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3)
2023(14928)
2022(12765)
2021(12373)
2020(10315)
2019(24362)
2018(23905)
2017(45960)
2016(24689)
2015(28454)
2014(28314)
2013(27593)
2012(25097)
2011(22768)
2010(23001)
2009(21347)
2008(19856)
2007(17189)
2006(14973)
2005(13424)
作者
(68483)
(56688)
(56277)
(53757)
(36091)
(27051)
(25684)
(22224)
(21744)
(20251)
(19382)
(19013)
(17977)
(17732)
(17633)
(17322)
(16858)
(16523)
(16152)
(16146)
(14084)
(13833)
(13646)
(12814)
(12645)
(12610)
(12489)
(12353)
(11371)
(11050)
学科
(98273)
经济(98169)
管理(67785)
(65103)
(54508)
企业(54508)
方法(47906)
数学(42677)
数学方法(41995)
中国(33978)
(28056)
金融(28053)
(26464)
银行(26431)
(25521)
(24745)
(24020)
业经(21217)
(19942)
(19832)
贸易(19814)
(19380)
(19243)
地方(19223)
理论(17985)
农业(16556)
(15726)
财务(15648)
财务管理(15621)
(14864)
机构
大学(347241)
学院(340943)
(140641)
经济(137715)
管理(135718)
理学(117939)
理学院(116674)
研究(114779)
管理学(114416)
管理学院(113831)
中国(91996)
(74261)
科学(68792)
(62493)
(56226)
中心(53137)
研究所(51539)
财经(51064)
(49924)
业大(48259)
北京(47955)
(46801)
(46634)
(45508)
师范(45150)
经济学(43433)
(41546)
经济学院(39237)
(39184)
农业(39005)
基金
项目(233767)
科学(184509)
研究(173009)
基金(170630)
(147557)
国家(146374)
科学基金(126331)
社会(109293)
社会科(103774)
社会科学(103744)
基金项目(89559)
(88853)
自然(81499)
教育(80910)
自然科(79719)
自然科学(79704)
自然科学基金(78254)
(75680)
资助(72229)
编号(70255)
成果(57850)
(52694)
重点(52127)
(49152)
(48736)
课题(48733)
大学(46028)
教育部(45884)
创新(45334)
国家社会(44984)
期刊
(145628)
经济(145628)
研究(105490)
中国(66825)
学报(51092)
管理(49463)
科学(47877)
(45413)
(45089)
教育(44877)
(40868)
金融(40868)
大学(40456)
学学(36806)
农业(31529)
技术(29595)
经济研究(24827)
财经(24721)
业经(22279)
(21180)
图书(18705)
问题(18468)
(17003)
理论(16832)
技术经济(16428)
统计(15866)
科技(15825)
(15811)
实践(15205)
(15205)
共检索到502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韩淑娟  
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具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既有外源融资,也有内源融资。依据主要融资渠道之不同来区分,大体可概括为捐资兴学型、学费主体型、政府资助型和以产养学型四种主导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秋蓉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曾经出现了不少办学成功的私立大学。它们成功的办学经验,如校长矢志兴学、克己奉公的境界与品质,厉行考纪与淘汰制的教学与管理,全方位、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的办学方略,立足于社会现实需要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等,值得当代民办高等学校借鉴。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牧  阿曾沼明裕  
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规模扩张任务主要由私立大学承担。在学费收入及政府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日本私立大学开始通过向资本市场借贷的方式来筹措部分办学经费。日本私立大学的借贷融资至今已大致经历了贷款规模膨胀期、还贷危机治理期及贷款融资稳定期等三个发展阶段。现在,借贷资金仍然是日本私立大学的重要财源之一。长期的制度建设和有效的治理,已使日本私立大学的借贷融资,无论是贷款规模还是贷款资金来源的构成均趋向稳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九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承先  韩淑娟  
私立大学是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得益于多元化融资,而多元融资的成功实施与当时社会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国  
办学资源是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生命线"。为获取办学资源,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加强了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间的互动。在争取资助的过程中,除自身办学水准外,学界派别、权力政治对办学资源的获取有着重要影响。私立南开大学虽属个案,但它反映了在特殊背景之下,学界派别、权力政治事实上成为左右近代中国私立大学资源获取的重要因素,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资源获取实属艰辛和不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继轩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近代卷)全景式再现中国百年近代社会变革中私立教育跌宕起伏、绵延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国近代私立教育从"近世时期(1840—1911年)"到"近代时期(1911—1949年)"走过了"书院—新式学堂—私立学校"的转型发展阶段。晚清官学的沉沦与私学书院的衰落和清末传统私立教育向近代私立教育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的近代私立学校的设立与变革,近代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嬗变;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三大专题展示了百余年来近代民办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探寻中国近代私立教育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近代私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揭示近代私立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仅对深化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健康规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咨询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福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鲍健强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日本政府在私立大学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私立大学的经费 ,包括学生的学费和经济负担等 ,以及日本私立大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特点 ,最后 ,根据日本私立大学发展的经验 ,提出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鹏  逯元堂  金坦  孙钰如  
基于《全国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按照融资渠道差异,将我国POPs控制重点工程项目划分为污染减排项目、废物处置项目、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技术替代项目、监督管理项目,并对五类项目的融资渠道及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小会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历届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法令法规,其中多个法规与私立图书馆密切相关。包括对私人捐赠图书(馆)的制度性保障措施。正是在这样一种法制环境下,私立图书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历史事实值得关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京滨  
本文通过对永利化学股份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结构的分析,探讨了企业在外部资金约束下的金融创新模式。第一,在永利创立的初期阶段,股份筹资举步维艰,资金主要来自久大精盐和金城银行;久大精盐发挥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的作用,承担了信用风险;第二,处于企业发展阶段的永利制碱,虽然资金还依赖于久大精盐和金城银行,但久大精盐以"债转股"的形式化解了对永利制碱的债权,扩大了企业的资本金规模;第三,在永利化学阶段,企业发展方向不得不与国防工业挂钩,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由6家银行组成的贷款银团并承购其公司债,开始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因此,可以说永利是由其兄弟企业创造出来的,是"企业创造企业"的典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  边娇  
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中西方文化中的通识教育思想都比较古老。由西方学者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在通识教育中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文与科学素养较高的人。由李佳撰写的《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之下,作者在已有通识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考察了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幸  姜星海  
日本私立大学数量约占日本大学总数的四分之三,就读学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80%,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布局中占有着较大的比重。这种格局的形成有其战前的历史渊源,也受到战后日本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这两所“私立双雄”,代表了传统私塾和法律学校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对日本国民整体的塑造功能非常明显。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私立大学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大量私立大学得到创办,招生人数也逐步增多。日本政府对私立大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加强私立大学与地方的联系,突出私立大学的实学取向。现在,日本绝大多数私立大学已经不再追求“大而全”的办学格局,转而追求“小而精”的办学风格,从而和国立、公立大学形成了差序办学格局。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可以从中获得相当多的借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构建起一个差序而稳定的办学格局,从而促成其各自健康地发展,同时应当吸取日本的经验,预防转型期出现的一些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萍  
中国现代意义的私立大学出现在20世纪初期,由于"最初办大学的人有现代的眼光",一开办就直接与现代教育接轨,故具有很高的起点。以南开大学为例,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军阀政治与政党政治交替之际,私立大学内部职权与政府、学术、市场之间存在多重互动的复杂关系:在影响私立大学内部职权系统的各种权力因素中,学术权力影响最大,市场权力次之,政府权力的影响则相对要小得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