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0)
2023(3227)
2022(2801)
2021(2669)
2020(2221)
2019(4764)
2018(4952)
2017(8895)
2016(5096)
2015(5577)
2014(5473)
2013(5420)
2012(5105)
2011(4717)
2010(5116)
2009(4929)
2008(4868)
2007(4571)
2006(4467)
2005(4025)
作者
(14963)
(12398)
(12313)
(11996)
(7818)
(6167)
(5614)
(4815)
(4755)
(4548)
(4466)
(4276)
(4202)
(4025)
(3868)
(3819)
(3659)
(3599)
(3527)
(3504)
(3269)
(3166)
(3011)
(2870)
(2867)
(2846)
(2845)
(2804)
(2579)
(2534)
学科
(18719)
经济(18585)
管理(14474)
(10589)
(9355)
企业(9355)
(7970)
环境(7924)
(7665)
(6564)
中国(6558)
业经(6307)
方法(6238)
理论(5781)
生态(5554)
地方(5210)
农业(4908)
资源(4830)
(4729)
土地(4718)
(4428)
社会(4294)
(4208)
教育(3861)
(3577)
经济理论(3478)
企业经济(3320)
问题(3219)
(3205)
银行(3198)
机构
大学(70907)
学院(70424)
研究(26947)
管理(25454)
(24882)
经济(24154)
中国(20956)
理学(20911)
理学院(20614)
管理学(20188)
管理学院(20060)
科学(17545)
(16087)
(14221)
(13954)
(13471)
(13369)
中心(12997)
研究所(12534)
(11880)
师范(11811)
业大(11327)
农业(10666)
(10533)
北京(10416)
(10250)
财经(9887)
(9712)
师范大学(9505)
(8698)
基金
项目(45354)
科学(35744)
研究(33921)
基金(32579)
(28734)
国家(28430)
科学基金(23994)
社会(23288)
社会科(20628)
社会科学(20617)
(17766)
基金项目(17315)
(15167)
教育(15136)
自然(14960)
自然科(14470)
自然科学(14469)
自然科学基金(14204)
编号(13842)
资助(12503)
成果(12042)
重点(10582)
课题(9864)
(9855)
(9758)
国家社会(8968)
(8723)
(8645)
科研(8460)
(8326)
期刊
(35973)
经济(35973)
研究(22828)
中国(19852)
(13494)
学报(12984)
科学(12215)
教育(11018)
(10630)
大学(9745)
学学(8833)
管理(8798)
农业(8614)
(7196)
金融(7196)
业经(5928)
资源(5832)
图书(5333)
财经(5103)
(4645)
技术(4475)
(4434)
问题(4420)
书馆(4248)
图书馆(4248)
(4199)
社会(4138)
经济研究(3983)
生态(3590)
林业(3480)
共检索到119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明清以来,南阳盆地及周边山区由于人口激增,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发,致使南阳盆地自然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频繁。南阳盆地自然灾害的频发加速了域内水路交通的衰落,加剧了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和社会经济的萧条,最终使南阳盆地由"中心地带"演变为世人所不齿的盗贼渊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振华  
在20世纪2、30年代,日益"边缘化"的南阳盆地在遭受过往军队苛征和地方匪患的骚扰下,社会秩序全面崩溃。南阳盆地社会生态的衰败造成当地土地荒芜、农民逃亡(离村)人口剧增、农村副业由盛而衰、交通秩序破坏,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尤为令人痛心的是,南阳盆地社会秩序的崩溃和社会生态的衰败加剧了农村的贫困化程度,当地农家生活已降低至最低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赵永江  徐传宝  李晓冬  
在系统分析南阳盆地生态农业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建设的要求,将整个盆地分为四个农业生态类型区,并因地制宜的进行了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布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宏伟  
南阳盆地丘陵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优越,但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利的因素。文章根据丘陵地带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综合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在生态农业布局上,可以把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生态农业区建设划分为“三区一线”,并根据各生态农业建设区地貌类型、生态环境条件特点和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要求,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不同的主攻方向,实行“区线”结合,纵横布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少华  江凌  
交通是一个地区城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明清时期 ,南阳盆地形成了以丹水、湍水、白河、唐河为主干的水路网和以方城路、三鸦路、商洛路、邓州路、桐柏路为主干的陆路网。盆地内星星点点的城镇分布其上 ,或通过水路 ,或依靠陆路 ,或水陆联动 ,以致货物聚集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后来 ,不少城镇则随着交通线路的兴衰而消长。探讨这一变迁过程 ,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国土资源 ,进行合理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 ,促进当时经济建设 ,当有裨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新明  陆建飞  刘志刚  孙敦立  
南阳盆地棉田种植结构优化模式的效应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马新明,陆建飞,刘志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孙敦立提高棉花生产的经济效应,可以从政策、技术和经济多方位进行,合理调整种植制度、优化棉田种植结构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作者于1992~1993年进行了棉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凌  
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由于人口的增长、农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集)镇经济也逐步发展和繁荣起来,不同类型的城(集)镇职能组合结构开始形成。在原有的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手工业集镇、商业集镇和交通集镇。其城(集)镇功能的消长表现在: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的城(集)镇发展相对缓慢,以经济、商业职能为主的集镇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集镇数量增加、人口增长、规模扩大、开市日期增多、集市广设店铺,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张占仓  张震宇  
南阳盆地恐龙化石群的发现是我国科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依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在深入分析区域地质构造、地层特点和化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区内古地貌轮廓,古气候与生物界,盆地沉积环境,恐龙灭绝的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保存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邹翔  
民间医学在近代以前的英国传统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主要是与基督教伦理连结在一起,拥有复杂的理论与诊疗实践。到了近代早期,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各学科、职业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医学也在这期间开始其专业化的历程。这一过程大致从16世纪中后期延续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民间医学被整肃和排斥并最终衰落为主要内容。在民间医学衰落、官方正规医学逐渐占据诊疗体系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宗教、政治和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医学进步本身则并未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苗博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十年,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衰败现象,近1/3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小叶杨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文于2015年-2016年期间,在主要生长季(5-9月)测定衰败和未衰败小叶杨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树干液流速率、稳定碳同位素等参数,从水分来源、强度和效率等方面,分析了衰败与未衰败小叶杨水分利用的差异特征,从水分的角度,为探究小叶杨衰败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主要生长季,衰败小叶杨主要利用0-30 cm的浅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赵胜男  
本文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线性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90-2010年关中盆地初级生产力(NPP)、保水量和食物供给三种服务之间的相关性,拟合NPP与保水量、NPP与食物供给的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探讨生态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差异,进一步通过热点区识别,了解不同区域生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强弱,为关中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NPP与保水量多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409,即NPP增加会促进保水量的增加,反过来保水量的增加有利于NPP的累积,表现为协同关系;NPP与食物供给、食物供给与保水量多年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1、-0.366,均表现为权衡关系;(2)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书乐  王学全  
共和盆地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区4种典型人工灌木林是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salix psammophila,乌柳salix Cheilophila。选取林龄相近的4种人工灌木林,对群落及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揭示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类型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各人工林类型林下草本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均为沙棘>柠条>沙柳>乌柳,而优势度指数与前者相反。不同林地表层土壤粒径组成差异明显,但细砂粒所占比例较大。试验样地均为碱性土壤,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能有效防治和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维护绿洲稳定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构建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分类系统,研发基于多源数据、适合大尺度的生态用地提取技术,获得1980s末、2000年和2010年三期生态用地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规模、空间分布及时空动态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塔里木盆地生态用地面积为10.77万km~2,其中人工绿洲型、荒漠植被型、天然绿洲型、盐碱型和湿地型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占到生态用地总面积的11.23%、59.61%、14.67%、9.66%和4.92%,且具有明显的流域分布特征:塔里木河干流、克里雅河诸小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孔坚  
长期的盆地生态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盆地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边界、相对稳定而又利于防御的景观,对家园意识、后嗣道德、内源需求导向的自力型经济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资源的有限性和空间的隔离性导致人口长期处于近饱和状态.盆地的这些效应都有利于盆地农业文化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并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村落分布的边缘优先原则、“风水林”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利用等,都是中国农业生态节制行为的典型.由于独特的盆地经验,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并不是以单一资源的持续利用为目的,而是以整体农业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为目的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珍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