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6)
- 2023(4222)
- 2022(3450)
- 2021(3531)
- 2020(2855)
- 2019(6793)
- 2018(6601)
- 2017(12522)
- 2016(6599)
- 2015(7749)
- 2014(7500)
- 2013(7868)
- 2012(7394)
- 2011(7123)
- 2010(6729)
- 2009(6237)
- 2008(6123)
- 2007(5077)
- 2006(4470)
- 2005(4285)
- 学科
- 济(34797)
- 经济(34774)
- 方法(17830)
- 数学(17069)
- 数学方法(17004)
- 管理(14532)
- 业(12604)
- 中国(11935)
- 贸(10495)
- 贸易(10488)
- 易(10390)
- 企(8978)
- 企业(8978)
- 农(6766)
- 财(6057)
- 银(5808)
- 银行(5807)
- 融(5695)
- 金融(5694)
- 行(5693)
- 制(5591)
- 关系(5557)
- 出(5432)
- 业经(4681)
- 环境(4598)
- 学(4512)
- 口(4488)
- 出口(4487)
- 出口贸易(4487)
- 发(4303)
- 机构
- 大学(101115)
- 学院(96119)
- 济(55277)
- 经济(54675)
- 研究(41009)
- 中国(35229)
- 管理(34600)
- 理学(29559)
- 理学院(29233)
- 管理学(28839)
- 管理学院(28667)
- 财(23293)
- 京(21981)
- 科学(20422)
- 所(20380)
- 经济学(20071)
- 财经(19324)
- 研究所(18546)
- 经济学院(18219)
- 经(18064)
- 中心(17721)
- 北京(15037)
- 财经大学(14852)
- 院(14431)
- 融(13087)
- 金融(12957)
- 科学院(12717)
- 研究中心(11921)
- 农(11920)
- 范(11439)
- 基金
- 项目(62613)
- 科学(50661)
- 基金(50284)
- 研究(45734)
- 家(44313)
- 国家(44087)
- 科学基金(37101)
- 社会(32801)
- 社会科(31419)
- 社会科学(31416)
- 基金项目(24854)
- 资助(22640)
- 自然(21994)
- 自然科(21543)
- 自然科学(21538)
- 自然科学基金(21214)
- 教育(20374)
- 省(18232)
- 划(17689)
- 中国(17654)
- 部(16685)
- 国家社会(15861)
- 编号(15289)
- 教育部(14771)
- 重点(14423)
- 发(13234)
- 人文(13118)
- 成果(13089)
- 社科(12852)
- 重大(12797)
共检索到150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争平
1980年代以来,吴承明先生曾多次强调经济史研究中计量方法的重要性,他希望在有关经济史的研究中"凡是能够计量的,尽可能作些定量分析"。①计量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史研究中更好地展开横向的国际比较和区际比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纵向的异时段比较,可以使我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所谓市场整合,应该是指各地要素价格相等,或趋同。这并不符合近代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近代中国市场的区域性价格差异明显,而且没有证据证明其有缩小差距的趋同趋势。就中国近代货币市场而言,各地货币标准紊乱,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分割性。市场的分割表现为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基础上的分割,更表现为行政性分割。此外,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也是造成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对1921年1月至11月上海、汉口、镇江、苏州四城市旬平均银拆和洋厘数据,以及1921年1月至1922年12月上海和苏州两城市的旬平均银拆和洋厘数据的相对价格和离散系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表明:即使是在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大城市之间,货币价格仍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对于1932-1937年上海、汉口、宁波、杭州、重庆等五城市年平均月息的相对价格和离散系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也无法得出市场整合的结论。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货币市场 整合 分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宏展 岳海峰
本文首先对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本位的演变作了梳理和总结,接着分析了中国货币本位未能过渡到金本位的危害和原因,最后总结了相应启示。
关键词:
货币本位 演变 近代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昭 邓颖杰
近代中国货币供应量等与货币有关的数据,是分析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传导作用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货币乘数公式,在罗斯基教授和刘巍教授估算的货币供应量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补充了1887-1909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使近代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样本长度达到50年,并且根据货币层次的划分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确保所估算的数据有较高的可信度;分析相关要素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相关要素对1887-193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本文认为,通过货币乘数公式中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等数据得出的1887-1909年的近代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数据是可靠的,并且影响1887-1935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主要有:出口、华侨汇款、国际银价以及经济景气程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巍
对中国GDP的估算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巫宝三先生和刘大中先生的工作为起点。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项工作,有人做了个别年份的时点估算,有人做了短时间序列估算。刘佛丁、王玉茹二位先生撰文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到1997年为止,不完全连续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伟
现代货币发行法制发起于西方,先后经历了自由发行、集体发行到独占发行的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不同色彩的政治经济历史。近代中国全面仿制西方,与其他部门法制类似,货币金融制度也以几乎完全相同的路径完成了从无序到管制,最终解体的历史变迁。这一变迁过程所承载的历史事实与经验当然不能被简单否定、封存,其所蕴含的讨论价值应该常读常新。
关键词:
管制 失控 近代中国 货币发行法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本文对近代中国(1927—1936年)的宏观货币需求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考察。其主要内容包括:(1)对近代中国货币需求理论函数得以运行的前提假设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抽象。(2)建立了1927—1936年中国货币需求理论函数。(3)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该理论函数做了实证,用Beta系数分析了各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用双对数回归方程考察了货币需求量对各解释变量的弹性
关键词: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计量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明国 郭峰
本文提出了价飚假说、中等收入水平抑制-政府主导投资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非均衡动态经济增长模型,通过该模型本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漏损进行了估算,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关注的"五大内容"。笔者认为,(1)理解宏观经济运动中的货币漏损,是理解中国货币之谜的关键;(2)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水平抑制,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减弱,大幅扩张的货币在宏观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预期收益率下降趋势下,大量以银行存款的形式沉淀下来;(3)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增长,虽然有力地推动了当期GDP的增长,但一方面带来了增量货币的漏损,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存量货币的漏损;(4)货币在中国当前的资源性功能尚在,但呈弱化趋势;(5)巨量货币以定期存款形式成为银行系统的沉重负担,银行为了对冲巨额存款带来的利息负担,不惜将资金借贷于虚拟经济,形成新的货币漏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贞
中国货币供应是否为导致中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此次研究。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宏观经济、货币金融学相关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具体分析框架,就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为导致中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具体影响路径展开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为中国保持物价稳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向量自回归 中国 货币 物价 影响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近代中国国民消费需求总额估算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东刚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城乡居民个人消费需求的长期统计资料十分缺乏,唯一的一次横截面资料是巫宝三等先生所著《中国国民所得》一书中对1933年国民消费需求的调查统计,该书并运用北平生活费指数加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近代中国农业投资的估算与分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张东刚相对于近代导向生产部门而言,传统生产部门或曰旧式生产部门的投资是指对非采用机械和动力的农业、手工业(包括手工矿业)和旧式交通运输业(如木帆船运输、人畜力运输)等领域的投入。本文主要分析近代中国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偏离程度进行了估算。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符合稳定货币政策规则要求。标准泰勒规则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泰勒规则原式及稳定货币政策规则最低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存在负的利率缺口,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缺口并不是稳定的,更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存在着长期偏误。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合理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利率偏离 政策偏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建军
未观测货币是民间借贷、非正规金融与未观测经济活动吸收或释放的货币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一定的影响。掌握未观测货币的规模,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未观测因素产生的干扰程度做出大致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基于货币吸收分析方法和最新GDP修正数据,对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的未观测货币规模进行估算。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侧重于分解货币吸收的非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货币规模。实证结果显示,未观测货币总量呈现周期性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未观测货币释放规模较大,而在此时点前后,吸收规模较大;它的政策意义在于,将未观测货币纳入货币供给统计分析框架体系,可以判断经济运行周期的时点边界,增强货...
关键词:
未观测货币 非经济增长因素 货币吸收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超云 牛霖琳
本文在DSGE模型框架下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进行了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规则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提供了货币规则随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演化的证据。本文发现数量规则比利率规则在整体上更能解释中国的货币政策,但是利率规则的解释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提高,此外在利率规则中加入货币因素能显著提高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则 DSGE 贝叶斯方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超
基于国际上货币错配测度指标,文章提出ACMAQ指标体系,并用这指标体系测度、比较和评估了中国目前总体货币错配并判断其趋势。中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绝对量和相对量均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由于在短期内处于一种净外币资产状态,这种财富缩水还不至于引起债务危机与货币危机,无需过高估计后果的严重性。总体来说,中国货币错配在短期内会继续加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