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7)
- 2023(12766)
- 2022(11110)
- 2021(10004)
- 2020(8687)
- 2019(19867)
- 2018(19718)
- 2017(37079)
- 2016(20722)
- 2015(23978)
- 2014(24443)
- 2013(24087)
- 2012(23190)
- 2011(21401)
- 2010(21928)
- 2009(20602)
- 2008(20483)
- 2007(18837)
- 2006(16853)
- 2005(15348)
- 学科
- 济(101775)
- 经济(101663)
- 管理(54890)
- 业(49153)
- 方法(39871)
- 企(39025)
- 企业(39025)
- 数学(34458)
- 数学方法(34044)
- 中国(24697)
- 学(23919)
- 农(23840)
- 地方(23028)
- 财(20980)
- 业经(19019)
- 制(18124)
- 贸(17159)
- 贸易(17152)
- 易(16561)
- 融(15816)
- 金融(15807)
- 农业(15545)
- 理论(15418)
- 银(14814)
- 银行(14745)
- 地方经济(14478)
- 和(14381)
- 行(14177)
- 体(13735)
- 环境(13466)
- 机构
- 大学(316276)
- 学院(312996)
- 济(132151)
- 经济(129206)
- 研究(117542)
- 管理(109842)
- 理学(92878)
- 理学院(91674)
- 管理学(89785)
- 管理学院(89213)
- 中国(87814)
- 科学(74233)
- 京(69195)
- 所(63253)
- 农(62971)
- 财(59336)
- 研究所(57424)
- 中心(52420)
- 业大(50688)
- 农业(50083)
- 江(50010)
- 财经(46352)
- 北京(44059)
- 范(42357)
- 师范(41795)
- 经(41776)
- 院(41457)
- 经济学(41302)
- 州(38964)
- 经济学院(36931)
- 基金
- 项目(199292)
- 科学(153262)
- 基金(141481)
- 研究(140722)
- 家(126297)
- 国家(125226)
- 科学基金(103458)
- 社会(87050)
- 社会科(82280)
- 社会科学(82250)
- 省(78451)
- 基金项目(73843)
- 自然(67175)
- 划(66835)
- 自然科(65584)
- 自然科学(65556)
- 教育(65412)
- 自然科学基金(64371)
- 资助(59688)
- 编号(56546)
- 成果(48378)
- 重点(46049)
- 发(44161)
- 部(43675)
- 课题(41043)
- 创(39974)
- 计划(38253)
- 科研(38185)
- 创新(37533)
- 大学(36599)
- 期刊
- 济(155972)
- 经济(155972)
- 研究(96476)
- 中国(67552)
- 学报(59068)
- 农(57239)
- 科学(50256)
- 财(46603)
- 大学(43430)
- 管理(41318)
- 学学(40869)
- 农业(38361)
- 教育(36385)
- 融(29220)
- 金融(29220)
- 技术(27792)
- 经济研究(25555)
- 财经(24171)
- 业经(22398)
- 经(21035)
- 业(20966)
- 问题(20481)
- 贸(17885)
- 国际(17108)
- 版(16849)
- 技术经济(16641)
- 统计(16212)
- 世界(16102)
- 图书(15178)
- 业大(15111)
共检索到491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鸣 顾永兴
本文认为,世界经济作为外在条件决定国际体系的产生,它使世界各国通过经济上、生活上的互动、联系和分工合作,形成了跨越大洋和不同地区的国与国关系的整体观念,造成了国与国不平等性及安全上的脆弱性,其结果是各国政策和行为发生了相互影响。而中央集权的民族主权国家的产生,则是现代国际体系的内在因素。文章认为,“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从基本内容和规则上决定了体系的模式。
关键词:
国际体系 世界经济 民族主权国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关键词:
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费顿·尼古拉底斯 陈发云
过去十年,跨国直接投资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支主力军。1983—1988年世界贸易增长了5%,而直接投资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30%。80年代某些年份,以不变美元价格计算,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投资额,增长已超过50%。据估计,截止1989年底,世界证券投资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下列七个国家:美国、英国、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关建中
2008年以来,尽管国际社会对全球信用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救助行动,但其蔓延深化态势前景未卜,世界经济走势难料。探究危机的复杂成因,抉择世界经济的正确复苏之路是当代人类社会最为紧迫的任务。从信用关系入手研究全球信用危机形成、发展和结束的内在规律,发现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是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对矛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范章
中国在新世纪的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将扮演什么角色,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要认清当今时代给予中国什么样的历史机遇并且我国在新世纪初期应该并且能够履行的历史责任。不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中国在新世纪最初的20年内定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关键词:
中国 世界经济 分工体系 新型工业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全球化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微观基础,其决定了当代全球化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建立全球化经济学。文章分析了要素流动的成因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数量与结构、国际分工收益分配、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格局、GDP的意义、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等。文章据此提出世界经济理论建设的要点,即投资超越贸易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是要素流动的组织者即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角,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特征发生了变化。由于要素流动的时代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重新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要素流动 全球化经济 发展战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失衡根源与再平衡的研究重要性凸显。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决定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而该体系又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在于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因此,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的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鲍世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凡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边贸易体系也正在急剧演变,多边框架从商品贸易自由化领域开始向要素流动自由化领域扩展,并正在走向国家经济政策的全面协调,从而把各国分散的市场经济体系融合起来,有望形成一个新的世界贸易体系,或者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崔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相平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把韩国纳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该体系的"边缘区";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终于进入"半边缘区",直至今日。目前,韩国在追赶美国、日本的同时,也在被"北方国家"追赶。在这种"多层追赶"的态势中,韩国必须寻找最佳的对策,确保并提升自己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骏民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被美国经济的衰落、欧洲经济的整合和中国经济的崛起这三大趋势冲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二元化运行方式,严重削弱了美国经济的自我恢复能力和经济政策的效力,美元正在失去霸主地位。欧元的出现和欧元区的经济整合使世界进入了"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使世界进入了空前动荡时期,世界流动性膨胀已经失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了市场化与高增长并存的发展模式,顺利实现了市场化和外向型经济的转型,流动性膨胀正在诱使中国资本国际化,并带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这三个趋势正在打造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最终会稳定下来,并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
美国经济二元化 欧洲经济整合 中国崛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Joseph Stiglitz Jeffrey Sachs
回顾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导致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增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各经济体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促进对国际及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和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探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举办了以"世界经济与中国2022:聚焦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未来"为主题的学术年会,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新挑战,展望未来经济金融发展新趋势和新变化。本刊从国际嘉宾演讲中择发有代表性的演讲,分别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塑视角展望全球与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希望以此推动经济金融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哲英 张玉鹏
本文以韩国为例,分析东亚经济赶超过程中金融体系的转型。文中运用一个经济模型解释经济赶超过程中韩国集中化银行体系的软预算约束与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的情况,认为在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深刻变化的条件下,集中化的金融体系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向分散化的市场方向转变。
关键词:
东亚 经济赶超 金融体系转型 预算软约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程度成为判断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扩张过程伴随着适应性的结构调整,保障了高等教育与经济体系形成良性的动态调适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迅速从精英化阶段跨越到大众化阶段,但相应的适应性结构改革却没有到位。未来的改革思路是,在保持高等教育稳步扩张的同时,一方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内生驱动,另一方面重建高等教育的治理机制,调整高等教育的供需结构。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结构演变 经济体系 调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