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3)
- 2023(8766)
- 2022(6893)
- 2021(6434)
- 2020(5463)
- 2019(12340)
- 2018(11963)
- 2017(22708)
- 2016(11992)
- 2015(13632)
- 2014(13189)
- 2013(13407)
- 2012(12284)
- 2011(10980)
- 2010(10946)
- 2009(10580)
- 2008(10771)
- 2007(9475)
- 2006(8363)
- 2005(8049)
- 学科
- 业(71380)
- 企(67681)
- 企业(67681)
- 济(64009)
- 经济(63934)
- 管理(53199)
- 方法(27544)
- 业经(25404)
- 财(22644)
- 农(20954)
- 数学(20215)
- 数学方法(20151)
- 务(17924)
- 财务(17920)
- 财务管理(17911)
- 中国(17150)
- 企业财务(16964)
- 农业(15486)
- 技术(15137)
- 策(13667)
- 制(13360)
- 划(12953)
- 贸(12923)
- 贸易(12915)
- 易(12670)
- 和(12034)
- 企业经济(11834)
- 体(11443)
- 经营(10981)
- 技术管理(10254)
- 机构
- 学院(183143)
- 大学(178856)
- 济(91609)
- 经济(90556)
- 管理(76153)
- 理学(65201)
- 理学院(64650)
- 管理学(64214)
- 管理学院(63860)
- 研究(59846)
- 中国(50788)
- 财(41556)
- 京(37074)
- 财经(33347)
- 科学(30675)
- 经(30524)
- 经济学(29057)
- 所(29025)
- 农(27042)
- 经济学院(26306)
- 江(26164)
- 中心(26060)
- 研究所(25855)
- 财经大学(24584)
- 北京(23831)
- 商学(23474)
- 商学院(23257)
- 业大(21683)
- 经济管理(21612)
- 农业(21190)
- 基金
- 项目(113979)
- 科学(93408)
- 研究(87508)
- 基金(87378)
- 家(74351)
- 国家(73670)
- 科学基金(65424)
- 社会(60909)
- 社会科(57966)
- 社会科学(57954)
- 基金项目(45438)
- 省(41616)
- 自然(39264)
- 自然科(38437)
- 自然科学(38428)
- 教育(38387)
- 自然科学基金(37888)
- 资助(35248)
- 划(34268)
- 编号(33325)
- 业(30436)
- 创(27299)
- 部(27253)
- 国家社会(26825)
- 成果(26269)
- 发(25249)
- 重点(25066)
- 创新(24585)
- 中国(24481)
- 教育部(24190)
共检索到280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杜恂诚一、险峻的市场条件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极其艰难地挣扎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民族企业沿着两条很不相同的道路蹒跚前行:一条道路是尽可能地回避同外资企业正面竞争、正面冲突,而是立足于作为外资的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正强
关于企业兼并与重组的思考企业的兼并与重组是实现企业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其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面对风靡全球的企业兼并和重组,开展企业兼并与重组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绍华
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管理思想。在战略分析阶段,强调对战略环境作系统、全面的分析,注重投资环境,"谋定而后动",重视权变;在战略选择及评价阶段,主张同业合并、联合经营,多元化经营与专一经营相结合;在战略实施及控制阶段,注重战略执行,实行层级管理、民主管理和成本计算制,坚持"全员训练"和"全面训练",严格考核与奖惩,重视职工福利待遇,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但是,其管理思想多为价值层面的指导,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层面。
关键词:
近代 民族企业 战略管理思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卓珺
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近代,由于传统义利观、宗族观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具有集体主义特征的经济伦理。文章根据这种传统经济伦理,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探讨,提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经营属于一种重视国家利益的家风式经营理念,这种经营理念与中国传统伦理的适应性和经营上的合理性及其落后性都充分反映了非正式制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义利观 宗族观 经营理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清铁 郑康
近代中国民营企业起步之后,普遍地开始吸纳储蓄,既吸收内部职工的储蓄,也吸纳社会储蓄。前者具有显著的保障色彩;后者规模巨大,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通过分析企业对内储蓄与对外储蓄的功能与特点,讨论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企业吸储的规范方式及企业相应的反应,作者认为:无论对内吸储还是对外吸储都是传统中国文化与商事习惯在工业化开始之后的一种表现;而对企业吸储行为前后干预及其实质性影响说明,南京政府对经济的掌握能力在增强,民营企业只有屈身求得生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清铁 郑菲 李瑞尧 郭萍
从20世纪初科学管理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到1920-30年代民族企业家们开始广泛响应这一思想,中国实业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管理革命,其内容之一便是革除传统的工头制,但在实际运作中,各家企业的变革效果却不尽相同。本文运用知识转移理论对这一变革的条件与动机、转移的机制和知识应用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加以讨论,并以德大、厚生纱厂,民生公司;美亚织绸;申新三厂;商务印书馆和康元制罐厂等六家典型企业为讨论对象,认为不同的知识转移粘性导致近代中国企业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同的管理变革路径,并以此将进行管理革命的近代企业分为成功转移、低转移粘性与高转移粘性三类。
关键词:
知识转移 转移粘性 工头制 科学管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山 李稻葵
企业兼并与资本结构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建议李山李稻葵一、引言企业兼并作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提出了挑战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探讨企业兼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研究兼并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从...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颖杰 徐春荣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院")为了规范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于2003年1月发布了《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针对企业兼并改制行为从司法层面作出了规范解释,对充分保护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晓丽 刘政
相对于企业兼并而言,技术授权倍受政策制定者的青睐。基于一个上下游双寡头Cournot竞争模型,其中上游一个企业具有提高产品质量的专利技术,文章研究表明:对于专利技术拥有企业而言,兼并优于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优于产出两部收费技术授权。然而,从福利角度考虑,兼并和收益两部收费技术授权都会损害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只有产出两部收费技术授权才可以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长英 姜羽
两个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寡头企业进行Stackelberg竞争,其中市场先行企业拥有一项技术从而可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文分析了这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如何转让以及技术转让与企业兼并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1)如果双重收费形式的技术转让切实可行,那么政府不应该同意企业兼并。但是,此时的技术转让却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2)在通过特许权法转让技术的情况下,技术授权既可能会提高社会福利又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政府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企业兼并。(3)固定收费方式下的技术转让一定能够提高社会福利,但是因为它可能会使得技术转让企业得不偿失,所以技术转让未必发生。究竟是否应该同意企业兼并应该视具体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瑞基
企业兼并和破产是现代经济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时代 ,企业兼并的浪潮波涛汹涌 ,成为经济改革途径的主旋律 ,而破产虽然已经立法 ,但企业破产的实践仍举步艰难。经济、管理学家试图从各种理论对兼并和破产经济现象及其作用给出解释。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 ,即组织人口生态学 ,对兼并和破产现象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企业兼并 破产 组织人口生态学 市场退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戴园晨
企业重组与收购兼并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目前,资本流动与资产流失都是热点问题。但资本流动与资产流失不是一回事,资本从凝滞走向流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流失。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而设置国有资产流动障碍,显然是错误的。资本流动形式多样.收购兼并只是形式之一。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克穆
当前,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许多国有企业成功地进行了改组,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这是企业改革的显著成绩;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苦无出路,这是企业改革的突出难点。对于严重亏损企业,正常的对策是实行破产或兼并。《企业破产法》(试行)自1988年11月1日实施(1986年12月2日公布)以来,始终处于试行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债务损失大,特别是大量银行贷款无望收回;二是破产企业的设备厂房大都陈旧过时,拍卖清偿困难;三是待业职工安置困难重重,社会问题比较尖锐。相比较而言,兼并的方式(1986年初几部委曾制订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众所周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