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1)
- 2023(8957)
- 2022(7874)
- 2021(7404)
- 2020(6572)
- 2019(15091)
- 2018(14999)
- 2017(28699)
- 2016(16155)
- 2015(18358)
- 2014(18704)
- 2013(18573)
- 2012(17884)
- 2011(16110)
- 2010(16484)
- 2009(15294)
- 2008(15777)
- 2007(14539)
- 2006(12423)
- 2005(11257)
- 学科
- 济(67967)
- 经济(67892)
- 管理(43294)
- 业(42432)
- 企(33957)
- 企业(33957)
- 方法(33408)
- 数学(29503)
- 数学方法(29051)
- 农(18396)
- 财(17465)
- 学(17254)
- 中国(16535)
- 地方(15729)
- 制(12977)
- 业经(12847)
- 贸(12659)
- 贸易(12653)
- 易(12233)
- 农业(12054)
- 务(11111)
- 财务(11082)
- 财务管理(11045)
- 理论(10715)
- 银(10623)
- 银行(10592)
- 企业财务(10432)
- 融(10302)
- 金融(10299)
- 和(10061)
- 机构
- 大学(238831)
- 学院(237378)
- 济(92097)
- 经济(89938)
- 管理(86098)
- 研究(83693)
- 理学(73903)
- 理学院(72926)
- 管理学(71214)
- 管理学院(70759)
- 中国(62657)
- 科学(55652)
- 京(52179)
- 农(48353)
- 所(45249)
- 财(43136)
- 江(42654)
- 研究所(41326)
- 业大(39920)
- 中心(38997)
- 农业(38576)
- 财经(34149)
- 范(32120)
- 师范(31709)
- 北京(31700)
- 经(30806)
- 州(30093)
- 院(29623)
- 经济学(28174)
- 省(28125)
- 基金
- 项目(156601)
- 科学(120761)
- 基金(111923)
- 研究(108846)
- 家(99645)
- 国家(98840)
- 科学基金(82548)
- 社会(66577)
- 社会科(62944)
- 社会科学(62921)
- 省(62881)
- 基金项目(59185)
- 自然(55688)
- 自然科(54387)
- 自然科学(54364)
- 自然科学基金(53375)
- 划(52668)
- 教育(50954)
- 资助(47490)
- 编号(43709)
- 成果(36289)
- 重点(36271)
- 部(34572)
- 发(33201)
- 创(31571)
- 课题(31098)
- 科研(30781)
- 计划(30398)
- 创新(29673)
- 大学(28754)
共检索到355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东 周明 孟军
在高强度农业开发、气候等因素影响下,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系统越来越具有复杂系统特征。为此,以建三江分局为例,采用近似熵方法对建三江分局7个生产队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地下水埋深序列的复杂性排序为:前进农场4队>七星农场69队>前进农场22队>八五九农场1队>八五九农场26队>前进农场11队>八五九农场21队,地下水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地下水资源复杂动力系统本质,为建三江分局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献方 王仕琴 肖国强 王志民 刘鑫
以沧州和衡水实验站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浅埋区典型区,利用3 a土壤水负压和地下水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年份和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动态。土壤水分数据表明,平水年或丰水年后的枯水年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为增长型趋势,枯水年为增长—减小—增长趋势;在土壤非均值条件下(沧州),土壤水分具有补给和消耗的季节性变化,而土壤均质条件下(衡水),无明显季节性变化。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平水年或丰水年沧州实验点土壤浅层(100 cm以上)和深层(100 cm以下)具有明显差异,从上到下土壤水分更加稳定,衡水实验点无明显差异性;枯水年两实验站浅层和深层差异性更小。土壤质地在降水和土壤水以及地下水的响应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土壤水 水分动态特征 华北平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佟春生 黄强 刘涵 刘俊萍
在引入近似熵并给出人类活动影响程度E的基础上,对黄河径流序列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对黄河上游实测径流变化的研究应以洪水的变化为主,对天然径流变化的分析应以干旱(断流)为重点;而对黄河下游实测径流变化及天然径流的研究均应以干旱(断流)为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兵 宋献方 张应华 韩冬梅 杨丽虎 唐常源
论文通过对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的测定,研究了地下水的来源与更新能力。在井深小于60 m的钻孔中,采集了11组浅层地下水样,分别测定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氚(T)和氟利昂(CFCs),根据活塞模型,分别计算出浅层地下水的年龄。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氚同位素含量为1.7~61.2 TU;CFC-12和CFC-113浓度分别是0.04~1.25 pmol·kg-1和0.1~0.71 pmol·kg-1。根据氚同位素含量估算的浅层地下水年龄范围是39~51 a;CFC-12浓度估算的浅层地下水年龄范围为38.2~61.7 a。两种测年数据都表明,浅层地下水缺失了0~39 a的年轻水,这暗示三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景力 赵宗壮 崔亚莉 王荣 李长青 杨齐青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华北平原三维地下水流模型,并用于评价模拟区地下水资源量。首先在对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垂向上分为3个含水层组。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GMS建模,将模拟区剖分为164行、148列4km×4km的规则网格。以2002年~2003年作为模拟期,通过深浅层地下水流场和65个典型观测孔的拟合对模型进行识别,并进行了模拟期的地下水均衡分析。运用所建立的地下水流模型,评价出1991年~2003年华北平原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56.68×108m3/a;总可开采资源量为213.49×108m3/a,其中浅层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91.65×108m3/a,深层为22.64×108m3/a...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费宇红 苗晋祥 张兆吉 陈宗宇 宋海波 杨梅
通过对大量的野外资料分析,发现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最大埋深已达65m,埋深大于10m的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4.4%,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串珠状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平原的工业城市;深层地下水位最大埋深达110m,埋深大于40m分布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3.1%,形成了华北平原复合漏斗,面积占52.6%。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今降水量减少、河道渗漏量减少和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变化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和漏斗的形成与人类开采地下水和降水量持续减少密切相关,通过采用关联度计算分析,认为人类开采地下水是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降落漏斗 演变 主导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亚莉 王亚斌 邵景力 池娅萍 林坜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实施的日益临近,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调控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了优先考虑严重超采中心区及深层水减采等一系列地下水调控原则,结合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给出了南水北调实施后的地下水规划开采量。应用所建立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地下水调控的恢复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年地下水开采调整,重点控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中心漏斗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石家庄漏斗年均水位上升速率2.1m/a;深层地下水漏斗影响范围也有显著缩小,德州水位回升年均上升速率为(0.8~1.5)m/a。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广明 刘立军 费宇红 李铎 钱永
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调蓄地层、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最大可调蓄空间为1478.05×108m3,现状地下水位埋深条件下的可调蓄空间为326.29×108m3。制定了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的选取原则,华北平原地下水调蓄的最好地带是山前冲洪积扇和中东部平原的古河道带。本文在山前冲积扇地带选择了7处地下水调蓄有利地带进行专门研究,提出了各调蓄有利地带调蓄空间、调蓄水源以及调蓄方式。7处调蓄有利地带利用当地水源调蓄方案实施后,地下水可增加补给量为16.68×108m3/d。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对3处有利地带的调蓄效果进行了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宇平 许拯民 蒋任飞
为了便于对灌区的节水灌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有限差分法,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水流模型,并对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模型的识别阶段和验证阶段,所有观测孔水头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在各时段拟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055和0.105 m,所有结果显示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所建模型可用于灌区水资源管理的仿真计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兆吉 雒国中 王昭 刘春华 李亚松 姜先桥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1991年~2003年系列地下水资源潜力及供需分析,浅层地下水总体处于采补平衡状态,但黄河沿岸及中东部平原古河道带尚有54.95×108m3/a潜力,而在山前平原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超采27.83×108m3/a;深层地下水除豫北平原、鲁北平原部分地区尚有一定潜力外基本处于严重超采,总超采量12.44×108m3/a;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在短期内可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利用南水北调的契机涵养水源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淑兰
从长期利用角度,提出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时空变化特点与机理,运用环境学、系统论观点把地下水的质(水质)—量(水量)—形(地面形态)统一起来,寻求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与地下水水质、区域下降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关系,以此进行华北地区地下水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评价研究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影响 预测 评价 华北平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巍巍 王式成 王根绪 邓伟
论文对安徽淮北地区69个地下水位站的1980—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淮北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2.33 m,1980—1990年各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且埋深有明显的加深趋势。研究认为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虽然受降水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但近些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等。其中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导致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有利于淮北地区地下水的循环更新,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已造成平原北...
关键词:
淮北平原 地下水 埋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光辉 杨丽芝 聂振龙 申建梅 王金哲 严明疆
本文针对华北地下水评价中偏重资源而对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重视不足的问题,立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从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切入,以综合发挥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为目标,应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地下水功能的基本理念及其评价关键技术,包括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成果区划应用分析方法,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维持功能和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统一在水循环系统中科学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挥地下水主要功能的综合效益最佳的目标。最后,以华北滹沱河流域作为示范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划分以资源功能为主或以地质环境功能保护为主的适宜区域,这为调控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苑晶晶 袁国富 罗毅 孙晓敏 张娜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通常较浅,冬小麦生长季存在对地下水的利用,论文应用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冬小麦对地下水的利用特征。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开展实验,通过分析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和植物茎水δ18O值之间的关系,应用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水的18O信息能很好地揭示冬小麦对不同层次土壤水的利用特征,雨养处理、40%田间持水量处理和现行灌溉制度处理下冬小麦在返青后对地下水的利用分别占其总耗水量的28%、22%和4%左右。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灌溉有利于促进作物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稳定利用,而现行的大田灌溉方式则抑制了作物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栾福超 张郁 刘岳琪
[目的]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不佳,亟待改善。[方法]运用投入导向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水足迹视角下的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综合有效的地区仅占5%,总体来看,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略好于规模效率;水土资源投入冗余状况分析表明,友谊县、虎林市、宝清县、汤原县、富锦市、同江市等8个县、市辖区的农业水土资源投入合理,其他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分作物来看,水稻生产的水土资源配置技术效率高于其他三大旱作。[结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是提高其规模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有效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