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443)
- 2022(2193)
- 2021(2118)
- 2020(1950)
- 2019(4292)
- 2018(4377)
- 2017(7429)
- 2016(4955)
- 2015(5907)
- 2014(5924)
- 2013(5389)
- 2012(5169)
- 2011(4912)
- 2010(5443)
- 2009(5207)
- 2008(5263)
- 2007(5117)
- 2006(4815)
- 2005(4667)
- 2004(4092)
- 学科
- 济(14969)
- 经济(14938)
- 管理(12573)
- 业(9636)
- 企(8292)
- 企业(8292)
- 教育(8052)
- 中国(7226)
- 理论(5632)
- 制(5110)
- 学(5049)
- 地方(4795)
- 农(4455)
- 财(4376)
- 教学(4011)
- 业经(3682)
- 银(3616)
- 银行(3615)
- 方法(3553)
- 行(3481)
- 体(3196)
- 融(3095)
- 金融(3094)
- 和(3013)
- 工作(2920)
- 思想(2884)
- 政治(2875)
- 农业(2763)
- 研究(2667)
- 学校(2662)
- 机构
- 大学(73871)
- 学院(66023)
- 研究(24369)
- 济(21920)
- 经济(21187)
- 管理(20080)
- 京(20037)
- 中国(18470)
- 理学(15444)
- 理学院(15121)
- 管理学(14666)
- 管理学院(14520)
- 科学(14253)
- 北京(14084)
- 范(13927)
- 师范(13883)
- 财(13509)
- 江(13176)
- 教育(12454)
- 所(12329)
- 中心(11328)
- 师范大学(11207)
- 研究所(10630)
- 州(10318)
- 财经(9657)
- 农(8720)
- 经(8501)
- 院(8375)
- 省(8171)
- 系(7917)
- 基金
- 项目(33703)
- 研究(28997)
- 科学(25879)
- 基金(21839)
- 家(17477)
- 国家(17221)
- 社会(16913)
- 社会科(15787)
- 社会科学(15782)
- 教育(15664)
- 科学基金(14511)
- 成果(14199)
- 编号(13003)
- 省(12759)
- 划(12183)
- 课题(10804)
- 基金项目(10600)
- 年(9370)
- 资助(9200)
- 大学(9128)
- 项目编号(7968)
- 重点(7950)
- 性(7925)
- 规划(7797)
- 自然(7792)
- 部(7677)
- 自然科(7568)
- 自然科学(7567)
- 研究成果(7428)
- 自然科学基金(7415)
共检索到12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合并事件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桩历史公案。1912年7月初,北洋政府教育部曾一度计划停办北京大学。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后,教育部基于大学区规划提出合并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计划。1913—1914年,教育部探索出两校合并方案:工科合并至北洋大学,法科合并至北京大学。1917年,北京大学启动改制,将工科合并至北洋大学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教育部借机重新推动1914年所探索的学科合并方案。两校学科合并事件,既与相关人物的大学观、大学区规划思想密切相关,又与当时国家财力困顿不无关系。学科发展讲求传承与积淀,对于办学历史长久的学科而言,不应轻易裁撤。学科文脉一旦被割断,不仅后来的学科重建可能面临重重困难,而且原来积淀的学科历史不易接续。还原两校合并事件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认识当时教育部关于大学发展的宏观规划,亦可为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合并及学科调整提供一种历史观照。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北洋大学 大学合并 大学改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宝运 贾晓慧
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留学教育的大学。优异的留学人才受益于北洋大学“严以治校”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其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泰斗名宿,他们为北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北洋大学 留学生史 留学人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雪
从晚清到民国,“Peking University”的指称对象先后包括京师同文馆、汇文书院、京师大学堂、私立燕京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五所驻京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既有国立最高学府,也有私立教会学校。虽然部分属于非正式名称,但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语言概念的重叠带来话语表达中的歧义,同时也投射出多元复杂的历史图景。依据档案、报刊、辞书、回忆录等材料,返回历史现场,梳理近代中国“Peking University”概念的生成和流变,从中考察新式教育的引入、中西观念的互动及文化空间的形成,有助于探求译名背后的知识建构、教育转型与社会变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庆平 徐中煜
根据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未来需求 ,北京大学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自身的基本定位和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北京大学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 ,善于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 ,坚持以提高为主、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质量、水平和效益放在首位 ,保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色 ,坚持不懈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责无旁贷、一如既往地担负起中国精英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发展定位 一流大学 精英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北平大学区时期,国民政府试图合并平、津、保三地的大学组成北平大学,遭到北京大学学生的激烈反对。其反对的原因不仅因为大学区制本身存在的理论困境与合并的现实困难,还夹杂着复校希望落空、经费不能解决、学阀控制的恐惧与北大精神的殒落等。尽管北京大学学生誓死反对合并,但最终却不得不妥协。其妥协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政治高压,也有学生内部意见的分歧甚至严重对立,还有吴稚晖等人的斡旋调停。尽管北京大学风潮最终和平解决,但北平大学区制依然给北京大学乃至北方教育界带来极大的伤害。
关键词:
北平大学区 北京大学 合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30年前,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的建立,标志着北京大学开始恢复教育学科。但与其说恢复,不如说是新建。这不仅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前教育学科的传统在北大已中断多年,而且在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本身就处于一个起步的时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北京大学高教研究室与若干兄弟单位一起走上创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邹新明
文章从资金筹措、人才选用、藏书捐赠几个方面介绍了胡适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他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百余年历史中贡献较大的一位名人学者。
关键词:
胡适 北京大学图书馆 毛准 顾颉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习近平
(2018年5月2日)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今天,有机会同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高兴。再过两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近年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凡
目前普遍认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始于1947年王重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建立的图书馆学专修科。文章依据1920年以来有关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发展的史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早在1920年北京大学决策层就对图书馆专门人才培养有系统的规划,一面选拔毕业生到欧美学习图书馆学,另一面打算在本校添设图书馆学专科培养图书馆员。1924年袁同礼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开设图书馆学科目,1937年严文郁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选科,1947年王重民、袁同礼、毛子水等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科。尽管处于不同时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而得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起始时间最迟不晚于1924年"的结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国彤
文章对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通信图书馆的创办、宗旨、章程、发展经过、藏书数量、藏书来源及藏书主题进行了史料梳理和史实考辨。并与同一时期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研究会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通信图书馆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和新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常怀颖 孙庆伟
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因此田野考古教学是高校考古学科教学体系的核心。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教学发端于北京大学,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北大田野考古六十载的辉煌历程,分析了北大考古学科如何将田野考古工地锻造为重大科研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从而为构建考古学的"中国学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考古学 田野考古 考古教学 北京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清末京师大学堂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的转型促使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崛起,引发了知识分子活动空间的转移:由“庙堂”转向“讲堂”,桐城古文派与以“太炎弟子”为代表的“新思潮派”对北大讲堂的争夺,就发生于这一历史背景下。蔡元培执掌北大与“新思潮派”的迅速取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加快了北大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桐城古文派 新思潮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郭晨虹
北京大学在1917—1937年间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其学院化的建制更是为20世纪后的学科发展形态奠定了基本范式。同时,随着大学出现科层化发展的趋势,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也开始发生转变,对自身精英或大众的定位与选择、对现行体制和权力的批判或认同,都构成了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大学建制 学术职业化 科层化 学院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