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1)
- 2023(2816)
- 2022(2350)
- 2021(2210)
- 2020(1969)
- 2019(4590)
- 2018(4525)
- 2017(7845)
- 2016(4859)
- 2015(5413)
- 2014(5420)
- 2013(5601)
- 2012(5650)
- 2011(4974)
- 2010(4912)
- 2009(4549)
- 2008(4429)
- 2007(4016)
- 2006(3586)
- 2005(3330)
- 学科
- 济(15475)
- 经济(15461)
- 管理(9650)
- 业(9161)
- 学(8036)
- 企(6758)
- 企业(6758)
- 方法(6617)
- 数学(5838)
- 数学方法(5725)
- 农(5466)
- 地方(4630)
- 财(4210)
- 中国(4002)
- 制(3917)
- 壤(3904)
- 土壤(3890)
- 农业(3482)
- 环境(3046)
- 业经(2746)
- 务(2587)
- 财务(2581)
- 财务管理(2575)
- 银(2565)
- 银行(2528)
- 企业财务(2481)
- 行(2366)
- 体(2315)
- 生态(2273)
- 贸(2272)
- 机构
- 大学(69146)
- 学院(68654)
- 研究(32141)
- 科学(25963)
- 农(25839)
- 中国(23987)
- 农业(21136)
- 所(19856)
- 济(19592)
- 管理(19109)
- 经济(19015)
- 研究所(18531)
- 业大(18423)
- 京(18016)
- 理学(15930)
- 理学院(15535)
- 中心(15090)
- 管理学(14819)
- 省(14740)
- 管理学院(14712)
- 室(13857)
- 农业大学(13460)
- 实验(12817)
- 江(12721)
- 实验室(12366)
- 业(11854)
- 科学院(11852)
- 重点(11720)
- 院(11350)
- 北京(11251)
- 基金
- 项目(50854)
- 科学(37688)
- 家(36482)
- 基金(36284)
- 国家(36254)
- 科学基金(28149)
- 研究(27359)
- 自然(23078)
- 自然科(22495)
- 自然科学(22489)
- 自然科学基金(22041)
- 省(19975)
- 基金项目(19643)
- 划(19329)
- 资助(14932)
- 计划(14409)
- 社会(14081)
- 科技(13801)
- 社会科(13132)
- 社会科学(13124)
- 重点(13106)
- 教育(12198)
- 发(11056)
- 科研(10869)
- 专项(10814)
- 农(10346)
- 部(9971)
- 创(9925)
- 创新(9553)
- 编号(9510)
共检索到111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定安 成杰民
近十几年来宜兴市水稻土表层土壤pH及B、Cu、Zn、Mn有效态含量的变化蒋定安1成杰民2(1江苏宜兴市农业局土壤肥料工作站,宜兴214200;2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CHANGEOFpHANDAVAILABLEPOOLOFB,Cu,Zn,...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力
近十几年来教育实验方法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刘力一、前言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近十几年来教育实验的发展自成一个特殊的段落。80年代初期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研究而兴起的教育实验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实验的项目内容,从学科...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建华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类工具书编纂与出版研究吴建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迫切要求各条战线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新卫 陈百明 杨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塞县粮食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基础地位未变,但比较效益低下的弱质性更加明显;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但种植结构年际波动大;单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际变化大;总产受单产水平影响大;粮食人均占有量主要受总产影响,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物质能量投入水平、自然灾害侵袭、人口与耕地反向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后,认为安塞县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而提倡"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抓粮食",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以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以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和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限制非农用地扩张以缓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名宇 张杨珠 李顺义 黄运湘 刘学军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稻生育期间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锰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间,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稻生育期间,插秧前土壤交换性锰含量最高,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易还原态锰含量插秧前最低,随着水稻生育进展,含量逐渐升高。晚稻生育期间,从插秧前到孕穗期,交换性锰含量逐渐升高,到孕穗期达到最高,之后到黄熟期,交换性锰含量又逐渐降低;而易还原态锰含量则从插秧前到孕穗期逐渐降低,到孕穗期达到最低值,之后,又升高。不同稻作制对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量的影响差异最大,稻-稻-冬泡处理土壤交换性锰和易还原态锰含...
关键词:
有效锰 红壤性水稻土 动态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洋 康吉利 冯鑫鑫 刘文奇 谢贤胜 侯显达 王铄今 贾书刚 刘书田 侯彦林
【目的】探究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广西农作物施肥管理措施及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1984年)、广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年)及长期定位试验数据(2010—2019年),采用地统计学、动态度和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状况。【结果】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大幅提升。其中,1984年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小于1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80.00%,2019年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集中在10.0~40.0 mg/kg的土壤面积约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97.00%。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等级2(20.0 mg/kg<有效磷含量≤40.0 mg/kg)和等级3(10.0 mg/kg<有效磷含量≤20.0 mg/kg)的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分别由1984年的2.47%和4.12%提升至2019年的43.38%和48.57%。在变化速度方面,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等级6(有效磷含量≤3.0 mg/kg)的土壤面积减少最迅速,动态度为-2.82%,等级2的土壤面积增加最迅速,动态度为47.28%,总体变化速度表现为等级2>等级3>等级1(有效磷含量>40.0 mg/kg)>等级6>等级5(3.0 mg/kg<有效磷含量≤5.0 mg/kg)>等级4(5.0 mg/kg<有效磷含量≤10.0 mg/kg)。在不同海拔上,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1和等级6的分布指数曲线均发生较大变动。1984年等级1的土壤面积在5个高程区的分布指数分别为0.07、2.00、2.22、1.69和0.16,2019年的分布指数分别为2.66、0.25、0、0和0;1984年等级6的土壤面积在5个高程区的分布指数分别为1.33、1.15、0.96、0.80和0.90,2019年的分布指数分别为0.12、0.08、1.94、7.95和1.76。【结论】1984—2019年广西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级及空间分布格局均存在较大变动,大部分区域的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主要介于10.0~40.0 mg/kg,其中,土壤类型和海拔是重要影响因素,人为干扰是导致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上升的直接原因。因此,广西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继续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磷肥施用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琦
传统经济学强调边际分析的概念,而由于定量描述文化并进行实证分析存在很大难度因而主流经济学一直忽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近十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各种含有文化变量调查数据的涌现,经济学家对文化与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发展出文化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分支。与国外文化经济学研究前沿接轨,国内的文化经济学研究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文章拟从宏、微观不同层面梳理近十几年国内外文化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方便后续研究。
关键词:
文化经济学 经济发展 个体行为 企业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腾飞 李贤伟 范川 魏鹏 刘运科 苏宇 杨正菊
【目的】探讨香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cm)细根形态特征、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变化动态,为深入研究人工林细根的养分、水分吸收规律及碳在地下的分配特点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四川雅安市雨城区老板山31年生香樟人工林,随机设置20m×20m样地3块,于2011年的1,4,7和10月份,在各样地按"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用根钻法,分0~10和10~20cm土层采集根系样品,用WinRHIZO 2005根系分析系统对细根形态进行分析,并测定细根生物量及碳氮含量。【结果】1)1~5级细根随着根序的增加,平均直径、生物量和细根C含量逐渐增大,比根长(SRL)、根长密度(RLD)和细根N含量逐渐降低。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新生 刘广全 许浩 董立国 郭永忠 安钰 万海霞 王月玲
【目的】定量认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坡面上的空间异质性及尺度效应,探索“由点及面”估算坡面平均SOC含量的精确便捷途径,为细致刻画坡面土壤资源状况、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制定土壤高质量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在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选择3个相邻的由退耕还林工程形成的典型坡面,从坡顶向坡脚设置连续样点,调查各样点的土地利用、植被特征、立地条件及表层(0~20 cm)SOC含量,分析其坡向差异、坡位变化;以“离坡顶的水平距离或相对距离”为自变量,以表层SOC含量的顺坡滑动平均值为因变量,定量描述坡面尺度效应;再以坡面上任一样点表层SOC含量与坡面平均值的比值为因变量,实现由“点”到“面”的尺度上推。【结果】研究区表层SOC含量存在明显的坡向差异、坡位变化、尺度效应。表层SOC含量的坡面平均值在南坡(7.60 g·kg~(-1))最高,东坡(6.42 g·kg~(-1))次之,西坡(5.65 g·kg~(-1))最低,其坡位间变幅在东坡(15.95 g·kg~(-1))最大,其次为西坡(11.34 g·kg~(-1)),最小为南坡(9.72 g·kg~(-1)),说明东坡的坡面效应最强,其次为西坡,南坡最弱。东坡、西坡、南坡表层SOC含量的坡位变化大致相同,均由坡顶向下逐渐减小,至离坡顶水平距离200、150、280 m(相对距离0.73、0.45、0.76)后趋于稳定,主要与坡面“上部为自然状态的坡地+林草植被+恢复年限长、下部为人工梯田+林农植被+扰动频繁”的空间格局有关。在东坡、西坡、南坡上,距坡顶水平距离每增加100 m,SOC含量的滑动平均值分别变化-3.40、-2.50、-1.51 g·kg~(-1);距坡顶相对距离每增加0.1,SOC含量的滑动平均值分别变化-0.96、-0.75、-0.55 g·kg~(-1)。构建3个坡向不同坡位样点表层SOC含量与坡面平均值的比值随离坡顶水平距离或相对距离增加而变化的数量关系(R~2>0.7,P<0.001),籍此可由坡面上任一样点表层SOC含量精确便捷地估算坡面平均值。将所有位点数据融合得出,离坡顶相对距离0.4的位点表层SOC含量最接近坡面平均值。【结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面表层SOC含量沿坡从上至下基本呈先减小后稳定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恢复年限的坡面分布格局有关。以顺坡(相对)水平坡长增加为尺度变量可较好地定量刻画表层SOC含量的坡面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藉此可实现坡面表层SOC含量平均值的精确便捷推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云龙 章立佳 庄腾飞 韩晓非 卢小遮
为揭示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能反映上海城郊乡梯度差异的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和远郊,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表层土壤样品Cu、Zn、Pb的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壤Pb、Cu、Zn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24~0.62,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徐汇区土壤Cu、Pb、Zn符合正态分布,闵行区土壤Cu、Pb和Zn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奉贤区土壤Zn呈正态分布,土壤Cu、Pb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由中心城区到远郊,城市土壤Cu、Pb、Zn的各项统计特征值和变异系数均有较大差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徐汇区作为中心城区,土壤Cu、Pb、Zn符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易时来 邓烈 何绍兰 郑永强 王纪华 王亮 赵旭阳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微量元素监测技术。【方法】采集三峡库区(重庆)主要加工甜橙基地果园背景土壤样品168个,随机选取100个作为建模样本,其余为检验样本;测定所有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和土壤Fe、Mn、Zn全含量;运用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SNV)为土壤Fe、Mn、Zn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运用SNV光谱预处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法建立的土壤F...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卢慧 丛静 薛亚东 杨敬元 陈克龙 李迪强 张于光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贮量现状及贮碳能力是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长期作用的结果(Craine et al.,2011),其微小变化都将明显影响大气CO2浓度,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arnocai et al.,2009)。弄清陆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转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正确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准确评估碳排放的关键(王建林等,2009)。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丹琪 刘敏 曹凑贵 江洋
为探究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湘晚籼12号、黄华占、玉针香为试验材料,常规稻作模式为对照,在不同土壤背景条件下(试验地点分别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和黄冈市浠水县)开展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弱碱性土壤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中稻田土壤中Cr、As、Cd、Pb和Hg的含量降低,水稻根、茎、穗以及糙米中Cd、Pb含量降低;在弱酸性土壤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中稻田土壤中Cr、As、Cd、Pb和Hg的含量升高,水稻根中Cd、Pb含量升高,水稻茎叶穗中Cd含量升高,Pb含量降低,水稻糙米中Cd、Pb含量均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土壤背景下稻虾模式对土壤和水稻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但稻虾模式均可明显降低稻米中Cd和Pb的含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森
以山西太岳山4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运用方差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油松人工林表层不同土壤厚度下的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伐林生长季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择伐林平均单株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差异显著(P<0.05);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而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磷含量低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择伐 油松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土壤养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丹 谢宗强 樊大勇 熊高明 张爱英
为揭示水位涨落形成系列淹水梯度对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论文采集三峡水库忠县消落带土壤,分析了不同淹水深度土壤Cu、Zn、Cr、Cd含量,并探讨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物质来源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淹水深度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长期淹水土壤Cu、Zn、Cd含量远远高于短期淹水和未淹水土壤,Cr则在不同淹水深度略有变化;2)除Cr相对独立外,不同淹水深度下土壤SOM、p H与土壤Cu、Zn、Cd含量密切相关,但p H、SOM间仅有微弱的相关关系;3)因子分析中因子1和因子2对Cu、Zn、Cr、Cd的累计贡献率为93.47%,Cu、Zn、Cd在第一轴载荷值为0.962、0.967、0.925,Cr在第二轴载荷值为0.998。研究发现:1)重金属输入来源和流向异质性是决定不同淹水深度Cu、Zn、Cr、Cd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长期淹水显著增加了土壤Cu、Zn、Cd含量,但对Cr效应并不明显;2)区域土壤内Cr主要来源为自然源的土壤侵蚀和母岩风化,Cu、Zn、Cd来源于人为输入的库岸输入和长江上游来水悬浮颗粒沉积,应引起足够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