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6)
2023(5534)
2022(4686)
2021(4445)
2020(3626)
2019(8253)
2018(8169)
2017(15500)
2016(8360)
2015(9476)
2014(9360)
2013(9081)
2012(8373)
2011(7245)
2010(7064)
2009(6543)
2008(6212)
2007(5307)
2006(4635)
2005(4164)
作者
(20922)
(17500)
(17307)
(16536)
(11126)
(8481)
(8172)
(6705)
(6626)
(6205)
(6080)
(5811)
(5554)
(5361)
(5243)
(5166)
(5165)
(5139)
(5068)
(5036)
(4444)
(4115)
(4108)
(4060)
(3931)
(3864)
(3859)
(3787)
(3466)
(3425)
学科
(27200)
经济(27154)
管理(21828)
(19658)
(16715)
企业(16715)
(10109)
地方(9057)
中国(9024)
方法(8973)
业经(8454)
(7453)
理论(6882)
农业(6822)
(6614)
数学(6233)
数学方法(6106)
教育(5861)
(5822)
(5617)
(5080)
贸易(5074)
(4991)
银行(4988)
(4867)
(4781)
(4549)
金融(4546)
环境(4530)
技术(4478)
机构
大学(106984)
学院(106744)
管理(39687)
(38653)
经济(37612)
研究(34446)
理学(33585)
理学院(33149)
管理学(32648)
管理学院(32412)
中国(26809)
(22787)
科学(19975)
(19828)
(18167)
(17736)
中心(17714)
师范(17629)
(15786)
财经(15330)
(14981)
(14725)
师范大学(14224)
研究所(14096)
北京(13947)
(13786)
业大(13777)
(12868)
农业(11588)
经济学(11443)
基金
项目(71288)
研究(57503)
科学(56382)
基金(50035)
(42166)
国家(41676)
科学基金(36275)
社会(36105)
社会科(34005)
社会科学(34000)
(28778)
基金项目(26984)
教育(26475)
编号(24847)
(23861)
自然(21866)
自然科(21333)
自然科学(21330)
成果(21239)
自然科学基金(20925)
资助(18502)
课题(17105)
(15957)
重点(15734)
(15445)
(15255)
(15042)
项目编号(14970)
(14475)
国家社会(14203)
期刊
(48901)
经济(48901)
研究(34568)
中国(23814)
教育(18363)
(16184)
(14439)
管理(14372)
学报(13955)
科学(13241)
大学(11212)
(11009)
金融(11009)
学学(9806)
农业(9560)
图书(9289)
业经(8959)
技术(8544)
财经(7196)
书馆(7161)
图书馆(7161)
问题(6695)
(6532)
经济研究(6445)
(6350)
现代(6238)
(5981)
论坛(5981)
(5401)
资源(5375)
共检索到168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丽红  叶彤  
近代日本来华民间报人是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群体。与近代西方来华报人出于宗教或者商业的目的截然有异,日本报人大都秉持着"报纸报国"理念,虽以民间立场相标榜,却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对政治的介入较比西方报人更深。与近代早期来华那些充当了文化侵略"不自觉的工具"的欧美传教士不同,他们有着清醒的殖民文化意识,主动配合政府的扩张策略和军方的军事行动。作为《盛京时报》的著名主笔和总编,菊池贞二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自身独特的出身、学习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菊池贞二式的文化殖民者;浓厚的侵华意识、武力崇拜及孤傲的文人立场,构成了菊池贞二式的文化取向和思想个性,亦成为整个日本侵华报人群体的精神缩影。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陶运宗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以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对李鸿章历史形象的初次塑造,更能看清后期桐城派的政治观念,这也是考察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发展流变的重要视角。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缪德刚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理论研究中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工具,也是改进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7世纪末以后,随着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方式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思想陆续衍生出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系列指标,"国富"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富"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关于"国富"的中文文献面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富"学说的内涵及价值、估算方法及统计项目等。"国富"学说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统计在中国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冠仕  
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教育政策传播模式也因此发生着变化。高校的新媒体传播需要促进各方交流的形成并分享"意义的溪流"。从本质上讲,交流与对话是一种"意义共享",这种共享可分为三个层次。目前,我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中,新媒体传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全国75所直属高校几乎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还有不少高校开发了APP(手机客户端)等应用。这些方式在传播政策、服务师生、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缪德刚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胜  
作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现存莆仙戏传统剧目中有大量“西游戏”。以仙游本“西游戏”为代表的这批作品,不仅声腔、表演独具地方特色,内容上亦不乏百回本小说未能涵括者。更引人瞩目的是,某些情节昭示其秉承了传统西游故事作为科仪文的“超度”功能,而这些恰是百回本小说取材与行文中被弱化乃至芟薙的部分。这些戏曲作品宗教功能的隐现,不仅暗合了戏曲的本源——祭祀与超度,也标示了西游故事独特的传承。作为场上之文学,莆仙戏《西游记》超越了一般的同题故事叙事文本,与宝卷等科仪文一道,承载的度化功能在一般文本单纯的娱人指向之上,更多了一份娱神(鬼)的特定意义。明乎此,以百回本小说作为核心参照系,重新勾画西游故事独特的发展轨迹,《西游记》研究将别有洞天。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跃丹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早成书、最早出现英译文献的古典小说,其英译与传播研究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有着重要意义。1905年,英国汉学家斯蒂尔出版的《舌战》让《三国演义》英译文献流布进入单行本时代。然而长久以来,斯蒂尔其人其作相关研究暂付阙如,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缺失,发掘斯蒂尔英译《三国演义》的价值。文章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广泛搜集第一手英文文献,以斯蒂尔《舌战》英译活动为起点,从其来华背景、译本特色和译本传播与流布等方面,深入探讨《舌战》的英译与传播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斯蒂尔《舌战》译本语言简洁明了,凸显中国文化异质性;译者还刊登广告、发表书评,积极推动提升英译与传播效果。然而译作在西方的流布较为零散,这受到该作品的节译形态、译者惯习和社会资本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以近代来华西方人记述中国环境变化的文本为中心,选取若干典型案例,对其传播方式、途径、受众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程度分别作了考察。翻译是此类记述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传播介质上,除文字印刷品之外,照片、图片等的重要性同样不可低估。有留学背景的林学家、农学家等既是主要受众者,也是重要的传播者,这与他们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研究认为,此类记述不但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环境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国内学者认识本国环境的重要信息来源。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平宇  
北美新移民作家张翎的力作《劳燕》一经译介至英语世界,便稳居亚马逊网站华语文学畅销榜,销量可观,广受英语读者好评,堪称华语文学“走出去”且“走进去”的成功典范。文章基于拉图尔等人构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对《劳燕》英译传播全过程展开细致的考察,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晔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传播技巧简单化、传播内容抽象化、传播对象个性化和"传播噪音"复杂化等困境。为了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其路径优化可运用"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合理设置学生关心的议题、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实现传播方式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根据"把关人"理论健全校园媒介监管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丹  
18世纪后期古典经济学派开创西方经济学的先河,其所形成的财富、劳动、分工、生产三要素等概念及原理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19世纪这些基础理论主要通过在华西人著述活动、中外人士之交游、国内外学校经济学课程教育等方式逐渐输入中国,其中在华西人的论著首将财富学说较全面地引介至中国。本文以在华西人及华人助手的著述活动为主,详细梳理"财富"相关概念、原理的翻译及输入的其它细节,借此展现财富学说在华传播的主要内容,并探讨西方财富学说在当时中西财富观念差异较大情形下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与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世光  邱德芹  
本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国际意识是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并在一系列社会科教科书的编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国际理解教育的视角来看,教科书对异域文化的编写与设计既重视知识的呈现,更重视通过具体文化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文化识别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反思能力。教科书中的这些内容设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科教科书编写者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运用实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近代日本城市劳动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动和特征。指出近代日本经济增长和国家工业化的提升,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变动态势,但各阶层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邹翔  
民间医学在近代以前的英国传统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主要是与基督教伦理连结在一起,拥有复杂的理论与诊疗实践。到了近代早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各学科、职业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医学也在这期间开始其专业化的历程。这一过程大致从16世纪中后期延续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民间医学被整肃和排斥并最终衰落为主要内容。在民间医学衰落、官方正规医学逐渐占据诊疗体系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宗教、政治和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进步本身则并未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梁继红  
从学术史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事业史两个视角出发,本文考察近代在文化资源整合上的思想和历史实践。顾颉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思想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图书、档案、器物等文化资源整合,是近代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学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文化资源的实体聚合,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的编刊,档案考古材料等的公布,文化资源整合学术基础和组织合作的构建,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