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1)
2023(12421)
2022(10465)
2021(9666)
2020(7781)
2019(17859)
2018(17447)
2017(33326)
2016(17802)
2015(20220)
2014(20137)
2013(20090)
2012(19126)
2011(17665)
2010(17646)
2009(16687)
2008(16797)
2007(15061)
2006(13725)
2005(13179)
作者
(51084)
(42591)
(42575)
(40365)
(27289)
(20253)
(19206)
(16424)
(16405)
(15279)
(14839)
(14336)
(13896)
(13859)
(13759)
(13232)
(12729)
(12391)
(12310)
(11894)
(11024)
(10331)
(10275)
(9769)
(9702)
(9618)
(9560)
(9373)
(8569)
(8382)
学科
(81470)
经济(81356)
管理(50880)
(46710)
(36820)
企业(36820)
中国(28915)
方法(28328)
(25507)
数学(24825)
数学方法(24652)
(24467)
银行(24321)
(22987)
(21442)
地方(20361)
(19489)
(18932)
金融(18929)
业经(18723)
(16957)
贸易(16937)
(16487)
(14400)
(14204)
制度(14172)
农业(14126)
环境(13458)
(13120)
(13052)
机构
大学(257826)
学院(256155)
(118625)
经济(116407)
研究(97467)
管理(93718)
中国(83321)
理学(78102)
理学院(77162)
管理学(76235)
管理学院(75729)
(58120)
(56854)
科学(53365)
(49123)
财经(44370)
中心(43991)
研究所(43729)
(40398)
(40352)
(39985)
经济学(38446)
北京(37324)
(35008)
经济学院(34446)
(33443)
师范(33139)
财经大学(32993)
(31982)
业大(31734)
基金
项目(159765)
科学(127351)
研究(120701)
基金(117846)
(101704)
国家(100868)
科学基金(86235)
社会(80516)
社会科(76593)
社会科学(76580)
基金项目(60686)
(59391)
教育(54499)
自然(51518)
(50781)
自然科(50298)
自然科学(50286)
自然科学基金(49429)
资助(48725)
编号(46925)
成果(39858)
(39709)
(37372)
重点(36708)
国家社会(34718)
(34602)
课题(34010)
(33231)
发展(32826)
教育部(32671)
期刊
(139818)
经济(139818)
研究(90634)
中国(61980)
(44439)
(43492)
金融(43492)
(39055)
管理(38507)
科学(35567)
学报(35074)
大学(27881)
教育(27761)
学学(26117)
农业(25112)
财经(23610)
经济研究(23182)
业经(21281)
技术(21122)
(20357)
问题(18361)
(16732)
国际(15987)
世界(15390)
(13632)
技术经济(12456)
理论(12085)
现代(11818)
(11645)
论坛(11645)
共检索到427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昕  
领券发行制度是我国近代银行业中特有的纸币发行制度,在中国近代金融史的研究中亦有其特殊地位。领券活动最初出现于晚清,民国四五年间得以广泛开展。20世纪一二十年代是领券活动逐渐制度化与成熟化的时期,领券使用的主要条款亦得以划一。到1930年代初,领券制度进入成熟发展期,因其内含的一些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在短时期内迅速衰退。1935年法币政策的强制实行成为狭义的领券活动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就其作用来看,领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对集中货币的发行权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有所收效后,其主要作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在发行竞争中用于推广本券使用的手段与方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平  
银行监理官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从晚清至抗战后期存续近40年。本文对银行监理官制度创设与变迁过程以及运作效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柴松霞  
近代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它具备四个特征:一是构建了以政府监督为主的较为科学的监管体系;二是有配套的监理官设置来保障银行监管制度的实施;三是近代银行的监管制度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四是近代中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深受西方银行理论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霖  
从清末(1884~1911年)、北洋政府(1911~1927 年)到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桂花  
本文认为作为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是指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是银行的银行 ,与一般说的国家银行有所区别。考察近代中国银行制度孕育与演进过程 ,中国银行经历了从分立特许制向复合集中制 ,进而向单一集中制演化 ,中央银行确立于由分立特许制向复合集中制转变的 1 939年 ,而不是公认的 1 92 8年。作者还从经济结构特征、意识形态变迁的角度探讨了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许文辉  
本文借鉴国际次级债市场的成熟经验,结合国内银行业自身特征及政策环境,分析认为国内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务与国债的利差基本合理,而次级债券与国债的利差偏小。在次级债的供求方面,本文预计能基本取得平衡,但次级债的投资群体需要进一步多元化,以分散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万艳丽  
长期处于银行领袖地位的近代中国银行通过不断改进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以降低经营风险,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信誉,这得益于其拥有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有力后盾。尽管"内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碧舟  张忠民  
近代中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从银行业开始起步的,主要表现为西方复式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应用。而影响华资银行会计制度变迁的两大因素分别是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并由此决定了其曲折的变迁路径:早期华资银行受市场引导,大力推行簿记改革,初显成效,但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各自为政,互不统一;在提倡“统制经济”的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华资银行会计制度的形态又渐次演变为政府主导下的部分规范、统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英  
民营银行业作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较为成功的行业,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说明:银行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银行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银行要以工业发展为基础、以信用制度、社会安定为保障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  萨日勒  
银行业的出现与发展是近代中国金融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它在近代中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银行的资金运用是银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对于银行业自身成长,抑或是工商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代中国银行业的资金运用呈现出财政寄生性、资金运作投机性和资金分布不均衡性等若干特征,并逐渐疏离于工商产业,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这些非正常特征导致了近代中国工商业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枯竭以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负面影响,反映了在传统经济环境下西方现代银行制度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一翔  
从资金流动看近代中国银行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李一翔在一个现代化国家内部,城市经济无疑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又将经济的现代化过程称作经济的城市化过程。中国自从进入近代社会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玉茹  燕红忠  付红  
新式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金融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现有文献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近代新式银行业的产生和渗透进程,新式银行业的总资力、经营业绩和内部结构的调整,银行业与其他金融组织的关系及其相对实力的发展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经济运行所需要的银行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新式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取得了支配性地位,但就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其仍然落后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半个多世纪。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福财  张荣鑫  
民营银行发展是目前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国有银行已为中国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当前缺乏竞争性、公平性的国有银行体系已难以继续扶持中国经济"调结构"的艰难转型,因此,如何评价国有银行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及不足。研究表明,唯有做好民营银行发展顶层设计,优化社会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才会从真正意义上构建一个健康和富有竞争力的银行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朱叶  
随着中国入世日趋明朗化,关于“入世”与中国银行业的话题频频见诸于报端。业内人士对中国银行的未来心存疑虑,银行的广大客户则期待着其想象中的优良服务。所有这些话题和关注有其合理面,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在银行业开放研究方面,无论是规范还是实证研究,均不能做到言之凿凿。因此,笔者虽承认“入世”这一变量究竟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多大的影响,以及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有效性的命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但同时认为这些问题的研究十分困难,实证研究尤甚,它有赖于银行业的开放速度、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配合。在中国银行业面临开放的当口,必须首先考虑中国银行业的制度选择,这是由相对封闭的中国银行体系将要逐步融入国际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