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97)
- 2023(3027)
- 2022(2449)
- 2021(2710)
- 2020(1967)
- 2019(4768)
- 2018(4916)
- 2017(7428)
- 2016(5306)
- 2015(5970)
- 2014(6180)
- 2013(5227)
- 2012(4902)
- 2011(4561)
- 2010(4956)
- 2009(4201)
- 2008(4053)
- 2007(3838)
- 2006(3502)
- 2005(3214)
- 学科
- 教育(18858)
- 中国(10319)
- 济(8222)
- 经济(8200)
- 理论(6286)
- 教学(5797)
- 管理(5105)
- 学(4982)
- 发(3963)
- 发展(3724)
- 业(3670)
- 革(3615)
- 展(3602)
- 政治(3577)
- 思想(3574)
- 研究(3421)
- 农(3291)
- 改革(3172)
- 高等(3122)
- 思想政治(3091)
- 政治教育(3091)
- 治教(3091)
- 德育(3063)
- 教育改革(2796)
- 学校(2652)
- 学法(2636)
- 教学法(2636)
- 技术(2472)
- 生(2448)
- 计算(2311)
- 机构
- 大学(66096)
- 学院(59568)
- 教育(27287)
- 研究(27144)
- 范(20896)
- 师范(20855)
- 师范大学(17592)
- 济(15981)
- 京(15824)
- 经济(15315)
- 科学(14513)
- 所(13575)
- 中国(13421)
- 管理(13318)
- 研究所(12299)
- 北京(11369)
- 职业(11148)
- 理学(10970)
- 教育学(10688)
- 理学院(10654)
- 技术(10387)
- 江(10373)
- 管理学(10282)
- 中心(10265)
- 管理学院(10112)
- 院(9685)
- 州(8253)
- 财(8239)
- 教育学院(7886)
- 研究院(7748)
共检索到10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近代日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启蒙教育运动。福泽谕吉为其设定了"启智"和"启德"两大任务,培养既具有近代文明知识,又具有忠君爱国情操的"和魂洋才"之国民。这不仅是当时日本社会知识精英的呐喊,也是天皇制国家意志的体现。或者说,是近代日本朝野一致的文化教育取向。明治末期,日本开始以纪元神话为主导编辑中小学文史教材;大正时期,产生了以"帝国读本"命名教科书的现象,反映"帝国"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正是在民族启蒙教育以大和魂铸就日本人信仰的过程中,日本社会滋长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形成了其自诩优等民
关键词:
近代日本 民族启蒙 军国主义 教育转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通过日本新近出版的两本反华小册子——古森义久《外交崩溃》和金文学《疯狂反日的中国,乞讨友好的日本》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目的案例,洞察日本军国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反华鼓噪。同时,也为我国针对世界大势的发展而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国际视点。
关键词:
日本军国主义 教育领域 教科书 反华鼓噪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关键词:
移民侵略 日本 中国东北地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关键词:
教育 启蒙 心智 认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春福
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工商文化已陷入全面危机。由现代工商文化向超现代信息文化全面转型,是人类文化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由现代工商文化向超现代信息文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一场导化运动来引领。导化运动的核心是崇尚众我,实质是呼唤公共性,目的是打造超理性社会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中华传统文化转型的步伐,打造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可以在这场导化运动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工商文化 信息文化 导化运动 中华文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而启蒙对个体主义的强调和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强调则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承续了二者对近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和目标,统
关键词:
启蒙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亚光 于水婧
20世纪初中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为金融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民国初年的商业学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由此打下了民国金融职业教育的基石。"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在职业界和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现代职业教育起源于西方,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职业技能成为工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干梓 夏金星
1866年,严复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晚清创办技术学校,这所学堂首开其端,是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严复后来成为近代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维新运动中的重要理论家、宣传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把自由主义这一西方主流思潮介绍并移植到中国。1906年,他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说时,最早把起源于西欧的实业教育向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经典性的介绍。
关键词:
严复 实业教育思想 自由主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勤华
法治梦,换一种说法,就是法治理想。法治,由于强调了规范的意义,避免了个人的任性,尊重和采纳民众的诉求和意愿,保障了社会上每一个成员的权益,限制(制约)了社会公共权力的滥用,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是文明国家治理的一种最佳方式,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和社会精英追求的梦想。格老秀斯、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更是成了近代追求法治梦的第一批践行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山艳
职业启蒙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生涯指导和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具有天然优势也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课程开发是短板,存在课程宽度不一,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目标窄化和表述的泛化,课程实施重讲授轻实践、重预设轻生成,缺少诊断性评价和追踪评价等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启蒙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活动方式;要遵从“职业”的逻辑和规律,根据职业分类大典中的“职业细类”统一课程宽度;课程目标紧扣“职业”要素的内容要求和“启蒙”的程度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代表性职业活动串联职业要素,课程评价围绕职业成熟度加强诊断性、过程性评价,尝试开展追踪评价,如此,方可推动课程开发从“经验式”向“职业化”迈进。
关键词:
职业启蒙教育 课程开发 职业院校 职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包大为
新文化运动以降,启蒙主义政治解放的构想主导着知识阶层的理论方向。不论是德先生、赛先生,还是移风易俗、重塑人民和改造语言的努力,都是五四启蒙者投身救亡图存的理论凭借。但是,当半殖民半封建的内外危机打破了启蒙式的政治解放的想象,知识分子便开始自觉地反思局限于意识形态变革的启蒙。同时,当十月革命展现了另一条依靠庶民而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便开始成为了五四运动新的历史特征。尽管在一开始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转向由于缺乏组织和理论译介,仍然掺杂着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泛左翼的内容,但随着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逐步获得了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也开始接过了启蒙主义未竟的救亡图存的使命。
关键词:
启蒙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五四 革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英萍
《点头录》显示,夏目漱石的思想与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又受到了心理学的强烈影响。在这部作品中,夏目漱石用禅宗的历史观对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
点头录 禅宗 军国主义批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春雨
一提到启蒙老师,大家都会想起小学或中学的老师。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在我步入社会后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说影响我一生,是因为他们让我对一项工作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升华到乐之,并且一如既往地乐之着。一本杂志让我爱上了财政工作十几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初始,我对财政工作很茫然,感觉枯燥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写拨款单、盖章、跑银行拿单据、整理单据、编制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博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欧洲的苏德战场以及亚洲的中国战场无疑承担了对抗德国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主要任务,苏中两国人民为赢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二战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当前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结构正在经历一个复杂转型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篡改二战历史,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现象在东西方世界时有发生,这不仅成为中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也必然会损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015年5月5~6日,以"苏中在二战战胜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为主题的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术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深入探讨了中苏在二战中的历史性贡献,中苏在二战中的相互支持以及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维护战后秩序的重要议题,不仅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增强了中俄两国维护和巩固《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以及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信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