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2)
2023(2999)
2022(2546)
2021(2703)
2020(2200)
2019(4969)
2018(5097)
2017(9179)
2016(5181)
2015(6266)
2014(6369)
2013(6115)
2012(6153)
2011(5742)
2010(5778)
2009(5535)
2008(5799)
2007(5484)
2006(5075)
2005(4819)
作者
(15771)
(12998)
(12882)
(12413)
(8424)
(6344)
(6103)
(5184)
(5008)
(4877)
(4595)
(4365)
(4263)
(4156)
(4139)
(4009)
(3933)
(3846)
(3796)
(3791)
(3668)
(3263)
(3185)
(3087)
(3038)
(2960)
(2903)
(2825)
(2816)
(2745)
学科
(16430)
经济(16405)
管理(11648)
(10431)
图书(10270)
书馆(9759)
图书馆(9759)
(8594)
(8388)
企业(8388)
教育(6888)
中国(6739)
工作(6618)
方法(6466)
理论(6006)
(5041)
(4033)
业经(3988)
读者(3854)
数学(3826)
文化(3815)
思想(3744)
数学方法(3667)
政治(3613)
(3416)
(3399)
经济学(3182)
地方(3081)
思想政治(2983)
政治教育(2983)
机构
大学(82465)
学院(75013)
研究(25306)
管理(24281)
(22332)
经济(21487)
图书(21032)
书馆(20490)
图书馆(20486)
理学(19374)
理学院(19019)
中国(18740)
管理学(18394)
(18361)
管理学院(18206)
科学(17325)
(15262)
师范(15132)
(13479)
(13435)
研究所(12101)
(11955)
师范大学(11954)
(11823)
北京(11756)
中心(11687)
(11554)
业大(10188)
农业(9337)
技术(9106)
基金
项目(42934)
研究(33536)
科学(31426)
基金(28591)
(24339)
国家(24041)
社会(19674)
科学基金(19284)
社会科(18269)
社会科学(18264)
成果(17645)
编号(16775)
(16177)
教育(15670)
基金项目(14434)
(13613)
项目编号(11758)
资助(11650)
自然(10966)
(10778)
自然科(10701)
自然科学(10698)
自然科学基金(10491)
研究成果(9873)
课题(9867)
(9417)
重点(9206)
(8881)
大学(8691)
(8362)
期刊
(29913)
经济(29913)
图书(29079)
书馆(23647)
图书馆(23647)
研究(22767)
学报(18478)
中国(18396)
教育(14928)
大学(13458)
科学(11624)
(11067)
学学(10112)
(9744)
管理(8562)
情报(7851)
(7663)
论坛(7663)
农业(7410)
技术(5495)
财经(5488)
(5075)
(4898)
(4837)
金融(4837)
图书馆学(4830)
建设(4613)
经济研究(4030)
工作(3913)
(3911)
共检索到134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罗贤春  姚明  
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一直与国家命运、社会文化变迁紧密相连,图书馆学思想也受到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而演变。近代中华民族在主流文化上先后经历了“器物模仿”、“制度构建”、“思想改造”三大历史阶段,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文化深刻影响了图书馆学思想:在器物模仿时期,图书馆被认为是文化载体的贮藏场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场所,形成了“广置藏书,可兴文教”的藏书楼思想;在“制度构建”时期,图书馆被定位为文化观念的宣传场所、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教育制度的组成,形成了“大开书藏,服务文教”的制度思想;在“思想改造”时期,图书馆教育职能凸显,形成了“天下公器,启迪民智”的民主精神思想。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袁冰洁  罗贤春  姚明  
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流文化深刻影响着图书馆学思想。在社会主流文化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图书馆相关事件,形成对图书馆的特定认知,促成了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改革开放后国家进入"走向复兴"时期,图书馆定位于推进解放思想,服务经济,提升国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形成了图书馆学"文化助推崛起"的软实力思想。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凌一鸣  
纪念性图书馆是近代图书馆的一种特殊形式。温州籀园图书馆原为纪念孙诒让而设立,作为籀祠的附属设施,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地方文化象征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及地方文化格局的变迁,祠祀职能逐渐弱化,图书馆公益性凸显,一步步融入地方公益体系。这一过程经历了颇多周折。籀园图书馆作为新时代的地方文化象征,其建立和演变体现了近代绅权的没落与地方文化权力格局的变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晋生  
利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中的信息,对2000年版及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18种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的办刊历程变迁进行追根溯源,旨在向同行揭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展的历程。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春云  龚蛟腾  
在中国社会大转型与传统学术大转型的近代时期,尽管校雠学学者群体蔚为大观、研究成果持续涌现且思想精髓承前启后,但其发展亦面临重道轻器弊端积重难返、西学东渐潮流摧枯拉朽和近代图书馆学强势冲击等诸多困境。随着传统校雠学的逐渐分化与急剧变革,图书馆学日渐扩张而承其主体,目录学日益敛缩而偏安一隅,其他文献类子学科亦各取所需而扬其思想。校雠学的近代境遇实际上是中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也是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文献类学科群的显性化过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洪林  
我国近代藏书楼孕育了藏书文化,藏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潜藏了中国文化起源与变迁的历史。近代藏书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藏书编目技术均体现了藏书文化的属性。近代藏书文化所倡导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及民族精神、民族价值成为现代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吴稌年  
马宗荣先生(1896-1944)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上具有特色的学者。作为社会教育学家,他从自身专业角度审视图书馆,撰写了多部图书馆学著作,并担任大学图书馆馆长。他提出图书馆是自由利用的教育机关,其图书馆"体用论"思想也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参考文献14。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君  易长芸  
对图书馆学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总体考察 ,分析了人文图书馆学理论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并探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郑永田  
我国当代知名图书馆学者刘迅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未来、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积极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图书馆实践经验,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斐章  刘荣  
提出了图书馆作为文明的一种存在形式与社会、经济、教育等应保持的良性状态,图书馆学创新文化缺失的表现以及确立主流文化的观点,论述了构建创新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何静  
图书馆建筑是图书馆一切功能的承载体,是实现图书馆理念和功能的物质基础。通过对古代和近现代中西方图书馆建筑文化变迁的回顾和对比可知,图书馆建筑文化具有时代性、功能性、艺术性、地域性及继承性等特点,图书馆建筑的未来应朝着显现文化、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创建出了诸如"体用说"、"要素说"、"动静说"等,文中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图书馆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意在对当今图书馆界,创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图书馆学理论给出历史的启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满花  
图书馆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但图书馆的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方式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文献接受和文化理解,表现出明显的文化建构性特征。图书馆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图书馆文化建构的内在品质,研究馆员与用户这两个主体在文献表达和文化理解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特征与民族特征,并按照图书馆学自身的学科逻辑,努力构建能够为其它学科所共享的自主性成果。参考文献1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希亮  
程焕文先生的新著《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的专著。文章对该书的主要特色和不足之处作了评述,认为这是一部拾遗补缺、开拓创新的精品力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荣贤  
殷墟窖藏甲骨是我国迄今可考的最早档案馆和广义意义上的最早图书馆,是研究我国图书馆学思想起源的首选材料。殷墟窖藏甲骨奠定了后世文献集藏思想的基础,该思想的核心是通过文献集藏,在现实和观念两个层面上为王权政治服务。现实层面上,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的有意集藏而保存"来自于已逝去了的祖先的智慧",直接为行政施政提供指导;观念层面上,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神圣性的宣示而强调拥有文献生产权和保管权的皇室政权的合法性。由此形成我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兼具现实和观念双重内涵的独特个性,与单纯执着于现实层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图书馆学思想迥然而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