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2)
- 2023(5444)
- 2022(4587)
- 2021(4544)
- 2020(3654)
- 2019(8727)
- 2018(8459)
- 2017(15677)
- 2016(8447)
- 2015(9801)
- 2014(9471)
- 2013(9619)
- 2012(9365)
- 2011(8927)
- 2010(8800)
- 2009(8307)
- 2008(8285)
- 2007(7090)
- 2006(6433)
- 2005(5919)
- 学科
- 济(43926)
- 经济(43881)
- 方法(19351)
- 管理(18964)
- 业(17959)
- 数学(15891)
- 数学方法(15759)
- 中国(13966)
- 企(13825)
- 企业(13825)
- 农(10836)
- 贸(10596)
- 贸易(10589)
- 易(10377)
- 业经(8923)
- 学(8415)
- 地方(8053)
- 财(7593)
- 和(7260)
- 农业(7251)
- 制(6949)
- 环境(6498)
- 融(6420)
- 金融(6419)
- 关系(6266)
- 银(6189)
- 银行(6176)
- 理论(6173)
- 行(6058)
- 出(5951)
- 机构
- 大学(135472)
- 学院(129519)
- 济(63461)
- 经济(62696)
- 研究(55925)
- 管理(44601)
- 中国(42227)
- 理学(38468)
- 理学院(37899)
- 管理学(37297)
- 管理学院(37054)
- 科学(32160)
- 京(29935)
- 所(29277)
- 研究所(27052)
- 财(26570)
- 中心(23013)
- 农(22454)
- 财经(21917)
- 经济学(21835)
- 经(20288)
- 经济学院(19717)
- 北京(19655)
- 院(19485)
- 范(18772)
- 师范(18619)
- 科学院(17911)
- 农业(17821)
- 业大(17444)
- 江(17268)
- 基金
- 项目(87176)
- 科学(69281)
- 基金(67007)
- 研究(62705)
- 家(60318)
- 国家(59932)
- 科学基金(49266)
- 社会(43031)
- 社会科(40623)
- 社会科学(40615)
- 基金项目(34677)
- 自然(30326)
- 自然科(29648)
- 自然科学(29635)
- 自然科学基金(29161)
- 省(28344)
- 教育(27968)
- 资助(27730)
- 划(26701)
- 编号(22324)
- 部(21746)
- 中国(21028)
- 重点(20488)
- 成果(19716)
- 国家社会(19650)
- 发(19553)
- 教育部(18588)
- 创(17368)
- 科研(16786)
- 人文(16733)
共检索到199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邱高兴
近代日本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伪满成立前后两个时期。伪满成立前,日本佛教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以"开教"为主,即以建立传播的根据地和设立分支机构为主。伪满成立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除了各宗派寺院开设的地域进一步拓展外,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称谓也改为"满洲国",来配合日本政府对伪满的扶植。日本佛教在东北的传教区域扩大到了关东厅所辖区之外的整个东北地区。日本佛教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占地区的积极传教,除了佛教宗派自身发展的需求外,也是日本佛教扭曲的战争观推动的结果。日本佛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以及七七事变后在全中国范围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不可回避的战争责任。
关键词:
近代日本佛教 东北地区 战争责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东北地区地权发生两次重大转变:晚清,经历了旗地转变为民地,官有转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民国,经历了土地集中到分散的演变。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前提条件。两次重大的地权演变,地权的集散程度共同规定着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的商品买卖贯穿着整个过程。
关键词:
近代东北 地权 演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工业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有 孙春日
有关东北移民问题的研究起于上个世纪初期,在近百年的研究过程中,有诸多高质量成果问世,但就地域特点而言,对近代东北移民尤其是汉族移民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成果较少,且多侧重对历史的叙述及移民形态的研究。因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汉族移民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民族学、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重点对近代以来通过"遣戍""移民实边"和"闯关东"等方式来到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口,以及其对当地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交融等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从而补充、深化近代东北汉族移民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汉族移民 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大任
近代东北地区由定期市和常市共同构成了其基层市场网络。尽管定期市在东北南部部分地区较为活跃,但是东北大部分地区镇级市场却是以常市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交易周期呈现出较强季节性,农民更倾向于与商铺之间建立直接而固定的交易关系,因而导致定期市中集期的影响力相对十分微弱。很多定期市在农产品上市的活跃期改为常市交易,也有一些市场中出现了定期集市和常市并存、定期市职能特化为固定几种商品交易的情况。另外,与关内的定期市市场网络截然不同,集期对近代东北乡村市场共同体结构基本没有影响。该地区市场网络并非如关内华北地区那样,在不同集期的影响下形成社会关系网状交织的市场共同体结构,而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更趋向于是由当地农民与店铺之间的人情交易网络和依托大车运输体系的信息交流网络共同组成。
关键词:
东北 市场 定期市 常市 市场共同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中国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比较高,形成了一定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但总体而言,其农业商品化主要特征有趋新和附旧两个方面,伴随着农业的日益殖民化,其农业商品化还不能正态发展。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农业商品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玉成 秦国夫 徐梅卿
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立木腐朽菌,共报道危害活立木的木腐菌49种,对每个种的寄主、腐朽类型及分布进行了报道。它们中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其中在我国首次报道为森林病原菌的种类有:白黄小薄孔菌Antrodiellaalbocinnamomea,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ostoyae,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fumosa,硬毛栓孔菌Funaliatrogii,小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parviporum,斜管纤孔菌Inonotusobliquus,白膜纤孔菌Inonotuspruinosus,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irpicoides,...
关键词:
森林病原菌 立木腐朽菌 中国东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媛 姜博 初楠臣 刘焱 马玉媛 张雪松
从资金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城市功能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要素流和城市功能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功能联系的调控对策和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静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削弱,亚洲经济崛起,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东北亚区域合作在国际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区域经济体收益目标转型使大国关系充满变数、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关键阶段、中日韩经贸合作将决定未来经济格局的演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对中国实现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构想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机遇。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地区,要积极调整战略部署,完善各项经济政策,努力协调发展次区域合作,发展优势产业,与邻国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合作 新变化 东北地区 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丽华 何军 韩福文
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方法,从历史时期、空间格局、产业类型和社会属性四个维度对东北近代工业遗产进行分析。认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的形成与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殖民烙印,体现了东北人民伟大的民族抗争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并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红
近代中国商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是显示出"柔韧"的一面。现在,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对于这种"柔韧"的性格,不能一概以进步或反动对其进行简单的宏观定性,而是应该根据其所处具体社会背景对其活动进行具体论述与分析。对于活跃于更加特殊的时间与空间的我国东北地区中国商人更应该采取这一分析主调。本文利用了大量日文原始资料,针对20世纪前期奉天代表性商人"丝房"的活动及其性质进行了微观的实证研究。主要观点是:丝房的经营活动对于民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鲜明的两面性特征。在丝房与外国资本的关系方面,既有从属性的一面,也具有与外国资本竞争、对抗的一面。
关键词:
近代商人 奉天(沈阳) 丝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关键词:
移民侵略 日本 中国东北地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地区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