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9)
- 2023(4115)
- 2022(3657)
- 2021(3410)
- 2020(2753)
- 2019(6378)
- 2018(6397)
- 2017(11049)
- 2016(6623)
- 2015(7528)
- 2014(8011)
- 2013(7740)
- 2012(7348)
- 2011(6833)
- 2010(7106)
- 2009(6332)
- 2008(6632)
- 2007(6070)
- 2006(5487)
- 2005(5126)
- 学科
- 济(22655)
- 经济(22614)
- 管理(16663)
- 业(14829)
- 企(12087)
- 企业(12087)
- 学(7534)
- 方法(7430)
- 农(7416)
- 中国(7122)
- 地方(6793)
- 财(6300)
- 理论(5941)
- 业经(5815)
- 数学(5576)
- 制(5456)
- 数学方法(5408)
- 农业(4992)
- 教育(4964)
- 和(4617)
- 银(4339)
- 银行(4306)
- 教学(4205)
- 贸(4176)
- 贸易(4170)
- 行(4100)
- 融(4032)
- 金融(4029)
- 易(3982)
- 务(3785)
- 机构
- 学院(96066)
- 大学(95281)
- 研究(35263)
- 济(31136)
- 经济(30161)
- 管理(29957)
- 中国(26545)
- 理学(24585)
- 理学院(24117)
- 科学(24044)
- 管理学(23384)
- 管理学院(23203)
- 京(21391)
- 所(19571)
- 农(18394)
- 江(18130)
- 研究所(17651)
- 财(16827)
- 范(16118)
- 师范(15932)
- 中心(15666)
- 州(14395)
- 农业(14288)
- 业大(14287)
- 北京(13474)
- 技术(12839)
- 师范大学(12727)
- 省(12674)
- 院(12651)
- 财经(12556)
- 基金
- 项目(57688)
- 科学(43378)
- 研究(43085)
- 基金(38500)
- 家(34508)
- 国家(34160)
- 科学基金(27449)
- 社会(24028)
- 省(23481)
- 社会科(22454)
- 社会科学(22445)
- 教育(21007)
- 划(20244)
- 基金项目(20090)
- 编号(19126)
- 自然(17939)
- 自然科(17479)
- 自然科学(17469)
- 成果(17311)
- 自然科学基金(17149)
- 资助(15815)
- 课题(14466)
- 重点(13841)
- 发(12708)
- 部(12091)
- 年(11954)
- 创(11694)
- 性(11547)
- 项目编号(10999)
- 大学(10925)
共检索到158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仲眉 汤以玲
清末民初,吴兴崛起了闻名海内的四大藏书楼,其中张均衡的“六宜阁”、蒋汝藻的“密韵楼”、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均在南浔,本文以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为出发点,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探究了其崛起的原因。
关键词:
藏书楼 成因 近代 南浔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璐嘉
私家藏书楼作为一种物态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国私家藏书中丰富的文化意蕴。传统研究多注重于对藏书楼个案的研究或史实考述,缺乏从宏观上对私家藏书楼分布特征的整体研究。文章通过提取史料中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数据,建立地理时空数据库,以文化地理学为研究视角,运用GIS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法,展现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历史空间演变规律,并以此对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时空分布总体上呈现聚集型,在空间上构成以“江苏—浙江—上海”为高密度核心区的环东南滨海的弧形分布格局,在时序上经历了“基础—兴盛—缓慢—繁荣—鼎盛—收缩”的历史轨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表现特征。私家藏书楼的时空演变过程体现了私家藏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文化扩散现象,其分布特征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紧密相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络兆平
徐时栋是清代浙东著名的学者和藏书家。他生活在鸦片战争以来的战乱年代,两遭兵火,所著多有散佚,所藏图籍亦一再被毁。然而他毫不气馁,藏书失而复聚,从烟屿楼到城西草堂和水北阁,其经历在我国藏书楼史上是罕见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德华 屈湘南
我国古代藏书楼是文献典籍的收藏和传播的建筑载体,为人们的信息查询行为提供了资源和途径,满足了特定群体的信息需求。但是古代藏书楼以藏为主,具有较大的封闭性,对人们的信息查询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不同性质、类别的藏书楼其信息来源渠道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藏书组织体系,促进了目录学和校雠学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
藏书楼 信息需求 信息查询行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那艳 周公旦
绍兴作为浙东史学和浙东派藏书的重镇,其私家藏书文化深受浙东学术经史并重、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极具地域特色。绍兴藏书文化具有世家藏书、学者藏书、抄藏兼刻、藏而善思、典籍致用等地域特征,还体现了一定的藏书开放性与服务社会的潜在功能。在清末“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受绍兴藏书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徐树兰先生创建了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古越藏书楼,成为私家藏书楼向公众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引领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纪晓平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关键词:
曾国藩 富厚堂 藏书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曾爱武
何光岳先生是著名的中华民族源流史研究专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长期从事远古历史和炎黄文化的研究,藏书12.7万册,其中家谱5万册。文章向读者介绍了何光岳先生及他的藏书、藏书楼和学术成就。
关键词:
何光岳 藏书 藏书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季水娟
文章在介绍古越藏书楼的过程中,穿插了对其藏书宗旨、管理制度、服务方式、人员配置乃至楼舍建筑模式的评论,并在评论的过程中,突出了古越藏书楼的古为今用。
关键词:
古越藏书楼 古为今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玲
1902年京师大学堂制定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是清末第一个大学图书馆章程,但内容却始终不详。偶然查阅《大公报》时,意外地找到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同时还发现了1903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新定章程》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增订阅书借书章程》,这些章程的重新发现给京师大学堂和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藏书楼 阅书 借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成骥
"重藏轻用"是国人对我国古代藏书楼的固定认知模式,但这种认知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史料文献证明藏书楼"重藏"是实,而说"轻用"则不符史实。我国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深入挖掘藏书楼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与西方图书馆的精华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我国民族特色的图书馆发展道路。
关键词:
藏书楼 重藏轻用 校书 四部分类法 借阅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小丁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中国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就中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讨论,以求探索中国公共图书馆发生的规律。
关键词:
藏书楼 公共图书馆 产生 历史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江向东
"藏书楼"是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该文通过对曹勋的《松隐文集》、刘学箕的《方是闲居士小稿》、陈耆卿的《赤城志》、李昂英的《文溪集》、真德秀的《铅山县修学记》和应节严的《扬州州学藏书楼记》等宋代文献中有关"藏书楼"一词记载的详细考证,得出"藏书楼"术语起源于南宋的结论。
关键词:
藏书楼 中国图书馆史 宋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