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7)
- 2023(13110)
- 2022(11045)
- 2021(10258)
- 2020(8111)
- 2019(18370)
- 2018(17839)
- 2017(32949)
- 2016(17564)
- 2015(19924)
- 2014(19802)
- 2013(19805)
- 2012(19221)
- 2011(18029)
- 2010(18467)
- 2009(17065)
- 2008(16870)
- 2007(15000)
- 2006(13831)
- 2005(13115)
- 学科
- 济(98906)
- 经济(98806)
- 管理(43912)
- 业(43015)
- 企(32679)
- 企业(32679)
- 方法(31260)
- 中国(30445)
- 数学(26740)
- 数学方法(26521)
- 地方(26150)
- 农(23503)
- 业经(20354)
- 学(18990)
- 贸(17774)
- 贸易(17758)
- 易(17161)
- 地方经济(16097)
- 农业(16050)
- 融(15844)
- 金融(15843)
- 制(15775)
- 财(15729)
- 银(15235)
- 银行(15212)
- 行(14930)
- 发(14480)
- 环境(14092)
- 和(12683)
- 理论(11970)
- 机构
- 大学(271624)
- 学院(268389)
- 济(126612)
- 经济(124419)
- 研究(108431)
- 管理(94617)
- 中国(82387)
- 理学(79654)
- 理学院(78544)
- 管理学(77375)
- 管理学院(76865)
- 科学(61940)
- 京(59846)
- 所(55895)
- 财(55551)
- 研究所(50490)
- 中心(46179)
- 财经(43530)
- 农(43257)
- 经济学(41175)
- 江(40759)
- 经(39707)
- 范(39492)
- 北京(39455)
- 师范(39152)
- 院(38245)
- 经济学院(36796)
- 业大(34453)
- 农业(33479)
- 科学院(32964)
- 基金
- 项目(168831)
- 科学(134478)
- 研究(125973)
- 基金(124299)
- 家(109569)
- 国家(108335)
- 科学基金(90862)
- 社会(83867)
- 社会科(79583)
- 社会科学(79565)
- 基金项目(63917)
- 省(62469)
- 教育(56842)
- 自然(54545)
- 划(54095)
- 自然科(53268)
- 自然科学(53249)
- 自然科学基金(52353)
- 资助(50643)
- 编号(48204)
- 发(42876)
- 成果(41391)
- 重点(39385)
- 部(39161)
- 国家社会(36346)
- 课题(35541)
- 发展(35212)
- 创(35012)
- 展(34647)
- 中国(34048)
- 期刊
- 济(154324)
- 经济(154324)
- 研究(94065)
- 中国(61188)
- 农(41453)
- 学报(40527)
- 科学(40110)
- 财(39847)
- 管理(39777)
- 教育(31997)
- 大学(31223)
- 学学(29019)
- 融(28969)
- 金融(28969)
- 农业(28694)
- 经济研究(25869)
- 财经(23246)
- 技术(22643)
- 业经(21927)
- 经(20438)
- 问题(20124)
- 贸(18294)
- 世界(17852)
- 国际(17411)
- 业(16062)
- 技术经济(14773)
- 经济问题(12476)
- 统计(12358)
- 现代(12357)
- 坛(12333)
共检索到437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洪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走上一条不断追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之路。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任何一个时代和时期的经济模式总是对应于一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旦生产力的发展超出该经济模式所蕴含的发展潜能,便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此而言,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飞速提升,我国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式便不可避免要不断得到改革和更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如此,由于经济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之综合能力的核心基础,因此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能力的提升,我国综合能力也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玉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包含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迫切要求,又发挥着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功能。因此,从政治安全的角度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国家政治安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李天然
文章以OECD中17个国家1960~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从人口规模、质量、年龄结构和迁移分布等方面刻画OECD国家的人口变动轨迹,继而采用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估计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索检验了这些国家人口变动各因素和综合因素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等转变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人口环境下,总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人口迁移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抑制作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经济结构;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口的集聚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正向作用;预期寿命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和动力,人口老龄化则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治兵 舒莉
《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肖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版)一书探讨了现代科技进步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转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启发读者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以及农业、工业、服务业具体层面,全方位分析总结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理论发展、经验积累、实践策略应用等课题。该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观点前沿、治学严谨,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该书在研究上体现了三大特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伟 高中理 周密
研究目标:探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三大能力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研究方法:从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支撑制度能力的视角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0~2017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7年全国农业经济数据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三大能力间的耦合程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初始发展程度较低,但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排除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经济增长后的回归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主要是技术能力,而且只有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等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林牧渔总产值提高。研究创新:从能力成长的视角研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价值:为"十四五"时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转变提供经验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在美国经济萎缩带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增长放缓的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基础工业优化升级、善用已有财力、重提西部大开发等角度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国强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从高能耗、粗加工、科技含量低的生产发展模式向高科技、精加工、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投资的增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投资结构的优化入手。目前,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了资金向其他领域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银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实现这个转变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支持。一是通过知识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传播,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意味着,大学无论是在科学发展还是在社会和谐中都起着重大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欢进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非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从非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从片面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型经济发展方式;从投入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是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按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包括国家和企业支配的部分与直接分配给个人的部分的关系及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问题两个方面。文章认为,抽象的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不能提供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和调整的理论根据,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判定分配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具体差距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立人
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从传统战略转变为新战略的过程。中国作为大国,情况复杂,认知和提出较早而实施较慢,现在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候。否则,不利于今后的开创新局面。中央对此已有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从理念到行动,要有一系列的应对。本文梳理出10项重点,应当抓紧促其成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一虹 张金辉 周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涉及市场、社会、资源、环境和民生等多个层次和方面,必然带来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实现这一重大调整,除了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外,也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有力调控。在这场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过程中,国家审计要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和途径,突出审计重点,创新审计思路,在更高层面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本文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及国家治理职能相关理论,对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定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机制及实现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金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确定,国家审计在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中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国家治理角度发挥其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本文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从促进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制度建设和腐败治理、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政府绩效管理五个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经济发展方式 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祥松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依靠投资驱动和初级要素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投资驱动和初级要素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本质上是粗放型增长模式,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中国相继超过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资源、环境与经济规模扩张的内在冲突日益加剧。为此,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重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根本路径,2015年中央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旨在加快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拉动向技术进步驱动转变,是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实现大国迈向强国的必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