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4)
- 2023(11182)
- 2022(9299)
- 2021(8578)
- 2020(6966)
- 2019(15782)
- 2018(15099)
- 2017(28828)
- 2016(15095)
- 2015(16918)
- 2014(16630)
- 2013(16662)
- 2012(16000)
- 2011(14577)
- 2010(14832)
- 2009(14062)
- 2008(13555)
- 2007(11984)
- 2006(10842)
- 2005(10368)
- 学科
- 济(70950)
- 经济(70884)
- 管理(44885)
- 业(43493)
- 企(34157)
- 企业(34157)
- 中国(31076)
- 融(27044)
- 金融(27043)
- 银(25300)
- 银行(25292)
- 财(24628)
- 行(24483)
- 方法(23152)
- 地方(21535)
- 数学(20698)
- 数学方法(20622)
- 农(19081)
- 制(16390)
- 业经(15977)
- 务(15818)
- 财务(15793)
- 财务管理(15752)
- 贸(15424)
- 贸易(15405)
- 企业财务(15189)
- 易(15027)
- 农业(13249)
- 发(12098)
- 中国金融(11404)
- 机构
- 学院(211914)
- 大学(210327)
- 济(101781)
- 经济(99975)
- 研究(81302)
- 管理(76109)
- 中国(71517)
- 理学(63339)
- 理学院(62605)
- 管理学(62009)
- 管理学院(61590)
- 财(51001)
- 京(46093)
- 科学(43328)
- 所(40858)
- 财经(38427)
- 中心(37856)
- 研究所(36300)
- 经(34999)
- 经济学(33734)
- 江(31688)
- 农(31021)
- 北京(30671)
- 经济学院(30384)
- 院(28842)
- 财经大学(28529)
- 范(27412)
- 师范(27180)
- 州(26213)
- 融(25136)
- 基金
- 项目(129994)
- 科学(103284)
- 研究(100454)
- 基金(95380)
- 家(81646)
- 国家(80959)
- 科学基金(69058)
- 社会(67332)
- 社会科(64233)
- 社会科学(64221)
- 基金项目(48825)
- 省(48289)
- 教育(44033)
- 划(40733)
- 资助(39678)
- 自然(39564)
- 编号(39495)
- 自然科(38639)
- 自然科学(38632)
- 自然科学基金(37969)
- 发(34390)
- 成果(33493)
- 部(30156)
- 重点(29687)
- 国家社会(29291)
- 发展(28897)
- 展(28439)
- 课题(28336)
- 中国(27467)
- 创(27450)
- 期刊
- 济(118456)
- 经济(118456)
- 研究(75637)
- 中国(49614)
- 财(41776)
- 融(39740)
- 金融(39740)
- 农(30194)
- 管理(29702)
- 科学(27092)
- 学报(26694)
- 大学(21352)
- 教育(20975)
- 经济研究(20859)
- 农业(20246)
- 财经(20108)
- 学学(20024)
- 业经(17695)
- 经(17380)
- 技术(16536)
- 问题(15259)
- 贸(14442)
- 国际(14017)
- 世界(13712)
- 业(11130)
- 会计(10824)
- 技术经济(10371)
- 理论(9651)
- 经济问题(9617)
- 财会(9565)
共检索到354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燕红忠
金融是现代国家能力的主要体现,而公债将国家财政和金融发展联系起来,推进了金融革命和经济转型。文章基于近代中国的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的资料,探讨了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现代金融体系转变与成长的演进路径以及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研究表明:(1)金融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始于政府财政体制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新式银行和公共债务市场到私人融资和资本市场,再到完备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综合发展的演进路径;(2)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既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成长,又决定了其发展水平;(3)虽然金融的现代化转变已经启动,新式银行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公共债务支配的时期,以股...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政府债务 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政府公债的发行开辟了政府动员国民储蓄的新时代,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事实上,公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当时的金融市场,成为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储蓄存款的保证、银行放款的抵押品、金融业的投资筹码以及维护经济稳定的筹码;公债的交易也推动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利率对公债价格没有解释力。这说明政府公债还没有完全与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公债价格应该还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或制约。1921年和1932年的公债整理对债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公债收益率的下降则是理性的回归。而法币改革则使政府摆脱了公债的财政制约。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政府公债 利率 金融市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长伟 姚会元
1912-1936年,民国政府的内债政策出现了"路径依赖",连续出现内债违约,并于1921年、1932年、1936年相继进行了内债整理。三次整理方案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理性的表现是稳固债信,收回权益,减轻财政负担;非理性的一面是对持券人利益的掠夺,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加强,对社会资源抽取能力的强化。历次内债整理之后,银行业逐渐远离了政府公债,走向了支持工商业发展的道路,政府的债信也逐步丧失,最终通过外部因素打破了原有的路径依赖。近代中国政府的债务整理案为当今中国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教训与借鉴。
关键词:
内国公债 内债整理 民国时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虎斌
文章以政府债务对银行贷款的挤占率作为门槛变量,运用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当挤占率低于25.8%时,新增政府债务呈现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可以拉动居民消费并促进经济循环;当挤占率超过25.8%时,政府债务表现为税收效应、挤出效应和房奴效应,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并阻碍经济循环。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维持政府债务规模与当地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之间的平衡,才能保证地方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晋文
1913—1926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以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既肯定其积极作用,也指出不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锡良 李秋婵
在考虑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门槛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也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相对较低;而一旦地方政府规模超过最高"门槛值",地方政府较难通过金融市场来缓解债务压力。因此,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应将债务控制在一定适度范围内,并加强债务风险管控能力。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 适度规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庞晓波 李丹
文章在梳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财政-金融"一体的框架探究了两者的具体作用机制,并通过敏感度分析与财政反应函数分析了这一机制与财政政策调整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主要通过"筹资能力"1影响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无论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动态调整均表现出改善政府融资环境的积极效应,且不易受财政政策冲击,可缓解经济景气变化所引起的政府债务风险长期均衡波动,实现对周期性风险波动的主动防控。同时,结合我国初现"财政疲劳"的现实,金融市场发展有助于实现财政调整的良性
关键词:
政府债务风险 金融市场发展 财政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庞晓波 李丹
文章在梳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经济-财政-金融"一体的框架探究了两者的具体作用机制,并通过敏感度分析与财政反应函数分析了这一机制与财政政策调整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主要通过"筹资能力"1影响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无论是长期均衡还是短期动态调整均表现出改善政府融资环境的积极效应,且不易受财政政策冲击,可缓解经济景气变化所引起的政府债务风险长期均衡波动,实现对周期性风险波动的主动防控。同时,结合我国初现"财政疲劳"的现实,金融市场发展有助于实现财政调整的良性循环,扩大政策回旋空间,缓解潜在风险波动。此外,历史上较大危机后,我国不同财政防范措施造成了政府债务风险短期波动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政府债务风险 金融市场发展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扶小兰
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诸方面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固然,近代经济的发展是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潮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是其重要动因;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而历届政府对社会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亦是社会教育产生并日臻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社会教育 政府因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关永强 赵雪莹
近代中国的中央统计机关和政府统计体系建设始于1907年成立的清末宪政编查馆统计局,经过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初期的起伏和停顿,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成立后,才真正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机构体系和具备较好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相关法规和工作规范也日趋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统计调查成果,为我们从事近代中国经济研究留下了重要的资料。本文较全面地梳理了近代中国中央统计机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政府统计机构体系、人员管理、制度规章和主要工作实践的推进情况,以期能够深化我们对近代政府统计数据及其产生背景的认识,提升我们征引和修正近代统计数据的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波 柯华
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近代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作用角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上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以及政府管理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混乱。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政府管理 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冼国明 冷艳丽
本文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和FDI在我国各省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和FDI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三者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发展的高值集聚区多是我国FDI的低值集聚区,而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发展的低值集聚区多是我国FDI的高值集聚区。基于此,通过进一步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发展对我国FDI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发展均对我国FDI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并且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之间还存在着交互作用,会加强彼此...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涛 张常青
选取金融发展水平、财政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指标,对26个省份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并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存在门限效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限也越高,一旦超过门限值,地方政府很难通过融资来缓解债务,地方政府可依据金融发展水平来调控债务规模。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地方政府债务 面板门限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曾莲 郝佳赫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2003~2015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交叉项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随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程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会相应增多,且金融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对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在实践中,因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代表地区经济及金融水平朝良好方向发展,故我们不能通过抑制两者正向发展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所以要重点坚持"调结构"的举措,在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展第三产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得以有效控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史亚荣 赵爱清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会显著促进地区金融发展,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但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在举债融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方政府债务带动金融资源配置的效果较弱。金融发展落后地区必须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方能增强地方政府债务的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