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2)
- 2023(6825)
- 2022(5575)
- 2021(5575)
- 2020(4197)
- 2019(9562)
- 2018(9602)
- 2017(15567)
- 2016(9827)
- 2015(11270)
- 2014(11587)
- 2013(10478)
- 2012(10132)
- 2011(9489)
- 2010(9872)
- 2009(9005)
- 2008(8924)
- 2007(8581)
- 2006(7949)
- 2005(7157)
- 学科
- 济(33655)
- 经济(33502)
- 业(23238)
- 管理(22426)
- 教育(20161)
- 农(18449)
- 企(17740)
- 企业(17740)
- 中国(16724)
- 农业(12956)
- 理论(12529)
- 方法(12362)
- 业经(11966)
- 学(11058)
- 财(9094)
- 地方(7908)
- 发(7882)
- 数学(7699)
- 数学方法(7482)
- 和(7462)
- 教学(7439)
- 发展(7189)
- 展(7066)
- 制(6673)
- 策(5817)
- 体(5798)
- 技术(5503)
- 收入(5458)
- 工作(5359)
- 农业经济(5171)
- 机构
- 大学(141789)
- 学院(135841)
- 研究(50186)
- 管理(45014)
- 济(43511)
- 经济(42093)
- 理学(38686)
- 理学院(38063)
- 管理学(37052)
- 管理学院(36756)
- 京(31205)
- 教育(30917)
- 范(30904)
- 中国(30789)
- 师范(30717)
- 科学(30365)
- 所(25358)
- 师范大学(25307)
- 农(22871)
- 研究所(22730)
- 江(22581)
- 财(21880)
- 中心(21632)
- 北京(20277)
- 业大(18583)
- 技术(18144)
- 州(17634)
- 院(17222)
- 农业(17196)
- 财经(16755)
- 基金
- 项目(83306)
- 研究(68328)
- 科学(67151)
- 基金(57564)
- 家(48704)
- 国家(48048)
- 社会(42746)
- 科学基金(40640)
- 教育(39753)
- 社会科(38748)
- 社会科学(38734)
- 省(33183)
- 编号(30986)
- 划(30019)
- 基金项目(29723)
- 成果(29342)
- 课题(24341)
- 自然(23994)
- 自然科(23493)
- 自然科学(23489)
- 自然科学基金(23079)
- 资助(22407)
- 年(20836)
- 部(20163)
- 重点(19941)
- 规划(18864)
- 发(18500)
- 项目编号(18196)
- 性(18143)
- 教育部(18103)
共检索到224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苏龙
上海是一个被公认的移民城市,近代上海的移民大都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迁移上海或海外的,那时中国由传统商埠向现代化大都市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大机器生产工业转变,移民中大多数人为了实现自身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不得不要求后代接受教育以提高文化素质,因此移居上海之后,他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心理精神层面等都发生了许多改变。上海移民社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移民教育事业,就是了为了实现自我组织和
关键词:
移民教育 城市化进程 近代上海 同乡组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珍 金林祥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以地缘为纽带组织了大量的同乡组织。这些同乡组织为满足上海移民子弟的教育需求,兴办了数量众多的同乡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学费低廉,注重办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为解决移民子弟教育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移民自组织的视角来看,同乡组织在移民社会中兴学设教反映了传统的力量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樊卫国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的变动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的相应变化,晚清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移民的流入大体上如两条平行曲线同步起伏延伸。经济发展决定人口的变动,但人口的变动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反作用,有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两者交汇作用,彼此制约,存在着错综有致的密切关系,成为晚清上海经济变迁的重要内容。到20世纪初,上海在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凤翔
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在此期间,我国每年将有近1000万农村人口移民城镇,作为"农民工",他们是乡城移民的主体。促进乡城移民摆脱城市和农村的两栖游离状态,顺利融入城市,成了保证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关键问题。《乡城移民建构可持续生计的新视野——基于职业教育社会学的思考》一书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立论视角、研究内容和框架体系等为乡城移民生存状况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珍贵的学术资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静 刘义兵
德国作为一个非传统的移民国家,出于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群体,使国内形成了由不同少数族裔构成的复杂社会环境。为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团结,德国政府建构了一套完善的移民教育政策,通过为移民群体提供咨询服务、融合课程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手段帮助他们在新环境迅速扎根,实现较好的发展。我国虽不存在大量境外移民,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发展差异较大,许多农村劳动力为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纷纷流入大中型城市,形成了城市新移民群体。针对该群体在城市的发展与融入问题,我们可借鉴德国的移民教育政策和经验。
关键词:
德国 移民教育政策 城市新移民 社会融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楠
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农村调查数据,讨论了作为移民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血亲网络对移民间经济福利水平差异及社会流动性的影响。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亲网络对移民提高自身经济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导致移民间经济福利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移民在血亲网络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自身的向上社会流动。文章不仅分析了血亲关系在近代东北移民活动中对提升移民经济福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揭示了血亲网络在移民群体中所体现的经济功能。
关键词:
血亲 移民网络 移民 社会流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朝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进入崛起时期,美国社会出现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在这一社会变迁中,来自南欧与东欧的移民涌进美国,形成新的移民潮,这些新移民与初期来自西欧与北欧的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美国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中,开启了美国化运动,以应对新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出于同化移民的目的,在美国化运动中,通过美国化法案、雇主计划、快餐文化等手段,对移民进行干预,在教育领域通过移民教育立法、建立夜校、工厂学校、移民英语班、公民教育等举措,对移民开展美国化教育,使移民接受美国价值观,融入美国文化体系。美国化中各种教育努力对移民的文化和教育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美国化 美国化运动 移民 美国化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江 欧阳自远 程鸿德 林庆华
由于环境恶化,部分区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类型——环境移民。环境移民是人口增长与环境容量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本文对环境移民的概念、要素和实质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环境移民 人口 环境容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有 孙春日
有关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初期,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有诸多高质量成果问世,但就地域特点而言,对近代东北移民尤其是汉族移民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较少,且多侧重对历史的叙述及移民形态的研究。因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族移民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对近代以来通过"遣戍""移民实边"和"闯关东"等方式来到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交融等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从而补充、深化近代东北汉族移民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汉族移民 贡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衡宇 过伟敏
城镇化进程中的外来移民聚居的问题,长期以来基于正规居住空间短缺、经济能力不足、城市规划管理的缺位与住房保障未覆盖等背景而提出讨论,其更多地是建立在正规化、他组织的制度框架之内。本文以人居"自组织"为视角,通过其适应性机制引导空间系统化演绎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空间绩效。其对当下的启示是:注重人居主体性参与、人居空间的时序性建构、人居社会机理完整性,以及推动相关体制变革建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共生与协同等策略。
关键词:
自组织 非正规人居 演进 移民 城中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上海新移民研究课题组
本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因私出国人员发展的状况,着重分析了上海市新移民的特点,对新移民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鹿立,王秀银
自1955年起,我国曾连续几年有计划地动员组织内地的大批人迁移到边疆垦荒生产。在移民垦荒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结果移民的巩固情况不很理想。没出几年,大部分移民即离开了垦荒点。于是,有些人便得出了“有组织移民垦荒得不偿失”这样一种观点。可是,当时移民的巩固率为什么不高?影响移民巩固的具体原因究竟有哪些?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些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春凤 朱启臻
自组织现象是移民村庄具有活力的前提,不仅有利于村庄形成有序的结构,同时有利于村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自组织理论认为,只有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才具备产生自组织现象的条件。本文认为,移民新村的建设要通过产业发展、人员流动和人际交流保持其系统的开放性;要通过移民地区选择和移民构成的控制,维持一定势差,以保持其非平衡性;通过移民要素的配置,促进非线性关系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移民新村自组织现象的产生,使其受到内、外涨落的随机启动,进而产生出集体运动的协同效应。如果忽视了这些条件,移民新村就难以获得活力。
关键词:
移民村庄 自组织 开放性 差异性 非线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 魏天保 杨政宇
在人口城市化大步迈进的时代背景下,乡城移民的城市融入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使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实证考察了教育程度与乡城移民城市融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借助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工具变量,采用2SLS方法进行了稳健回归。实证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能够显著提高乡城移民的城市身份认同感。在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文章进行了相应的渠道分析,结果发现,教育在乡城移民获取城市户籍、城市住房以及嫁娶城市原著居民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由此促进了乡城移民的城市融入。根据研究结论可知,不断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提高乡城移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加快实现乡城移民城市融入的可取之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茂福,张明义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库移民返迁的基本情况,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出发,分析了环境在中国水库移民返迁中的推拉作用。本文对认识中国水库移民返迁的原因及人口迁移“推拉”理论都有一定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