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3)
- 2023(12077)
- 2022(10308)
- 2021(9769)
- 2020(8189)
- 2019(19298)
- 2018(18790)
- 2017(32341)
- 2016(19524)
- 2015(22256)
- 2014(22564)
- 2013(21432)
- 2012(20092)
- 2011(18462)
- 2010(18542)
- 2009(16999)
- 2008(16892)
- 2007(15063)
- 2006(13106)
- 2005(11752)
- 学科
- 济(69270)
- 经济(69204)
- 管理(46494)
- 业(43442)
- 企(33525)
- 企业(33525)
- 方法(33001)
- 数学(29718)
- 数学方法(29447)
- 中国(25104)
- 教育(22621)
- 农(20388)
- 学(18551)
- 财(17832)
- 地方(15002)
- 贸(14780)
- 贸易(14778)
- 易(14305)
- 业经(14091)
- 农业(13609)
- 理论(13401)
- 制(11685)
- 技术(11141)
- 务(10643)
- 财务(10629)
- 财务管理(10599)
- 环境(10316)
- 企业财务(10020)
- 和(9719)
- 融(9634)
- 机构
- 大学(275423)
- 学院(265744)
- 济(99185)
- 研究(98517)
- 经济(96918)
- 管理(92603)
- 理学(80456)
- 理学院(79288)
- 管理学(77579)
- 管理学院(77056)
- 中国(65979)
- 科学(63564)
- 京(60150)
- 农(55227)
- 所(51275)
- 研究所(47308)
- 业大(46060)
- 范(45924)
- 师范(45438)
- 中心(44269)
- 农业(44129)
- 财(43949)
- 江(41958)
- 教育(39945)
- 北京(38241)
- 师范大学(37294)
- 财经(35299)
- 院(34995)
- 州(34801)
- 技术(32394)
- 基金
- 项目(180718)
- 科学(141282)
- 研究(130407)
- 基金(126870)
- 家(113130)
- 国家(112032)
- 科学基金(93212)
- 社会(79543)
- 社会科(75017)
- 社会科学(74988)
- 省(72917)
- 教育(68393)
- 基金项目(67607)
- 划(64700)
- 自然(61680)
- 自然科(60238)
- 自然科学(60212)
- 自然科学基金(59173)
- 编号(53893)
- 资助(50952)
- 成果(45722)
- 重点(42897)
- 课题(41183)
- 部(41113)
- 发(39808)
- 创(38046)
- 大学(35561)
- 科研(35473)
- 创新(35260)
- 计划(35060)
- 期刊
- 济(103770)
- 经济(103770)
- 研究(86075)
- 中国(63948)
- 教育(63111)
- 学报(51891)
- 农(48525)
- 科学(42861)
- 大学(39013)
- 学学(34514)
- 财(34376)
- 农业(33001)
- 管理(29753)
- 技术(24348)
- 融(19882)
- 金融(19882)
- 业(18654)
- 财经(17375)
- 经济研究(17199)
- 业经(16795)
- 经(14934)
- 职业(14737)
- 版(14488)
- 问题(14134)
- 图书(13544)
- 业大(13382)
- 科技(12692)
- 贸(12602)
- 技术经济(12129)
- 资源(12064)
共检索到404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登峰 周琦
对10790名在广州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毕业生的学历、学校、性别、专业、学用结合性、家庭住址、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因素中,学历对毕业生的起薪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学校、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而性别、学用结合性、专业和家庭住址对起薪影响很小。研究表明,当就业竞争增加时,学校、综合素质和性别对起薪的影响作用增大。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起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石庆华 尹涵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关键词:
就业准备 就业绩效 倒U型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正霞 陆根书 李丽洁
应用对陕西省77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16 112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的不同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倾向于较满意,对职业匹配度倾向有点符合,对就业满意度接近较满意;二是个体、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三是个体、学校教育、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并发现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特征的满意度既是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测量维度,也是联系职业匹配度和其他影响因素与就业满意度的重要中介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引导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特征满意更高、更匹配的职业和单位;二是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三是社会和就业单位应积极改进与工作相关的特质,以吸引、留住大学毕业生,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路径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云华
大学毕业生职业流动是指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变换职业种类、就职地区或就业单位的过程及结果。实证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五年内发生过职业流动;大学毕业生先赋性因素越有优势,越有可能向上职业流动;初职人职匹配度越低,越有可能职业流动,但向上职业流动难度大;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流动轨迹,但社会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而言作用越来越凸显。为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合理职业流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先就业,后择业"政策,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本人则应加强各类资本积累。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职业流动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茜 孙文凯
本文基于对清华大学2014年本硕博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总结其就业单位、收入、福利状况,并结合其个人特征分析就业市场表现的决定因素。统计发现,清华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了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其收入要低于"体制外"单位收入,但解决户口比例更高。有一半毕业生对收入并不满意。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英语成绩和专业对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英语成绩好的更容易进入高收入行业。学历对收入没有显著作用,因为学历越高越倾向于进入体制内工作,而体制内收入相对低,抵消了学历可能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状况 影响因素 清华大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淑芳 孙怡 谷慧敏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反映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旨在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其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这些因子对就业的影响力程度,从而促进有关就业各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云华
实证分析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求职渠道选择正由非正式渠道不断向正式渠道转变,但在特定的求职场域中非正式渠道仍广受大学生青睐;劳动力市场类型与发展阶段等求职场域因素对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持续增加,惯习和先赋性因素则影响不一;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不断增加,但社会资本影响的增长幅度更大。总体而言,求职场域形塑了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的轨迹,大学生的资本总量与资本结构则解释了其求职渠道选择的时空差异,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变化受场域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共同支配。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求职渠道 求职场域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占国
基于全国17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并着重检验了各因素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等相关变量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学校层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起薪的影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重点高校的学历对女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习和家庭经济条件对男生起薪的正向影响更大。此外,工资决定机制的性别差异是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起薪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 陆根书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层次的14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起薪的平均数只有男生起薪平均数的90.2%。人力资本变量、家庭禀赋变量、劳动力市场就业特征变量,尤其是人力资本变量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性别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也是导致高校毕业生起薪存在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缩小高校毕业生起薪性别差异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毕业生起薪 性别差异 性别歧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巍 张馨燕
文章对大学毕业生起薪影响因素的调研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获奖学金次数与其起薪水平显著正相关,但GPA和学习时间对起薪影响不显著。(2)学生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经历,尤其是实习经历能够极大地促进其起薪水平,而学生活动与其起薪水平并不显著相关。(3)学生的求职行为积极与否,不会对起薪造成显著影响。(4)通过社会网络获得工作的学生,其起薪水平低于参加公开招聘而获得工作的毕业生。
关键词:
起薪 职业成功 社会网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卿石松 曾湘泉
文章利用2008届大学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本科毕业生起薪的专业差异,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专业对教育回报作用在不同收入层次上的差异。OLS回归的结果发现,高等教育回报在专业之间存在差距,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起薪;与"211"大学毕业生相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教育回报的专业差异程度较大。在此基础上,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专业对教育回报的影响在中、低收入分位上更为突出。专业选择对毕业生收入和劳动市场人才供需结构都具有重要影响,调整专业模式和完善"转专业"制度有利于缓解专业结构性矛盾和提升毕业生起薪水平。
关键词:
教育回报 起薪 专业 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邓峰
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校扩招后备受关注的两大突出问题。基于北京大学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和地区层面综合考察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之后发现,同个体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背景相比,学校类型和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影响毕业生起薪的更加重要的因素。毕业生对各自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总体不高,且在不同类型的学校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层次的高校只要将教育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最终都可以办出具有特色的一流学校,从而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军刚
本文利用从全国范围内抽样得到数据建立了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就大学毕业生个人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类型对其就业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对其就业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学历、毕业院校则并未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回归 就业 影响因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文超
据美国《今日美国》2012年6月24日报道,当詹姆士.皮鲁克(James Perucho)打开他的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秋季学费账单时,他发现自己除了要支付12,726美元的学费外,还要额外缴纳200美元的学院建设费。这200美元折射出来的问题是,近年来美国各大学纷纷上涨学费,以弥补政府拨款的减少和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通货膨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媛媛 苏海洋 张莉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城市人口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和各种交通方式的密集使用。这些因素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碳排放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碳中和已成为每个城市的主要发展目标,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本文结合广州实际与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提出关于“十四五”关键时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重点地区和领域的低碳减排发展、促进减污减排协同治理的可行性路径与政策建议,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减排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