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2)
- 2023(8706)
- 2022(7464)
- 2021(6832)
- 2020(5911)
- 2019(13977)
- 2018(13519)
- 2017(27336)
- 2016(14630)
- 2015(16769)
- 2014(16985)
- 2013(17123)
- 2012(16036)
- 2011(14448)
- 2010(14300)
- 2009(13452)
- 2008(13761)
- 2007(12408)
- 2006(10565)
- 2005(9659)
- 学科
- 济(63519)
- 经济(63457)
- 管理(39166)
- 业(38759)
- 方法(33067)
- 企(31371)
- 企业(31371)
- 数学(29572)
- 数学方法(29357)
- 银(19744)
- 银行(19599)
- 行(18247)
- 制(17836)
- 财(16677)
- 农(15903)
- 中国(15315)
- 融(14063)
- 金融(14060)
- 贸(13994)
- 贸易(13987)
- 易(13635)
- 业经(12355)
- 学(12186)
- 地方(11301)
- 度(11001)
- 制度(10995)
- 农业(10433)
- 务(10264)
- 财务(10250)
- 财务管理(10225)
- 机构
- 大学(218138)
- 学院(214797)
- 济(94989)
- 经济(93163)
- 管理(82927)
- 理学(71291)
- 研究(70784)
- 理学院(70538)
- 管理学(69501)
- 管理学院(69096)
- 中国(60911)
- 财(45013)
- 京(44417)
- 科学(41290)
- 农(37084)
- 财经(36720)
- 所(35972)
- 中心(34656)
- 经(33415)
- 研究所(32698)
- 江(31712)
- 经济学(31643)
- 业大(30932)
- 农业(29710)
- 经济学院(29110)
- 北京(27769)
- 财经大学(27722)
- 范(26719)
- 师范(26437)
- 州(25977)
- 基金
- 项目(141104)
- 科学(111185)
- 基金(104228)
- 研究(102437)
- 家(90189)
- 国家(89485)
- 科学基金(76624)
- 社会(66692)
- 社会科(63438)
- 社会科学(63419)
- 基金项目(55250)
- 省(53521)
- 自然(48665)
- 自然科(47592)
- 自然科学(47578)
- 教育(47413)
- 自然科学基金(46748)
- 划(45716)
- 资助(43343)
- 编号(40757)
- 成果(33284)
- 部(32889)
- 重点(31838)
- 发(30033)
- 创(29521)
- 教育部(28609)
- 国家社会(28172)
- 科研(27687)
- 人文(27645)
- 创新(27636)
共检索到316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别曼
自近代以来,中西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显现出来不同的趋势。而美洲大量的白银得以发现并开采,引起了世界贸易与货币存量的变化。自公元16世纪起,白银几乎同时流入中西方社会,但是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运用中外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白银分别流入中国和西方(以西欧为代表)所产生的不同的效应,试图从制度层面更加深入的发掘中西方社会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
关键词:
海外白银 中西比较 路径分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来儿 赵?
社会成本理论,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越高,社会成本问题也就越突出,对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无论是在西方还是我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由于人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有较大的差异,但总起来看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研究“社会成本”问题,对于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成本 比较 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牛冲槐 杨彦超 杨玲
科技环境与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科技环境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人才在一定区域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现象并产生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中西方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正负面影响。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环境的相关措施,旨在以良好的科技环境促进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科技竞争能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龙晓枫 杨姝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其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所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对比,试图找出两者间理念和框架的差异性,并就这一差异所形成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海燕
一、西方银行金融创新的特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70年代全面展开,80年代以来最为活跃,形成了金融创新的金球性浪潮。归结起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陆凯旋 甄永红
货币需求理论在整个货币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目前有关货币理论的书籍中,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介绍通常是孤立地进行的,不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是一种缺憾。本文试图在研究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过程中 ,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一条贯穿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主线,突出各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以便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有一个全面、准确和深入的了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玄能 汤俊峰
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政府相应放松了对企业兼并的管制,并购浪潮汹涌澎湃。一、90年代西方企业并购历程企业并购是企业经营战略快速调整和转变的法宝,因此企业间的超大规模并购风起云涌,层出不穷,跨国并购也纷纷出台。在美国,1993年初至1997年底的短短5年间,有20000亿美元的资产易手,其中最大的10起并购如右表所示(资料来源:mergerstat,截至1997年12月31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毛江华 廖建桥 刘文兴
随着组织工作环境动荡化、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提高,谦逊作为一种美德逐渐受到了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谦逊的内涵和表现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谦逊研究的回顾和梳理,系统地归纳了中西方谦逊在历史、道德价值、内涵、类别、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效应方面的联系,对比了两者在起源、实践、言语表达以及表现目的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学者开展谦逊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
关键词:
谦逊 谦虚 组织道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晓霞
美国、英国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土地的征用依据、土地的征用程序和征用补偿范围及标准等方面形成了公平合理的制度体系,而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还显滞后。所以,有必要借鉴西方经验,完善土地征用程序,严格限制征地范围;明确征地补偿范围,切实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建立征地法律服务体系。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征地补偿 征地程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彭伟 张纵 房伟民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中、西方插花的风格。认为早期西方插花与宗教密切相关,中国插花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发展阶段受物质材料、社会和审美观点等因素的影响,使插花风格向各自方向发展,形成了西方的图案式和中国的线条式插花。但随西方审美观点的改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插花材料的交流,中国吸收了西方美学思想,混合式插花艺术将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关键词:
插花 风格 比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简建平
中西方"义利观"的起点基本相同:即都是"重义轻利"、"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在演进过程中,西方发生了文艺复兴,使"整体主义"转变为"个体主义"、使"重义轻利"转变为"重利"和斯密的"义利统一"。在中国,由于一直没有发生过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整体主义"一直延续至今,官本论一直压抑着人性论,"重义轻利"一直是主流意识,直到新时期邓小平的"义利观"才打破了这种约束,出现了"义利皆重"的统一观点,使义利关系在动态上达到了统一;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整体主义"也向"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转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道庆
近年来,中国会计与西方会计已基本实现了接轨和转换。但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传统、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会计在理论和实务中仍然存在一些差异。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会计报表项目,会计项目含义、组成范围、会计方法选择、会计原则的比较分析,以利于把握其实质内容、正确地编制和使用会计报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中西会计 报表差异 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传宝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着重分析了中西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差异,认为,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控制模式,推行全面成本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是完善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关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燕红忠
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昌锟
明末清初,外国标准化的机制银元逐渐流入宁波等地,与秤量使用的银锭相比,银元形制统一、检验方便,节省了一定的交易成本,因此行用日广,进而流通至浙江的其他城镇和农村地区。五口通商以后,国内埠际之间有大量的洋银流动,而自香港等地进口的洋银数量极少。清后期,浙江省厘金收支的四柱清单中,银元的使用已超过银锭与制钱,成为最重要的收支货币。结合清中期至民国初期的契约文书,可以发现丝茶产地以外的宁波及浙东地区农村市场的洋银使用份额远不及银锭、制钱,洋银在港口与农村两个不同市场层级的使用呈现出迥异的特点。
关键词:
近代 宁波 洋银 货币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