况对小麦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而劳动力人均耕地、小麦在农户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户主年龄及教育特征对小麦生产影响不大。结论认为 :通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本文利用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而探讨我国小麦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黄淮海平原县级小麦种植结构、灌溉条件、日值气象数据,结合小麦的地区生长周期以及社会经济信息,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气温上升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依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气温变化对小麦生产力的影响明确为负;日照日渐减少的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小麦增产;地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趋势加剧,同样对小麦生产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剥离经济因素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影响后,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力的总体影响约为每10年减产0.68%,但尚不确定其长期危害是否加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士功  禾军  王道龙  周应华  吴晓春  霍剑波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 ,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进口在我国粮食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加快 ,研究加入WTO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振香  李伟娟  李南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本文首先统计了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全国三等小麦的平均出库价格,分析了从危机开始复苏到2010年第二季度小麦价格波动的态势,并从国内外经济、国家政策、客观条件、偶然因素、其它因素五个方面分析其如何影响小麦价格的波动,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更好地稳定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周应恒  
本文运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测算了1998—2008年我国主产省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生产成本以及替代作物价格的反应程度。研究表明,在短期内,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价格和替代作物价格变动的敏感性不强,长期内小麦播种面积能够针对小麦价格以及替代作物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比小麦价格影响程度小。因此,政府应在稳定农资价格的基础上,保持小麦托市收购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稳定生产者预期,防止小麦生产剧烈波动;在制定小麦及其替代作物扶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影响,避免政策相互冲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辉  周玉玺  周林  杨洁  王盈桦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  周晓时  冯中朝  彭玮  
[目的]文章基于农机服务的视角,旨在分析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一是测算出中国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二是构建度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程度的指标,并借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探究农机服务对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讨论了农机服务及雇工状况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农机服务使用程度及生产技术效率,在区域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农机服务投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农业生产雇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小麦的农机服务投入,能够改善小麦生产的要素结构配置,进而有助于促进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该文建议,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优化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为优化促进小麦生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重要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一杰  辛岭  胡志全  安晓宁  
[目的]小麦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三大粮食作物中保持着收获面积第一的地位。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消费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全面多角度地分析我国小麦的供需现状,找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科学合理政策建议,对于优化小麦生产和促进小麦贸易都具有积极意义。[方法]利用2007-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法测算了10年间我国小麦国际贸易竞争力水平,并与小麦主要出口国进行比较。[结果](1)我国小麦总体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小麦产量已达到1.29亿t,小麦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等省份,大部分省份仅少量种植小麦,小麦的成本收益率相对较低,净利润不断走低。(2)小麦消费量平稳增加,我国小麦的消费量达到1.16亿t,口粮消费占比80%,消费量较大的省份也多分布在小麦主产区,中部地区省份消费缺口相对较大。(3)小麦的贸易量趋向合理,进口量达453万t,我国小麦的供需总体上保持了平衡,但小麦国际贸易逆差较大,小麦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小麦进口来源过于集中在加拿大、美国等小麦生产大国的状况并未改善,好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新兴小麦大国的兴起为我国小麦的多元化贸易提供了契机。[结论]我国要坚持小麦生产以我为主的战略,做好政府服务和市场导向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小麦高效优质生产,加大科技进步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等措施来保障小麦充分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海燕  司伟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产区农民和小麦消费者的利益。1990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但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价格较稳定。本文通过构建小麦局部均衡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景模拟,检验传统供求因素对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小麦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贸易小国地位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从而平抑了国内价格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