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33)
2023(4556)
2022(3832)
2021(3773)
2020(3113)
2019(7433)
2018(7140)
2017(13556)
2016(6754)
2015(8189)
2014(7782)
2013(7928)
2012(7693)
2011(7266)
2010(7168)
2009(6665)
2008(6512)
2007(5327)
2006(4787)
2005(4534)
作者
(18356)
(15430)
(15249)
(14688)
(9905)
(7352)
(7073)
(6083)
(5807)
(5375)
(5253)
(5096)
(5040)
(4883)
(4847)
(4754)
(4624)
(4494)
(4412)
(4084)
(3971)
(3608)
(3586)
(3472)
(3471)
(3334)
(3318)
(3122)
(3090)
(3036)
学科
(35149)
经济(35117)
(20371)
贸易(20361)
(19878)
方法(16334)
数学(14633)
数学方法(14590)
管理(13742)
(12664)
中国(12620)
关系(9177)
(9100)
(8603)
企业(8603)
出口(7587)
出口贸易(7587)
(7587)
(7261)
金融(7260)
(7113)
(6247)
(6244)
银行(6244)
(6154)
国际(5979)
(5909)
对外(5485)
业经(5178)
环境(5004)
机构
大学(105712)
学院(101788)
(60171)
经济(59614)
研究(43674)
管理(35402)
中国(35052)
理学(30038)
理学院(29708)
管理学(29529)
管理学院(29338)
(24114)
(22851)
(21388)
经济学(21381)
科学(20644)
财经(19663)
研究所(19477)
经济学院(19448)
(18316)
中心(17696)
(15966)
(15560)
北京(15437)
财经大学(14882)
科学院(13450)
国际(13406)
社会(12516)
研究中心(12317)
(12263)
基金
项目(64059)
科学(51356)
基金(50308)
研究(49143)
(43797)
国家(43554)
科学基金(36224)
社会(34818)
社会科(33383)
社会科学(33379)
基金项目(25116)
资助(21797)
教育(21638)
自然(20253)
自然科(19832)
自然科学(19827)
自然科学基金(19526)
(18984)
中国(18756)
(17887)
编号(17492)
(17110)
国家社会(16535)
教育部(15252)
成果(15032)
重点(14852)
(14568)
人文(13885)
社科(13871)
重大(13334)
期刊
(61160)
经济(61160)
研究(38222)
中国(18983)
国际(17450)
(17381)
(15869)
管理(13262)
经济研究(13164)
科学(12916)
学报(12485)
(11772)
金融(11772)
世界(11108)
(10652)
大学(10271)
财经(10165)
问题(9972)
学学(9545)
(8979)
(8724)
贸易(8724)
农业(7970)
国际贸易(7389)
教育(7242)
业经(7073)
技术(6434)
经贸(6129)
(5769)
世界经济(5376)
共检索到163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近代中美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虽然有限,但是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以前,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中国一边,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的;1895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基本上是连年逆差,特别是30年代以后,巨额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与中日贸易、中英贸易相比,虽然中美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消极影响最小,但趋势是越来越大,特别是3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发彬  
中美贸易持续顺差的结果是中国对美元资产的增加,即对美国债权的增加。而美国则借此为其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融资,并以贬值的形式降低融资成本。中美贸易顺差是否具有持续性,关键还要看各国的官方外汇储备对美元资产是否有增持需求,以及中国利用外资是否继续以出口导向型FDI为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贾怀勤  
本文首先介绍新修订的国际收支表涉及贸易项目的调整要点,提出应重视加工贸易从货物转移到服务项下核算引起的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接着以主要篇幅对此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影响虽然不小,但不会颠覆货物贸易平衡格局的结论。最后提出关于服务贸易理论和统计制度的四点思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余霞  余玲  
来华加工贸易型FDI从2000年开始通过加工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两个渠道促成并决定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本文借助于系统的国际收支和对外经贸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展现加工贸易型FDI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确切影响,并通过情景模拟展现如果没有加工贸易型FDI的支撑,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从而为以往的经验分析提供更为严谨的数据支撑和论证。分析表明,如果剔除加工贸易型FDI,长期以来的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会表现出顺差和逆差交替的状态;如果将加工贸易型FDI转变为非加工贸易型FDI,则会出现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和资本金融账户持续顺差的格局。尽管加工贸易型FDI是双顺差形成的直接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龙勇  伍辉  
加工贸易进出口在我国岁外贸进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顺差对促进外汇储备增加、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升值压力。该文从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角度出发,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和规范加工贸易、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大沪  
本文通过对美国外贸战略及格局的分析,指出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美国不是"利益受害者"。贸易逆差与储蓄-投资缺口匹配模式有助于美国抑制国内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并已成为美国独特的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蔡宏波  
二战以来,美国服务业迅猛发展,使之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头号强国。观察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国际收支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同期国际收支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本文首先对美国国际收支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而后对服务贸易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解释了形成美国服务贸易长期高额顺差的关键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邢毓静  
汇兑和资本管制措施与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机制可能会比实施管制政策的政府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无论在何种汇率制度下,放松汇兑和资本管制对于贸易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因管制对象和各国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放松资本管制比取消贸易管制对于促进贸易发展的效应更为明显,在设计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方案时,应优先放松那些对贸易发展制约较为明显的管制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秀琴   张宏文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大门被打开,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既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市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它的发展必然受帝国主义控制,形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对外贸易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争平  
1895~1936年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与以往相比,这一时期中国政府的有关工商政策,以及社会观念等都发生了有利于近代化的转变,然而中国近代化的步履却十分艰难,许多史实表明:资本形成问题或曰资金供给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的”瓶颈”。1895年以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显著加深。这一时期处于“被动附庸型开放”状态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对近代化的资金供给究竟起了何种作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明  
近10年来,香港地区与大陆均经历了若干重大的内部变化与外部冲击,香港与大陆之间也签订了一系列CEPA协议。这些内部变化、外部冲击与制度性安排必将对两地之间的贸易与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表框架出发,系统梳理了近10年来两地之间在商品贸易、服务贸易、FDI与证券投资等方面的资金流动趋势,并利用余额法估算了两地之间的其他跨境资本流动。结果表明,两地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而其他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则反映了两地之间可套利机会的变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贾怀勤  
《国际收支手册》2008年修订本将加工贸易从货物转移到服务项下,谓之曰"制造服务",本文对此作出理论上的诠释。核算口径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本文依据翔实资料进行测算。对测算结果的分析,得出影响虽然不小,但不会颠覆货物贸易平衡格局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