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1)
2023(8031)
2022(7093)
2021(6813)
2020(5766)
2019(13856)
2018(14027)
2017(24847)
2016(15302)
2015(17996)
2014(18769)
2013(17800)
2012(16970)
2011(15514)
2010(16041)
2009(14410)
2008(14680)
2007(13723)
2006(11941)
2005(10949)
作者
(43717)
(36560)
(36292)
(34976)
(23420)
(17755)
(16990)
(14293)
(14171)
(13673)
(12644)
(12347)
(11998)
(11787)
(11676)
(11663)
(11567)
(11002)
(10809)
(10745)
(9525)
(9316)
(8987)
(8755)
(8570)
(8368)
(8314)
(8224)
(7634)
(7567)
学科
(53164)
经济(53119)
管理(34179)
(32328)
方法(24731)
(24448)
企业(24448)
数学(21811)
数学方法(21573)
教育(21402)
中国(20045)
(16986)
(14838)
(14039)
地方(13757)
理论(12884)
农业(11058)
(10464)
贸易(10460)
业经(10313)
(10189)
(10076)
教学(9915)
(8576)
(8338)
财务(8316)
财务管理(8281)
技术(8094)
(7972)
银行(7945)
机构
大学(213155)
学院(211631)
研究(75994)
(74310)
经济(72189)
管理(70276)
理学(59304)
理学院(58411)
管理学(57056)
管理学院(56630)
中国(51618)
(48420)
科学(48405)
(41366)
(40737)
(39283)
师范(38955)
(38724)
研究所(36897)
教育(35550)
(35395)
中心(34758)
业大(32314)
师范大学(31441)
北京(30761)
农业(30592)
技术(29831)
(29113)
财经(27550)
(26916)
基金
项目(130704)
研究(102680)
科学(100916)
基金(86764)
(74929)
国家(74064)
科学基金(60820)
社会(57978)
教育(56171)
(55757)
社会科(54342)
社会科学(54321)
(47732)
编号(47197)
基金项目(45588)
成果(41161)
自然(38267)
自然科(37218)
自然科学(37205)
自然科学基金(36512)
课题(36492)
资助(36324)
重点(31556)
(30319)
(30127)
(30083)
(27174)
项目编号(27040)
(26723)
规划(26631)
期刊
(86492)
经济(86492)
研究(70209)
教育(60072)
中国(54275)
学报(33972)
(33920)
(29404)
科学(28691)
大学(25424)
技术(24600)
农业(22786)
管理(22727)
学学(22052)
职业(17268)
(16932)
金融(16932)
业经(14942)
财经(13476)
(12919)
图书(12649)
经济研究(12601)
(11753)
论坛(11753)
技术教育(11670)
职业技术(11670)
职业技术教育(11670)
(11584)
问题(11445)
(10434)
共检索到333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东阳  吴启琳  
江西在明代之前是我国的蚕桑大省,明朝末年江西的蚕桑产业开始下滑,至清同治年间趋于崩溃。光绪初年,江西的蚕桑产业开始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有二:一是出口贸易的拉动,即种桑养蚕有利可图;二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士绅的支持与推动,即通过创办专门机构推动蚕桑业的改良、革新。受此影响江西出现了诸多的蚕桑教育机构,这些机构既作为蚕桑业专门人才的培养者,也成为良种和技术的推广者,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职业化教育的倾向,并在江西蚕桑产业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月水  
一、江西科技兴农的现状与特点建国近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省广大农民及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努力,江西农业科技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一个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热潮正涌动在江西大地。1、农业科技网络日臻完善,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卢奇正  
文章对2004年江西省外汇收支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宪辉   于承忠   余剑荣   戴炳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伟红  黄国清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实现快速发展,占江西省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但与发展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西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存在投入总量不大、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经费开支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与全国及中部其他省份进行比较发现,江西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处于较低水平,必须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制定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建立投入监督问责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道宾  
ince new century,the developing steps of the economy & society of Jiangxi have been obviously accelerated,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makes very big achievements.Jiangxi people's confidences of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have been strengthened constantly.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ages of the level & tendence of development of Jiangxi in comparison with some regions,the whole of province still need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duty and urgency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林坤  
一、江西就业状况分析 近几年来,江西就业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劳动力供需矛盾正在急剧积累。劳动力供给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人口成长周期而引起的新增劳动力的自然增长。从历史数据看,全省劳动力资源绝对量持续增加,但增势趋缓。年平均增加数量由20世纪90年代头5年的96万人,下降到90年代后5年的49万人。估计今后10年全省新增劳动力在450万人左右,其中又有1/4,即110万人在城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高小琼  潘淦  
2011年以来,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江西光伏企业资金压力普遍较大。从财务与信贷风险视角看,资金链紧张、债务压力大是行业基本特征,该现象并非江西光伏企业独有。鉴于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省际光伏产业竞争力的考虑,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此应持相对宽容态度,以逆行业周期的发展思维,采取措施与企业一起共度难关,推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彭友德  
本文是对江西省25所普通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着重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苏海东  袁晋华  
1998年一季度江西工业增长8.4%,但各月之间波动较大。产销衔接状况略有下降,产销率下降1.96个百分点,为95.0%。不同经济类型看,增速有很大差距,见下表:与上年底比较,今年一季度经济效益较差,呈下滑之势。3月末,全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净亏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解民  周小刚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并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运用SWOT模型从内外驱动力方面分析评价了江西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紧迫性和挑战性,并对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契机入手,结合内外驱动力,提出了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战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戚兴华   颜琳  
仲恺农工学校秉“注重实验,扶助农工”初心,创办之初即设蚕桑一科。仲恺蚕桑教育扎根地方,与居民、社区、产业、农村深度互动,营建了互动、开放与无边界式学习共同体;以技术赋能农民头脑、以理念赋值农民生计,改善了区域农民的生计模式,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合作,推动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仲恺蚕桑教育模式立基于蚕桑专业,契合中国农业与教育现代化的早期实践需求,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初阶形态。当前农业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从生计模式转向生涯模式,并以农业为本、职业多元、融合城乡、朝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基本方向,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的产业赋能力、主体生涯力、城乡粘结力、国际影响力与开环创新力,以切实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小浩  李莹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从社会分层、待业时间以及就业质量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城镇的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类型对于社会分层的作用并没有人们预计的那么严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相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经历了较短的从学校到工作的心理调整期,从而待业时间缩短;在就业质量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长期优势表现不明显。研究期望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从就业的角度回应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多种挑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拓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但与农业在江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还很不适应,投入规模偏小,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投入来源有待拓宽,农业科技人员流失严重。加强江西农业科技投入,一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二要广辟资金投入渠道,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农业科技资金投入运行体系;三要培养和造就农业科技人才;四要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效益;五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道宾  
In a common sense,a transforming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oces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Firstly,this thesis reviews the past and the curren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China after the PRC was established.Secondly,The thesis deeply analyses the reasons tha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lays behind the others in the central China in six aspects as system,investment,level of opening\|up,and so on. Finally,after realizing Jiangxi′s present situation and us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for reference,we pose six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focus on accelerting to develop economy and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xi Provinc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