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0)
2023(8276)
2022(7027)
2021(6507)
2020(5194)
2019(11438)
2018(11262)
2017(21447)
2016(11409)
2015(12571)
2014(11676)
2013(11252)
2012(10004)
2011(8712)
2010(8602)
2009(8049)
2008(7470)
2007(6150)
2006(5217)
2005(4470)
作者
(28066)
(23335)
(23028)
(22052)
(14848)
(11280)
(10661)
(8925)
(8798)
(8085)
(7955)
(7694)
(7232)
(7176)
(7017)
(6870)
(6862)
(6748)
(6688)
(6658)
(5639)
(5551)
(5472)
(5370)
(5214)
(5024)
(5018)
(4999)
(4724)
(4542)
学科
(41348)
经济(41304)
管理(27688)
(23201)
(19308)
企业(19308)
中国(15107)
方法(14818)
(13330)
贸易(13323)
(12973)
地方(12939)
(11891)
数学(11662)
数学方法(11512)
业经(10444)
(8664)
(8554)
理论(8504)
(7966)
农业(7903)
环境(7878)
(7583)
出口(7574)
出口贸易(7574)
城市(7120)
(7099)
教育(6364)
产业(6070)
(6043)
机构
学院(145377)
大学(142198)
(53511)
管理(52414)
经济(52047)
研究(46266)
理学(45384)
理学院(44685)
管理学(43800)
管理学院(43512)
中国(33438)
(30136)
科学(29123)
(24228)
师范(24090)
(23832)
(22059)
中心(21756)
(21272)
师范大学(19551)
财经(19344)
研究所(19335)
业大(18821)
(18402)
(18135)
北京(18050)
(17695)
(17419)
经济学(16561)
技术(15218)
基金
项目(102167)
科学(81379)
研究(78286)
基金(73067)
(62326)
国家(61770)
科学基金(54223)
社会(50757)
社会科(48018)
社会科学(48011)
(41099)
基金项目(39765)
教育(35811)
(34099)
自然(33561)
编号(33507)
自然科(32764)
自然科学(32759)
自然科学基金(32106)
资助(27343)
成果(26240)
(23257)
课题(22961)
重点(22909)
(21519)
(21213)
国家社会(20800)
(20280)
创新(19886)
项目编号(19876)
期刊
(61708)
经济(61708)
研究(43450)
中国(26968)
教育(20020)
科学(18674)
(18673)
学报(18281)
管理(17360)
(16856)
大学(14179)
学学(12939)
业经(11973)
农业(11831)
技术(11653)
问题(10205)
经济研究(9900)
(9179)
(9176)
金融(9176)
图书(9043)
城市(8931)
财经(8612)
资源(8509)
(8378)
(7570)
现代(7255)
商业(6880)
(6816)
书馆(6734)
共检索到210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蛟  
街巷作为城市空间的骨架和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章按4条城市边界,梳理了近代汉口城市空间拓展轮廓;基于GIS分华界旧有街巷、租界街巷、华界新建街巷3类,系统讨论了汉口街巷发展演变过程,梳理了城市空间拓展脉络。最后,以部分重要街巷为例,在城市整体时空框架中分析认识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敏  
本文总结了镇江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空间特色,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并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街巷建筑尺度控制和街巷界面延续等方面提出了保护镇江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特色的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耿大磊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街巷界面更新过程中传统研究方法的主观局限性,提出了适用于街巷界面形态的量化分析框架,包括多维量化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宽高比、界面密度、贴线率三个参数,分别描述了各级街巷在宽高比例、疏密分布、凹凸变化三方面的形态规律与特征,总结出了控制界面形态的参数区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雪霏  陈梓聪  廖书琪  马大卫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正处于一种存量更新阶段,大拆大建与底蕴流失使得历史地标街巷中的内聚、交流和拓展等功能逐渐弱化,导致具有记忆传承价值的历史街区呈现出绅士化现象。通过分析历史地标街巷的现状及与其关联人群需求,从街区记忆视角探析其在构建“新活力”过程中对“旧印记”的植入,从人群目标和街巷空间两个路径来建构复生居民日常化场景、适应传统文化特色的更新模式。进而以广州某街巷为例,尝试通过文化资源的提升与完善、闲置空间的置入与重组、游憩模式的筹划与搭建、街巷运营模式的组织与再生四个层面构建具有韧性的、迎合未来发展的历史地标街巷的更新实践模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崔静芳  唐嘉耀  高淑敏  
随着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布和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商业化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以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Python爬虫从大众点评网站获取商户LBS数据,将商户业态分为8类,综合运用GIS的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在空间分布类型及分布状态上均存在差异;商业业态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密度、街巷空间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业态空间分布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思利  李鹏鹏  
近年来,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历史街区采用居民完全迁出后再开发的简单粗暴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历史街区的主导功能由居住转化为商业娱乐,由此导致历史街区文化特色消失甚至空间同质化严重。文章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以城市人口热力数据、高德兴趣点数据(POI)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建立街区街巷活力与业态测度体系。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现状,进而提出了业态数量、密度、运营方面的几点策略。以期加强历史街区的商业发展与历史文化真实性展现的结合,增强历史文化体验感,实现街区的多元永续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温天蓉  叶胜发  邓金平  吴宁  童磊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本文以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剖析了其现状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GIS技术评估了其火灾风险;构建了集预防、救援、评估反馈于一体的综合消防安全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消防规划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历史文化街区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适应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维祥  董菲  吴巍  
文章通过对汉口古德寺百余年发展历程的梳理,研究了宗教寺院在近代、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空间,揭示了宗教空间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依附性和被动性等特征,并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空间策略提出思考及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古城遗留区域,以其悠久历史和特色的风貌塑造和传承着城市风貌,是历史城市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街区更新常对重点历史保护区做风貌管控,但缺乏系统性风貌管控指导。文章以北京南锣鼓巷为研究对象,将"管控范围"与"管控机制"两个层面结合,进行街区风貌管控研究,使历史街区风貌得以延续传承,以为其他历史街区风貌管控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志斌  张琦  陶韬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一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既需保护也要发展。以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延续与活力再生的方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秩序,实现人们对街区传统文化的解读,通过适应现代生活的后续利用,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涛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脱胎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保护与发展这一主题,保护理论与方法不断积累完善。历史性城市景观理论的出现,提供了街区保护的新视角。本文回顾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演变,结合本轮规划的研究与编制过程,简述本次规划在保护方法上的探索与收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英  高宏波  王刚  
从智慧城市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求出发,梳理出智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提炼出城市空间的智慧发展理念。以苏州平江路悬桥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该区域公共空间活力丧失、文化衰败的现象,以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为基础,以精神愉悦、文化传播、时空可达性为导向,通过植入一定数量的"微中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以及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的运用等城市有机更新策略,在传承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激活老城区的空间活力,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区,进行街区公共空间的智慧创新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