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2)
2023(6142)
2022(5131)
2021(5015)
2020(4243)
2019(9882)
2018(9564)
2017(18588)
2016(9896)
2015(11557)
2014(11375)
2013(11710)
2012(11094)
2011(10502)
2010(10383)
2009(9746)
2008(10059)
2007(9004)
2006(8163)
2005(7893)
作者
(28847)
(24011)
(23807)
(23099)
(15512)
(11496)
(10940)
(9463)
(9277)
(8673)
(8588)
(8210)
(8147)
(7844)
(7812)
(7563)
(7093)
(7023)
(6929)
(6316)
(6299)
(5972)
(5626)
(5608)
(5581)
(5505)
(5426)
(4929)
(4727)
(4720)
学科
(44086)
经济(44039)
管理(24396)
(22681)
方法(19556)
(18743)
银行(18598)
(18289)
企业(18289)
(17369)
数学(16862)
数学方法(16764)
中国(16402)
(16381)
(11833)
金融(11832)
(11075)
贸易(11063)
(10868)
(10859)
(10545)
(10137)
制度(10128)
业务(9611)
(9417)
银行制(8283)
业经(7944)
(7606)
理论(6709)
体制(6485)
机构
大学(153715)
学院(145974)
(71092)
经济(69933)
研究(58550)
中国(54589)
管理(51778)
理学(42763)
理学院(42200)
管理学(41736)
管理学院(41449)
(35249)
(34452)
科学(32059)
(30097)
财经(27655)
研究所(27184)
中心(26286)
(25455)
经济学(24695)
北京(22967)
经济学院(22198)
(21824)
(21798)
(21446)
财经大学(20840)
银行(20590)
(20529)
师范(20398)
(20257)
基金
项目(88496)
科学(70974)
基金(68750)
研究(65286)
(60235)
国家(59830)
科学基金(50371)
社会(44364)
社会科(42229)
社会科学(42220)
基金项目(35281)
自然(30861)
自然科(30160)
自然科学(30154)
自然科学基金(29669)
教育(29612)
资助(29004)
(28043)
(26408)
编号(23994)
(22519)
中国(21893)
成果(21604)
重点(20703)
国家社会(20085)
教育部(19799)
(18744)
人文(17967)
(17922)
(17645)
期刊
(77948)
经济(77948)
研究(56950)
中国(31639)
(30325)
金融(30325)
(26866)
学报(22295)
科学(22201)
管理(20083)
(18806)
大学(17235)
学学(15904)
财经(15895)
教育(14811)
(13749)
经济研究(13477)
(11782)
国际(11497)
农业(11007)
问题(10787)
世界(10246)
技术(9773)
业经(7954)
理论(7291)
技术经济(7162)
(7074)
图书(7031)
(6661)
论坛(6661)
共检索到246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  萨日勒  
银行业的出现与发展是近代中国金融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它在近代中国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主要角色。银行的资金运用是银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无论对于银行业自身成长,抑或是工商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代中国银行业的资金运用呈现出财政寄生性、资金运作投机性和资金分布不均衡性等若干特征,并逐渐疏离于工商产业,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这些非正常特征导致了近代中国工商业资金短缺、农村金融枯竭以及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负面影响,反映了在传统经济环境下西方现代银行制度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平  
银行监理官制度是近代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从晚清至抗战后期存续近40年。本文对银行监理官制度创设与变迁过程以及运作效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一翔  
从资金流动看近代中国银行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李一翔在一个现代化国家内部,城市经济无疑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又将经济的现代化过程称作经济的城市化过程。中国自从进入近代社会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城市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昕  
领券发行制度是我国近代银行业中特有的纸币发行制度,在中国近代金融史的研究中亦有其特殊地位。领券活动最初出现于晚清,民国四五年间得以广泛开展。20世纪一二十年代是领券活动逐渐制度化与成熟化的时期,领券使用的主要条款亦得以划一。到1930年代初,领券制度进入成熟发展期,因其内含的一些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在短时期内迅速衰退。1935年法币政策的强制实行成为狭义的领券活动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就其作用来看,领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对集中货币的发行权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有所收效后,其主要作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在发行竞争中用于推广本券使用的手段与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赵雨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对跨境金融风险传染缺乏有效监测手段,跨境金融联系已成为危机信息缺口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4—2016年信贷统计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测度和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跨境联系,以及国际银行业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金融稳定性逐步增强,对冲击的敏感性降低。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合作的加深,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间跨境联系愈发紧密,但不同时期银行跨境联系存在结构性变化。受地缘因素等影响,国际银行业网络结构呈现出地理区域化特征,且该趋势不断增强,而危机发源地或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及地区在跨境金融联系中往往表现出特殊性,国际影响力下降,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金融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荣年  牛慕鸿  
近年来,商业银行经历着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的减少和非利息业务的上升。非利息收入在收入结构中占的比重大大提升。本文以14家商业银行1996-2005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中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规模与银行特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业务规模与银行资产规模、净利差收入、资本比率、人员规模负相关,与信用风险正相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玉茹  燕红忠  付红  
新式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金融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现有文献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近代新式银行业的产生和渗透进程,新式银行业的总资力、经营业绩和内部结构的调整,银行业与其他金融组织的关系及其相对实力的发展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经济运行所需要的银行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新式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取得了支配性地位,但就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其仍然落后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半个多世纪。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红  
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空间分布及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分析 ,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很高 ,其他商业银行所占份额很低 ;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过高 ,这种因外生的原因造成的过高的集中度妨碍了竞争 ;国有银行的空间分布不符合诺思分布线 ,完全是一种行政科层分布 ;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高 ,且多属行政性壁垒。因此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一种金融抑制下的垄断结构。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必须从市场结构入手 ,才能提高银行业的市场绩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俐俐  
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述论张俐俐世纪之交,旅游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国际旅游如火如荼,国内旅游热浪沸腾。旅游业随之成为当代中国最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一门新的科学和前沿课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论是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江满情  
中国工商管理协会是近代中国研究和推广科学化管理最早和最主要的专门机构,它的设立与科学化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日内瓦国际科学管理协会的号召,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着力提倡与组织密切相关;在组织上以"期政府与工商界切实合作,而学理与事实得以兼顾"为基本原则;在事业方面主要在于研究、发表及实施改良科学管理方法。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管理科学化起了积极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涛  
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初中国银行业近代化因素的分析,肯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进步作用,从中得出一些对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有益的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本文使用广义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7~2013年68家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盈利能力效率和业务扩张效率。研究发现,股份制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最高,外资银行最低。不同银行对不同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同,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金融深化程度、市场结构及银行规模有利于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经济发展与银行稳定性具有负效应。各家银行仍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仍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冲  
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即在对环保领域或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或客户积极予以信贷支持的同时,对环保不达标企业拒贷或收回已发放贷款。绿色信贷将履行社会责任和创造股东价值有机结合,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向深入,对绿色信贷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永臻  
银行业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打造国家金融安全体系的核心是银行产业组织效率的提升。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银行业应该在对外资开放的同时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