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8)
2023(9248)
2022(7663)
2021(7113)
2020(5843)
2019(13292)
2018(12721)
2017(23833)
2016(12754)
2015(14067)
2014(13426)
2013(13502)
2012(12526)
2011(11622)
2010(11170)
2009(10395)
2008(10120)
2007(8451)
2006(7304)
2005(6645)
作者
(38553)
(32352)
(32254)
(30378)
(20354)
(15640)
(14346)
(12811)
(12355)
(11218)
(11078)
(10610)
(10157)
(10150)
(9995)
(9952)
(9707)
(9566)
(9290)
(9118)
(8109)
(7761)
(7730)
(7356)
(7205)
(7181)
(6943)
(6732)
(6440)
(6407)
学科
(54273)
经济(54218)
管理(36620)
(33040)
(25630)
企业(25630)
方法(24996)
数学(22303)
数学方法(22181)
中国(17305)
(14432)
贸易(14427)
(14181)
(14031)
环境(13617)
(13219)
(12915)
业经(10572)
(9505)
农业(9338)
(9259)
(8631)
银行(8587)
(8500)
金融(8499)
(8284)
(7931)
(7879)
技术(7826)
(7792)
机构
大学(191702)
学院(186202)
(86440)
经济(85344)
研究(72156)
管理(70381)
理学(62290)
理学院(61524)
管理学(60698)
管理学院(60379)
中国(54642)
科学(44424)
(41024)
(37433)
(36978)
(35584)
研究所(34930)
中心(30838)
业大(30606)
财经(29811)
农业(29633)
经济学(28367)
(27697)
北京(26100)
经济学院(25799)
(25474)
(23697)
科学院(23395)
(23317)
师范(22988)
基金
项目(133922)
科学(106356)
基金(102820)
(93775)
国家(93112)
研究(90056)
科学基金(78276)
社会(62160)
社会科(59133)
社会科学(59116)
基金项目(54503)
自然(51892)
自然科(50722)
自然科学(50704)
自然科学基金(49870)
(46769)
(42260)
资助(41310)
教育(39521)
编号(31927)
(31167)
重点(30811)
(28422)
国家社会(28011)
(27939)
中国(27242)
科研(26568)
教育部(26375)
创新(26339)
计划(25437)
期刊
(85426)
经济(85426)
研究(53134)
学报(36674)
中国(33246)
科学(32920)
(31609)
大学(26721)
学学(25529)
(25193)
管理(24221)
农业(21819)
经济研究(16196)
财经(14755)
(14555)
金融(14555)
(12978)
(12826)
(12396)
教育(11840)
问题(11652)
业经(11567)
国际(11446)
世界(11221)
技术(11089)
资源(10462)
(9592)
业大(9174)
科技(8886)
技术经济(8583)
共检索到264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以近代来华西方人记述中国环境变化的文本为中心,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其传播方式、途径、受众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程度分别作了考察。翻译是此类记述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传播介质上,除文字印刷品之外,照片、图片等的重要性同样不可低估。有留学背景的林学家、农学家等既是主要受众者,也是重要的传播者,这与他们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研究认为,此类记述不但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环境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国内学者认识本国环境的重要信息来源。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苑雅玲  
报道国际人口问题与事件(如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的新闻媒介,留给大众的印象是世界面临的只是一个人口问题:人口过剩。这种看法是过于简单化了。 因为不存在全球性的政府,也就不存在全球性的人口。存在的只是各主权国家,而最终它们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一系列与人口相关的问题。将人口增长看作一个整体就是忽视了世界本来的实际面目。 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宽的视野。人口过快增长确实导致了许多问题,但是世界人口有1/4居住在因人口缓慢增长带来问题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低出生率导致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不平衡,给社会福利系统带来压力,使其扭曲直至崩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信丽平  姚亦锋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的萌生开始,对人本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总结。着重对近现代三位人本主义规划大师的思想进行了概括,试图梳理西方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发展脉络,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轨迹,揭示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精髓,为当代城市规划提供借鉴,以便在规划实践中贯彻实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勇  季民  王晓玲  钟小彤  李瑛  
近几十年来西方思想界从哲学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促使了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生态与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流派。本文对其中的各种学说观点做了详细论述和评析,认为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有分析地借鉴西方思想,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理论学说,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逢干  
近现代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一直受到西方的重大影响。在人口地理学方面,为了更有效地借鉴西方学者的经验和研究方法,有必要对西方这一人文地理学分支的发展状况作提纲挈领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发展的分期和研究方法的演进两方面作一简要的阐述,希望能从中吸取一定的教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雯  唐绍欣  
60年代以前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强调资本的作用,认为资本存量的规模,尤其是资本积累的快慢,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批判了这种片面性的观点,作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性因素的分析。以科斯(R.Coase)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向昀  
西方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曹向昀自19世纪80年代雷文斯坦(Ravenstein,1885,1889)以英国及其他工业化国家为背景,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人口迁移的7条法则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将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并把其作为有规律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艳兰  陈刚  
农民研究包含了人类学关注的所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背景下,农民概念中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进行具体分类和厘清尤为必要。文章通过对国外人类学农民概念及农民研究的梳理,呈现出人类学农民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对农民的定义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清晰到逐渐被消解,以及当下再小农化的历史进程。总体而言,农民研究主要围绕文化和政治经济两个方向展开。20世纪以来,农民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更广泛的社会组织中,农业正在以农民的方式日益重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丹  
18世纪后期古典经济学派开创西方经济学的先河,其所形成的财富、劳动、分工、生产三要素等概念及原理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19世纪这些基础理论主要通过在华西人著述活动、中外人士之交游、国内外学校经济学课程教育等方式逐渐输入中国,其中在华西人的论著首将财富学说较全面地引介至中国。本文以在华西人及华人助手的著述活动为主,详细梳理"财富"相关概念、原理的翻译及输入的其它细节,借此展现财富学说在华传播的主要内容,并探讨西方财富学说在当时中西财富观念差异较大情形下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与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西方高等教育的传播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朱国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文化大潮和西方高等教育的不断传入而逐步形成的。我们虽不赞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是完全照搬西方的”这一观点,但西方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思想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君  王艺霏  
近代以来,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或由传教士零散传入中国,或由有识之士主动引入中国,经历了以零星介绍为主、以日本为中介和以美国为蓝本的三个传播阶段。在对相关文献史料爬梳整理后,发现这三个阶段虽然在传播动机、传播途径和传播主体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单一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但都给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的诞生、理念的交流以及实践的变革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启示当代西方职业教育理论传播要立足于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加强培养高素质的本土职业教育研究者,不断增强理论影响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国祥  
西方财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几个历史时期,日渐深入。清末,西方财政学的传播基本上仅限于常识层面;北洋政府时期,深入到理论层面;国民政府时期,西方财政学在中国的传播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西方财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呈现出鲜明的特征:首先,瓦格纳强调以财政政策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财政理念对国人的影响特别大;其次,西方财政学的传播服务于近代中国的财政改革运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传贵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但是 ,也存在理论缺陷 :( 1 )混淆了生产力角度上的生产要素与生产关系角度上的人力资本的区别 ;( 2 )混淆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