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9)
- 2023(13082)
- 2022(11405)
- 2021(10851)
- 2020(8733)
- 2019(20878)
- 2018(20653)
- 2017(37051)
- 2016(21301)
- 2015(24623)
- 2014(25270)
- 2013(24531)
- 2012(23551)
- 2011(21590)
- 2010(22172)
- 2009(20161)
- 2008(20209)
- 2007(18402)
- 2006(16348)
- 2005(15222)
- 学科
- 济(87762)
- 经济(87677)
- 管理(50033)
- 业(48151)
- 企(35294)
- 企业(35294)
- 方法(31812)
- 中国(31406)
- 数学(27544)
- 农(27433)
- 地方(27413)
- 数学方法(27232)
- 教育(22217)
- 学(19929)
- 财(19541)
- 业经(19157)
- 农业(18661)
- 贸(16511)
- 贸易(16495)
- 理论(16150)
- 制(15839)
- 易(15831)
- 发(14744)
- 融(14493)
- 金融(14489)
- 银(14376)
- 地方经济(14344)
- 银行(14344)
- 行(13827)
- 和(13423)
- 机构
- 大学(298747)
- 学院(297871)
- 济(114881)
- 经济(111895)
- 研究(111525)
- 管理(101823)
- 理学(85047)
- 理学院(83765)
- 管理学(82121)
- 管理学院(81513)
- 中国(81382)
- 科学(68887)
- 京(67781)
- 所(58327)
- 财(53742)
- 农(53096)
- 研究所(52416)
- 范(51377)
- 师范(50964)
- 中心(50805)
- 江(50029)
- 北京(44366)
- 业大(43073)
- 农业(41294)
- 师范大学(41220)
- 财经(40782)
- 州(40332)
- 院(39682)
- 教育(39483)
- 技术(36782)
- 基金
- 项目(183929)
- 研究(142714)
- 科学(142337)
- 基金(124818)
- 家(107910)
- 国家(106755)
- 科学基金(88672)
- 社会(84595)
- 社会科(79611)
- 社会科学(79587)
- 省(75424)
- 教育(71154)
- 基金项目(65980)
- 划(64525)
- 编号(62693)
- 自然(54436)
- 成果(54109)
- 自然科(52985)
- 自然科学(52970)
- 自然科学基金(51966)
- 资助(50613)
- 课题(46902)
- 发(46050)
- 重点(43065)
- 部(40752)
- 年(38724)
- 创(37917)
- 发展(37164)
- 性(36628)
- 展(36526)
共检索到48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张建中
1927至1949年期间,在抗战救国和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学校数量有所增加,办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形成了三个显著的特征:在学科设置方面,理、工、农、医诸学科成为主体;在学校类型方面,国立专科以上学校成为主体;在高等学校布局方面,西安、兰州、迪化成为西北地区高教中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演进呈现出两种值得注意的走势:其一是开始步入本土化发展的道路;其二是初步改变着区域失衡发展的状况。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高等教育 1927至1949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钟善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高等学校和在校大学生数均有明显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结构渐趋合理,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成绩举世瞩目.但是,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在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科学技术相当薄弱、文化教育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边疆与中原、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差距很大.我们必须开展区域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强海燕 田建荣
一、目的与方法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我国的西部经济带,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是“欠发达”地区。80年代以来虽有较快发展,但经济增长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西北地区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发大西北,加速区域经济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慈鸿飞
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从农垦、水利、林业诸方面 ,论述了 1 91 2— 1 94 9年间西北各地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对今天西北大开发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小曙 邓铭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俊鹏 张俊杰 高翔
对制约当前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诸如农村现行的经营模式不利农业科技产业化、科技经费不足,现行科研机制不完善等主要困难和问题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应继续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体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进一步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和奖励力度等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小曙 邓铭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石钢 郑丹丹
西北地区的传统典当业在清代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然而进入民国时期以来,该地区典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转变,这一变化趋势和同期全国其他地区非常相似。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西北地区传统典当业的发展变化和中、东部地区相比又明显呈现出当铺数量少,且以小押当居多,农户典当的比例低;典当业的资本来源与用途较为单一,缺乏商业资本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且典当业资本多涉足高利贷活动或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农户典当资金的用途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典当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等特征。
关键词:
近代 西北地区 传统借贷 典当业的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嘉毅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公布,明年将进入实验区。围绕新方案的一些理念、思想、技术与指南需要宣传与分享,同时,新方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导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误解,需要澄清。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约请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本刊第八、九两期,就新方案的某一专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些见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方案、参与新课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童
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和西部“两基”攻坚战的启动,对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教育资源缺乏、教师缺乏继续学习和不断提高水平的支持体系的现状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在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同时,应注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的建设,发挥地方师范大学在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农村远程教育的效益,实现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农村 基础教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静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到西北地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对少数民族下一代的教育。制约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的影响,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历史影响,少数民族封闭心理的制约,女性自卑心理的影响。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社会化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从深层次上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及社会化发展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少数民族 女性教育 社会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段汉明
兰州地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对城市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城市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上聚集发展,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特征。随着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也在不断的扩张,但兰州城市由于其周围特殊的地域环境,不能无限制的"外溢"式发展,而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不连续城市用地的空间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跳跃"式发展模式就是在现有的城市建设区以外开辟与老城平行,并能容纳新产生的城市职能的新城区。通过对兰州的历史演变及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兰州城市空间跳跃式发展的必然性和跳跃的方向。为西北地区城市发展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空间不连续 兰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爱国 徐恒力 甘义群 黎志恒
基于对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关键性难题与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不良倾向的讨论 ,认为大开发的实施需要在系统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 ,许多科学家从各种角度揭示了我国西北乃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持续干旱的发展规律 ,对干旱化趋势与水盐失衡的分析表明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化将长期存在 ,生态将继续退化 ,这种趋势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人为活动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应该在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总量的前提下 ,调整用水格局 ,发展节水经济 ,科学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保证必须的生态用水 ,大力发展生态植被。指出在分析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时过于强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永忠 李轶冰 袁榴艳 杨改河
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上与全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但其农村经济、农民收入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加入 WTO后会对西北地区粮食供给、传统的以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民收入和农民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 ,政府应加快对农业的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统一完善的农产品贸易的市场运作机制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农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
WTO 西北地区 农业 发展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