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0)
- 2023(11002)
- 2022(9154)
- 2021(8851)
- 2020(7162)
- 2019(16494)
- 2018(16444)
- 2017(29336)
- 2016(17086)
- 2015(19655)
- 2014(19781)
- 2013(18842)
- 2012(17881)
- 2011(16584)
- 2010(16906)
- 2009(15846)
- 2008(16188)
- 2007(14656)
- 2006(13162)
- 2005(12385)
- 学科
- 济(63127)
- 经济(63023)
- 管理(48682)
- 业(42040)
- 企(35578)
- 企业(35578)
- 方法(26303)
- 中国(25610)
- 数学(22337)
- 数学方法(22029)
- 教育(20849)
- 财(19282)
- 制(17638)
- 农(16239)
- 学(16103)
- 贸(14130)
- 贸易(14122)
- 易(13865)
- 业经(13849)
- 理论(13562)
- 体(12455)
- 银(11928)
- 银行(11905)
- 行(11413)
- 务(11208)
- 财务(11181)
- 融(11154)
- 财务管理(11154)
- 金融(11151)
- 企业财务(10586)
- 机构
- 大学(254270)
- 学院(244942)
- 济(100592)
- 经济(98533)
- 研究(93096)
- 管理(83281)
- 理学(70879)
- 理学院(69921)
- 管理学(68588)
- 管理学院(68100)
- 中国(67014)
- 京(56258)
- 科学(53017)
- 财(49994)
- 所(47011)
- 研究所(42416)
- 范(41529)
- 师范(41243)
- 中心(39735)
- 财经(39006)
- 江(38071)
- 北京(36907)
- 农(36097)
- 经(35558)
- 教育(35197)
- 师范大学(34137)
- 院(33145)
- 经济学(32993)
- 业大(31220)
- 经济学院(29510)
- 基金
- 项目(153685)
- 科学(123266)
- 研究(119002)
- 基金(112168)
- 家(97567)
- 国家(96675)
- 科学基金(81351)
- 社会(76254)
- 社会科(71962)
- 社会科学(71947)
- 教育(62071)
- 基金项目(57097)
- 省(56252)
- 划(50979)
- 自然(49335)
- 编号(48243)
- 自然科(48181)
- 自然科学(48162)
- 自然科学基金(47361)
- 资助(46231)
- 成果(44132)
- 部(38122)
- 课题(36983)
- 重点(36690)
- 教育部(33655)
- 制(33615)
- 发(33195)
- 性(32174)
- 国家社会(32095)
- 创(31706)
共检索到391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光祥
近代中国学制历经四次演进,促进了实业教育的嬗变。壬寅学制首倡实业学堂,承认了实业教育的合法地位;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划分为初、中、高三级模式,标志着实业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子癸丑学制创立了多种职业教育模式,丰富了实业教育制度;壬戌学制加强了职业训练,实现了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嬗变。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关键词:
近代 学制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尔铭 李小菲
1922年的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经过重重曲折,终得以有所成效,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得以明确,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联系也得以加强,这两方面也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爽
中国近代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法律体系,其发展经历了确立、改革、发展和形成四个阶段。在学制法律内容上,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经历了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政府与社会双重推动立法、适时的法律调整以及法律文本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学制立法 嬗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安培
张謇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民族危亡之际确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人生理想,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形成“教育救国、振兴实业、保障生计”的职业教育宗旨,形成“实业教育作为类别教育”“父教育、母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以实业挹注教育”等深刻反映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前瞻性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国家性、实用性、实践性特征,对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张謇 职业教育 父教育 母实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李繁荣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由于人类行为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生态补偿能力减弱,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本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所能支配的生产力,通过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遵循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规律,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可以避免的。缓解当代生态危机,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明 路宝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之下,中华优秀传统职业教育文化的传承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每当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中,人们总是习惯归咎于“君子不器”的文化传统,但却忽视了“经世致用”的文化取向。这实际上归结于对职业教育文化传统的误读而不是文化传统本身的问题。据此,采介谱系学的基本范式,秉持后传统理论、民族性线索与复杂性场域等解释依据,在针对“君子不器”与“经世致用”文化“双螺旋构型”的审鉴中,解析出指向“大器”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根脉,以此明晰“大器”的培养取向在于兼备德艺周厚、通艺通道的“中国式”博雅工匠。“大器”的当代价值,可在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治理、文化效用方面发挥新的牵引作用,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挖掘新的文化自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理群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村建设中,晏阳初立足以民为本的价值信仰,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践。他认为,推进中国社会改造与发展的可持续的基础,在于培育思想觉醒、权利自主、组织化的新民,成为乡村改造的主体。而这又需要兼具现代科学知识与世界眼光的乡建人才到人民中间去。他所提出的人的建设问题以及在实践中创制的农村综合改造方案,不仅是平教运动与乡村建设的工作核心,也是今天的中国远未完成的事业。
关键词:
晏阳初 以民为本 平教运动 乡建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京京 付延
陆费逵职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以教育救国信念为出发点,来源于对中国社会与教育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他国教育经验的批判性借鉴。陆费逵主张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在学生培养上重视职业道德、职业技术、基本常识和实习实践,并对女子职业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深入挖掘陆费逵职业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常捷 陈世润
中国共产党在闽西苏区建立了地方干部训练班、红军学校、看护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和列宁师范学校等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以教育的思想性、培养的针对性、教师的专业性和办学的群众性为主要特点的职业教育。闽西苏区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闽西苏区 职业教育 当代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瑜 周光礼 罗云 曾鹿平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高等教育"延安模式"始于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经历了从速成培训班到正规学校教育、从干部教育到国民教育的转变。其特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学者治校和民主管理;重视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实行分类招考、科学选材、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和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基础,确立了高校办学的中国逻辑,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始禀赋,开启了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延安模式 中国模式 干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羽菲 祁占勇
戴维·斯内登(David Snedden)在20世纪初美国职业教育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助推了《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为美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重大的基奠作用。美国学者对斯内登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社会效率的职业教育思想基础、普职分离的职业教育思想核心、新职业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延伸等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斯内登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转变职业教育哲学基础、加快普职融通、深化产教融合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李帆
在尼采看来,现代人的精神颓废与教育的媚俗有直接关系,而教育的功利化则直接表现为教育家的缺失。尼采将化解现代教育危机的使命寄托于他所憧憬的教育家身上。尼采构建的“教育家”形象脱胎于狄俄尼索斯、瓦格纳、叔本华等人,成型于查拉图斯特拉,他认为,在这样的教育家身上不仅潜在地存在着改造教育的哲学期盼,更是一个时代的教育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尼采所期盼的“教育家”形象的当代启示意义主要在于承认教育目的中个人发展的本体价值,并在秉持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在斗争中不断实现超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更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自我实现。
关键词:
尼采 教育家形象 教师 当代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华玲
民国政府以改善民生与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民族职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央政府通过将职业教育渗透于不同层级的民族教育之中、健全和强化民族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款补助民族职业教育机构的建设与人员待遇,并因时调整政策等方式推动政策的实施。民国时期实践型的"大职教"观念,改善民生的职业教育政策意蕴"、点面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对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赵国琴
江恒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的职业教育思想衍生于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的时代,因而具有强烈的富国安民情怀。在为职教事业孜孜探索的道路上,他既能延展以吸取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又躬耕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土壤,在与黄炎培等诸位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仁的思想碰撞中也对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化和推进。在职业教育图景不断勾勒扩大以谋求深入发展的今天,江恒源的职业教育思想仍然能够生动传神地给予价值引导与发展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步健 许阳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颇有思想建树的、旨在促进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梳理《资本论》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思想,从而使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成为一种价值遵循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资本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