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3)
2023(7100)
2022(5978)
2021(5766)
2020(4665)
2019(10524)
2018(10215)
2017(19374)
2016(9904)
2015(11254)
2014(10510)
2013(10247)
2012(9212)
2011(8572)
2010(8221)
2009(7950)
2008(7659)
2007(6428)
2006(5820)
2005(5431)
作者
(25388)
(21123)
(20850)
(20143)
(13393)
(9977)
(9500)
(8186)
(8015)
(7336)
(7334)
(6992)
(6689)
(6654)
(6566)
(6462)
(6293)
(6071)
(6035)
(5722)
(5213)
(5055)
(4873)
(4781)
(4775)
(4734)
(4656)
(4457)
(4182)
(4125)
学科
(39568)
经济(39527)
管理(22949)
(20613)
(17886)
银行(17741)
方法(17734)
(16559)
数学(16232)
数学方法(16141)
(15830)
企业(15830)
中国(15408)
(15124)
(11630)
贸易(11617)
(11456)
(10699)
金融(10697)
(10281)
(9652)
制度(9649)
业务(9328)
(8417)
银行制(8072)
业经(7652)
(6669)
农业(6435)
关系(6356)
环境(6304)
机构
大学(132808)
学院(131888)
(64840)
经济(63882)
研究(49040)
管理(48048)
中国(46571)
理学(40557)
理学院(40137)
管理学(39647)
管理学院(39399)
(29151)
(28315)
科学(25543)
(23587)
财经(23560)
中心(22734)
经济学(22512)
(21790)
研究所(21478)
经济学院(20311)
(20030)
(19318)
银行(19197)
北京(18343)
财经大学(17896)
(17811)
(17802)
(17287)
(16118)
基金
项目(85613)
科学(68654)
基金(65234)
研究(65227)
(56319)
国家(55941)
科学基金(47953)
社会(44463)
社会科(42379)
社会科学(42373)
基金项目(33003)
教育(29808)
(29440)
自然(28342)
自然科(27746)
自然科学(27739)
资助(27450)
自然科学基金(27268)
(25813)
编号(25278)
(20750)
成果(20526)
中国(20291)
国家社会(20017)
重点(19546)
(18873)
教育部(18492)
(18085)
人文(17410)
课题(17377)
期刊
(68156)
经济(68156)
研究(46816)
(28347)
金融(28347)
中国(26623)
(21156)
(18200)
管理(17897)
科学(17506)
学报(16691)
经济研究(13309)
大学(13167)
财经(12424)
教育(12393)
学学(12386)
农业(11322)
(10766)
(10642)
国际(10393)
业经(9778)
技术(9516)
世界(9330)
问题(8872)
(6772)
理论(6292)
(5977)
论坛(5977)
技术经济(5891)
统计(5727)
共检索到210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立场  
中华汇业银行1917~1918年,在出卖东北地区大量主权的条件下,段祺瑞执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公开和秘密的借款协议,史称"西原借款"。为经办日本对华"西原借款"的汇兑等业务,1917年8月,中方股东代表和日方股东代表日本兴业、朝鲜及台湾三家银行总裁在东京签订《中日合办中华汇业银行约规》。1918年2月,中华汇业银行(ExchangE Bank of china)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立场  
1921年5月,上海华商银行公会机关报《银行周报》刊载了《中外合办银行之将来》一文,概要梳理了晚清以来中外合办银行的发展轨迹:"吾国与外人合资创办银行,自华俄道胜银行始,……民国以来,中外合办之银行,接踵而起,……其与法国合办者,前有中法实业银行,近有中法振业银行;其与日本合办者,以中华汇业银行为其著,……其与美国合办者,则有中华懋业银行;其与意大利合办者,则有华义银行与震义银行。此外尚在酝酿中者,有中英合办银行之说,有中比合办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漫步在上海外滩,可以看到一座带穹顶的教堂式大楼,门口两只狮子雕像,威严地守卫着。这就是1923年建成开业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这幢当时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之间最华贵的建筑,不禁让人们追忆汇丰银行在近代中国扩张的历史。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柴松霞  
近代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银行监管制度,它具备四个特征:一是构建了以政府监督为主的较为科学的监管体系;二是有配套的监理官设置来保障银行监管制度的实施;三是近代银行的监管制度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四是近代中国银行的监管制度深受西方银行理论的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陶宏伟  刘维奇  杨志勇  
押汇是一项基于汇兑的融资业务,作为近代中国银行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它的成长推动了国内外贸易行业和金融业务的发展。文章在宏观研究视角下,以晚清时期、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政府时期为核心阶段,运用量化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析近代中国银行押汇业务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规范的制度构建,并对山西合盛元票号日本神户分号最早押汇业务进行微观考证,以求大致还原清末民国80余年押汇业务的动态演变历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健  
从晚清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历经近40年,伴随着立法变革的整个过程,职能逐渐趋于完善。从仅在某些银行条例的部分具体条文中体现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进步到专门的中央银行行政法规,再到《中央银行法》单行法的制定以及随后具体的行政配套实施办法,本文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中央银行发展的轨迹:由复合式向单一式的演变、三大基本职能的逐步完善、缺乏独立性以及法规实施的滞后性。中央银行的这些特点对其职能的发挥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翔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银企之间的关系是相生相息、密不可分的.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成分,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与新式产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不密切逐步变得密切起来的演进过程,并在两者发展形成一定程度集中的基础上,出现了初步的溶合趋势,从而对中国工业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霖  
从清末(1884~1911年)、北洋政府(1911~1927 年)到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权结构与组织形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推动了中央银行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昕  
领券发行制度是我国近代银行业中特有的纸币发行制度,在中国近代金融史的研究中亦有其特殊地位。领券活动最初出现于晚清,民国四五年间得以广泛开展。20世纪一二十年代是领券活动逐渐制度化与成熟化的时期,领券使用的主要条款亦得以划一。到1930年代初,领券制度进入成熟发展期,因其内含的一些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在短时期内迅速衰退。1935年法币政策的强制实行成为狭义的领券活动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就其作用来看,领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对集中货币的发行权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有所收效后,其主要作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在发行竞争中用于推广本券使用的手段与方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杜恂诚  
一、中国新式银行产生伊始,即从属财政需要一说起中国近代化的失败原因,人们往往立即会想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主义的阻挠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事实上,光在这一层面上寻找原因是远远不够的,以19世纪下半叶日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言,它也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之苦,新兴的资本主义也曾遇到封建主义的阻挠,三井、三菱等财阀也带有浓厚的“权力转化为资本”的色彩,但是日本很快发展成一个世界强国。所以,我们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试图从财政和银行的关系来看近代中国经济体制上的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桂花  
本文认为作为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是指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是银行的银行 ,与一般说的国家银行有所区别。考察近代中国银行制度孕育与演进过程 ,中国银行经历了从分立特许制向复合集中制 ,进而向单一集中制演化 ,中央银行确立于由分立特许制向复合集中制转变的 1 939年 ,而不是公认的 1 92 8年。作者还从经济结构特征、意识形态变迁的角度探讨了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巫云仙  
在近代中国100多年金融制度的变革中,汇丰银行在客观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成立和发展壮大突破了原有金融体制的约束,成为近代中国多元化金融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洋行、钱庄和买办等中介组织和个人,建立了中外贸易间接融资体制;积极介入权益角逐,垄断近代中国的内外债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的变革体现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特征,是各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既要看到汇丰银行唯利是图的本性,也要具体分析其在近代中国金融制度变革中的客观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英  
民营银行业作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发展较为成功的行业,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说明:银行须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性,银行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银行要以工业发展为基础、以信用制度、社会安定为保障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崔文生  刘巍  
本文搜集汇总了近代中国1910—1936年的银行资本额,用数量分析方法证实了近代中国银行总资本额是影响货币量M1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证实了银行资本规模是市场中货币需求的客观要求。本文采用货币化程度的国际比较方法考察了这一时段内近代中国银行业规模适当与否,近代中国与同时代的日本、美国和英国的货币化比率比较结果说明,近代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尚嫌不足,远不是"畸形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仲明  杨晋丽  杜辉  
近代中国被动开放银行业,政府无力尽监管之责,外资银行一旦经营失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而现在银行业全面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有全面和清醒的认识。全面开放并不是放任,监管也不意味着制约,要在开放中不断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