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8)
2023(8441)
2022(7049)
2021(6807)
2020(5621)
2019(13013)
2018(12818)
2017(23739)
2016(12842)
2015(14959)
2014(14921)
2013(14569)
2012(13727)
2011(12474)
2010(12176)
2009(11129)
2008(10631)
2007(9160)
2006(7971)
2005(7306)
作者
(35380)
(29694)
(29286)
(27878)
(18788)
(14145)
(13539)
(11504)
(11467)
(10350)
(10169)
(10101)
(9575)
(9402)
(9265)
(9086)
(8806)
(8520)
(8451)
(8345)
(7669)
(7081)
(7051)
(6947)
(6544)
(6477)
(6465)
(6287)
(6081)
(5949)
学科
(52868)
经济(52807)
管理(29188)
(24867)
方法(21327)
中国(18938)
(18771)
企业(18771)
数学(18442)
数学方法(18304)
(14749)
地方(12722)
(11949)
贸易(11942)
(11631)
(11107)
(10770)
业经(10758)
(10384)
农业(9436)
(9209)
(9202)
金融(9200)
(8716)
银行(8693)
(8493)
理论(8187)
(8057)
环境(7973)
教育(7614)
机构
大学(178725)
学院(175466)
(77153)
经济(75622)
研究(69629)
管理(61192)
中国(52908)
理学(51897)
理学院(51133)
管理学(50343)
管理学院(49973)
科学(40145)
(39749)
(34810)
(34105)
研究所(31781)
中心(30804)
(28844)
财经(27033)
(26488)
师范(26242)
北京(25565)
(25364)
(25352)
经济学(24918)
(24852)
业大(23760)
农业(22742)
经济学院(22370)
师范大学(21591)
基金
项目(118091)
科学(92758)
研究(89263)
基金(85810)
(75270)
国家(74632)
科学基金(62518)
社会(57693)
社会科(54591)
社会科学(54582)
基金项目(44708)
(43164)
教育(40593)
(37894)
自然(37828)
自然科(36943)
自然科学(36930)
自然科学基金(36281)
编号(35453)
资助(35229)
成果(30187)
(27332)
重点(26941)
(26425)
课题(25993)
国家社会(24838)
中国(24557)
(24258)
教育部(23421)
创新(22803)
期刊
(87121)
经济(87121)
研究(58533)
中国(40538)
学报(27506)
(26647)
科学(26064)
(25413)
教育(24065)
管理(22991)
大学(21206)
学学(19479)
农业(18616)
(16427)
金融(16427)
经济研究(15204)
技术(14678)
财经(13659)
(12076)
业经(12059)
问题(11935)
世界(11767)
(11740)
(11551)
国际(10814)
图书(10092)
资源(8862)
(8666)
论坛(8666)
现代(8282)
共检索到277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齐珮  
在日本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大正时期出现了“中国情趣”的热潮。由于日本的近代化是在旧物破坏、照搬西洋的前提下进行的,使得人们面对不伦不类的日本发出传统消失殆尽而西洋模仿又流于肤浅的不满。另外,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失败,日本国内盛行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至上的风气,使近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平等和近代生活方式的梦想破灭。在这种闭塞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东西文化和思想的冲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陷入苦闷彷徨中,于是到中国上海旅行成为他们追求梦想、宣泄感情的手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叶永烈  
星条旗下的中国文人─—摘自《文学报·社会传真》677期2版原作:叶永烈我从飘扬五星红旗的国度,飞越太平洋,来到星条旗下的国度。我在那里行程万里,走访了一来座城市。我拜晤了众多的友人,内有不少是中国文人。中国文人在星条旗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梁继红  
从学术史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事业史两个视角出发,本文考察近代在文化资源整合上的思想和历史实践。顾颉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思想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图书、档案、器物等文化资源整合,是近代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学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文化资源的实体聚合,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的编刊,档案考古材料等的公布,文化资源整合学术基础和组织合作的构建,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剧变,中国文化产生转型,中国的数学和数学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嬗变。中国传统数学曾经长期在世界上领先,在这段时期却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约二百年。而又正是从这时起,我国的数学、数学教育从体制、内容到方法都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或者说逐步地完成了"西化"的历程。在今天多元文化时代,各种文化交相辉映,交互作用,共同推进,中西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我国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向前发展,历史能为我们提供哪些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蒋承  杨姚瑶  
近代中国由于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其文化表现出庞杂性特征。救亡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其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情感的介入和历史循环观念的影响。救亡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第一要务,而追求近代化是客观上追求民族独立的手段和被其促生的结果。救亡思想影响下中国近代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对于引进的西学,中国知识分子更倾向于在中国视角下加以解释;在文化转型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达敏  
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有数的几大文明之一。有关统计的方法,统计思想及统计工作,与中国的古文化渊源紧密相连,都可以往上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统计工作就有了。《尚书·禹贡》这篇文章就把当时的中国分为九州,分别叙述了各地的物产、交通、植物特征等情况。又依土质不同,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万军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心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可能性在于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和西方社会现实的需要,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给中国文化世界化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卢嘉瑞  薛楠  
当前中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新动向,发展创意文化、养文化、微文化、奢文化、宅文化和藏文化,正在成为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新的增长点。我们应该顺应文化消费发展的趋势,引导文化消费,规范文化消费,为文化消费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文化消费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代金涛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分税制所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理念与公共财政制度不融合,成为我国当前分税制体制安排与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据此,本文提出了转变观念、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思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范能船  
中国的佛教文化,不但震撼着居住在各地的中国人的心,而且震荡着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外国人的心;因此,中国的佛教文化,不但为中国人引以为自豪,而且也为外国人所赞叹不已。 “天下名山僧占多”。“清凉佛国”之五台山,“仙城佛国”之九华山,“海天佛国”之普陀山,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曹可凡  
关键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霍步刚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经验分析相结合检验中国文化贸易偏离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得出中国文化贸易发生在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以及产生这种结果的经济学分析,为未来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国际流向提供指导,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培育海外文化消费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流柳  
说认识社会总是认识一定时空的具体社会,统计是从量的方面来完成这一飞跃的手段。1、统计——信息决策科学的整个系列,都反映其各自时代的当时发展水平。具体来说,因为统计的发展决定于生产、交换、分配的方式和水平、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以及人们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垢宝印  
本文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从文化资源、文化逆差、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以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人才教育和开展文化外交等措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灼华  
今天,无论人们对文化给出了多少定义,划定了什么样的内容和范围,但对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特有地位和作用却是异口同声地肯定的。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图书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对文化发展的明显影响,人们都有了清醒的认识。综观中国的图书馆历史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共识:中国文化发展孕育了图书馆,图书馆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