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2)
2023(6167)
2022(5237)
2021(4584)
2020(3555)
2019(8229)
2018(8145)
2017(15200)
2016(8384)
2015(9286)
2014(9497)
2013(9675)
2012(9627)
2011(9261)
2010(9601)
2009(8918)
2008(8966)
2007(8331)
2006(7778)
2005(7538)
作者
(26048)
(21668)
(21557)
(20366)
(13999)
(10416)
(9772)
(8385)
(8360)
(8054)
(7546)
(7288)
(7210)
(7159)
(6906)
(6643)
(6365)
(6278)
(6253)
(6125)
(5760)
(5452)
(5258)
(5176)
(4949)
(4908)
(4901)
(4892)
(4427)
(4297)
学科
(43786)
经济(43745)
(22028)
管理(21554)
地方(16824)
中国(16728)
(16403)
企业(16403)
(12771)
业经(11651)
地方经济(9686)
(9512)
金融(9511)
(9488)
方法(9255)
(9251)
农业(9058)
(8977)
银行(8969)
(8832)
(7928)
理论(7499)
(7345)
(7248)
贸易(7237)
(7079)
环境(7013)
发展(6936)
(6898)
(6869)
机构
大学(130243)
学院(130239)
(54200)
经济(52964)
研究(51888)
管理(43980)
中国(39628)
理学(35647)
理学院(35105)
管理学(34560)
管理学院(34297)
科学(30675)
(29833)
(27607)
(26321)
研究所(24467)
(22325)
中心(22172)
师范(22167)
(22144)
(21097)
北京(20119)
财经(19544)
(18505)
(18014)
师范大学(17818)
(17452)
(16369)
经济学(16201)
农业(15912)
基金
项目(73375)
研究(58116)
科学(57324)
基金(50040)
(42663)
国家(42170)
社会(36273)
科学基金(35166)
社会科(34268)
社会科学(34260)
(29678)
教育(26251)
基金项目(25727)
(25023)
编号(24670)
(22651)
成果(22261)
资助(20011)
自然(19965)
自然科(19426)
自然科学(19424)
自然科学基金(19050)
发展(18667)
课题(18462)
(18308)
重点(17003)
(15831)
(15268)
(15105)
(14999)
期刊
(76659)
经济(76659)
研究(48928)
中国(34395)
教育(22234)
(21617)
学报(19349)
(19337)
管理(19108)
科学(18280)
(16241)
金融(16241)
大学(14835)
农业(14685)
学学(13366)
业经(13139)
技术(11753)
经济研究(11417)
财经(10521)
问题(9727)
图书(9271)
(9185)
(7480)
(7336)
(7287)
论坛(7287)
世界(7093)
书馆(7066)
图书馆(7066)
国际(6873)
共检索到22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宗植  
近代西北开发特点述论李宗植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进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酉北各族人民在胜利进行对外反侵略、对内反压迫斗争的同时,披荆斩棘,辛勤劳动,前赴后继,开发家园。他们开荒兴屯,兴修水利,引进良种,发展畜牧,植树造林,使传统的农业经营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淑贤  
通过列举近代中国美术文献的出版史实 ,阐述了我国近代美术文献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惠富平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以降,随着我国近代报关行在各通商口岸渐次萌生、发展,规范报关行经营行为的制度安排相继推出,并随着报关行的发展而经历不断变迁。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政府最终决定着新的制度供给的趋势与结果。但与此同时,正式制度的设计者也试图借助非正式制度来减少制度实施阻力,降低实施成本。此外,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是历次制度安排的共同缺陷,因而大大影响了制度的约束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俐俐  
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述论张俐俐世纪之交,旅游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国际旅游如火如荼,国内旅游热浪沸腾。旅游业随之成为当代中国最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一门新的科学和前沿课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是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满情  
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是近代中国研究和推广科学化管理最早和最主要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与科学化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日内瓦国际科学管理协会的号召,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着力提倡与组织密切相关;在组织上以"期政府与工商界切实合作,而学理与事实得以兼顾"为基本原则;在事业方面主要在于研究、发表及实施改良科学管理方法。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管理科学化起了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以茶马互市为中心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历史上西北民族贸易的发展脉络 ,对茶马互市的兴衰背景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西北地区包括茶马互市在内的的民族贸易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 ,它除了民族间的互通有无的商贸含义外 ,还具有政治的、军事的、国防的意义在内 ,系一种特殊的民族贸易形式。同时 ,文章还对茶马互市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总结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力  
裕谦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鸦片战争前执政地方时,他亲眼目睹了鸦片的种种危害。他认为,鸦片不仅摧残了大清国民的肉体,更毒害了中华民族之精神。为此,他多次上疏道光帝,请求禁烟。禁烟运动开展后,裕谦身体力行,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禁烟措施。鸦片战争中,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备战抗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以身殉职,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阵亡级别最高的清军将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  萨日勒  
银行业的出现与发展是近代中国金融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它在近代中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银行的资金运用是银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对于银行业自身成长,抑或是工商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代中国银行业的资金运用呈现出财政寄生性、资金运作投机性和资金分布不均衡性等若干特征,并逐渐疏离于工商产业,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这些非正常特征导致了近代中国工商业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枯竭以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负面影响,反映了在传统经济环境下西方现代银行制度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平  
银行监理官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从晚清至抗战后期存续近40年。本文对银行监理官制度创设与变迁过程以及运作效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征良  
20世纪20-30年代,外货在华倾销日益剧烈。在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敦促下,南京国民政府制订并颁布了近代中国的第一部反倾销法规。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反倾销法规并没有如民族资产阶级所希望的那样得以实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反倾销法规就这样夭折了,中国当时的国情注定了该法规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全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建勋  
一、业绩评价的一般概念就一只基金而言,其业绩来源有四个方面:1.市场一般收益水平。可以证券市场综合指数的收益率代表。一般来说,当市场行情上升时,基金收益也增加。2.基金的风险水平。包括市场风险(不可分散风险)和非市场风险(可分散风险),有效的分散化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戴维民  
标引—致性是衡量标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全而概述了国外关于标引—致性的研究进展,包括标引—致性的界定,标引—致性的实验及研究方法,标引—致性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影响标引—致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情报检索语言因素、主题分析因素、标引方法与技术因素、标引人员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武  
光绪二十七年 (1 90 1年 )因义和团运动中发生的克林德事件 ,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专使往德国谢罪。这是清朝第一次派亲王出洋。出于报复心理 ,德皇在礼仪问题上刁难载沣使团。德皇要求坐受国书 ,醇亲王行三鞠躬礼 ,且参赞随员须向他叩首。清朝方面不堪受辱 ,为此与德国方面多方交涉转圜 ,最终在勉强挽回清朝面子的基础上礼仪之争得以解决。在整个使德过程中 ,载沣表现的民族气节、才能及谦逊赢得了中外舆论的高度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