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7)
2023(9225)
2022(7954)
2021(7549)
2020(6392)
2019(15155)
2018(14961)
2017(28260)
2016(15513)
2015(18225)
2014(18641)
2013(18576)
2012(17710)
2011(16087)
2010(16177)
2009(15008)
2008(15280)
2007(13931)
2006(11870)
2005(10888)
作者
(45507)
(38133)
(37999)
(36554)
(24336)
(18356)
(17649)
(14887)
(14411)
(13717)
(13111)
(12725)
(12179)
(12177)
(12024)
(11809)
(11770)
(11247)
(11053)
(10973)
(9659)
(9366)
(9242)
(8692)
(8661)
(8577)
(8568)
(8477)
(7802)
(7733)
学科
(68412)
经济(68349)
管理(39493)
(37606)
方法(32770)
(29713)
企业(29713)
数学(28493)
数学方法(28264)
中国(22213)
(18599)
(16444)
(15825)
贸易(15816)
(15456)
业经(13830)
(13539)
(13018)
农业(12064)
地方(11920)
(11728)
银行(11705)
(11243)
(11052)
(10883)
金融(10879)
理论(10793)
(9617)
财务(9594)
财务管理(9556)
机构
大学(231328)
学院(229249)
(100039)
经济(98048)
管理(82453)
研究(82068)
理学(69983)
理学院(69089)
管理学(67921)
管理学院(67466)
中国(63855)
(50183)
科学(48654)
(45244)
(42434)
(38522)
研究所(38360)
中心(37570)
财经(36073)
(34801)
(32796)
经济学(32611)
北京(32596)
业大(31909)
(31619)
师范(31338)
农业(30385)
经济学院(29595)
(28749)
(27779)
基金
项目(144139)
科学(112092)
研究(107860)
基金(103918)
(90248)
国家(89472)
科学基金(74927)
社会(68030)
社会科(64408)
社会科学(64390)
(54132)
基金项目(54130)
教育(50330)
(46449)
自然(46045)
自然科(44945)
自然科学(44929)
编号(44369)
自然科学基金(44158)
资助(43813)
成果(37702)
(33533)
重点(32984)
(31716)
课题(31077)
(29387)
教育部(28768)
中国(28735)
国家社会(28665)
大学(28258)
期刊
(110709)
经济(110709)
研究(72033)
中国(47782)
(36173)
学报(35814)
(34756)
科学(32410)
管理(28786)
教育(28403)
大学(26822)
学学(24747)
农业(23375)
(21377)
金融(21377)
技术(20207)
经济研究(18676)
财经(18571)
业经(16576)
(16119)
问题(15301)
(14875)
(13997)
图书(12879)
国际(12721)
世界(12472)
技术经济(12035)
(11250)
统计(11170)
理论(10490)
共检索到35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波  范蔚  
文理科分合问题是我国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其历史进行考察。鉴于近代社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意义,以及课程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近代社会背景中,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文理科分合的影响因素既显得必要,又具有可能。基于课程、文化、人的分析框架,通过考察近代文理科分合的基本历程,探讨影响文理科分合的文化因素,指出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于文理科分合的不同影响,课程改革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荣侃,王民养  
1980年开始,人口教育正式进入了中国普通中学的课堂。10年的实践证明,人口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5所农村地区人口教育试点中学和非试点中学1982~1986届高中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后婚育行为的追踪调查对比分析,说明了人口教育对转变学生人口观、婚育观,对规范他们的婚育行为、自觉执行人口政策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证明,在中学普及人口教育是推动我国人口转变的前期工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玲  
《中图法》三版作为国家标准,出版后,全国各类各级图书馆纷纷采用进行藏书改编工作。普通中学图书馆也应当机立断,迎头赶上,否则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利图书收藏系统和利用系统的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治君  
在英国,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中学生在公立普通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亦译作综合性中学)中读书。根据英国的教育制度,普通义务教育为十一年,即小学六年,中学五年。儿童五岁上学读到十一岁,然后到中学再读五年,大约到十六岁时毕业。中学毕业时需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这种考试受“学校考试评定委员会”监督。这种考试中的每一门课的成绩都有从A到G共七个等级,因此,一般来说很少有人被认为是考试不及格。取得此证书者可以被认为达到了社会招工的最低文化标准。五年制中学毕业的学生如果想升入大学,还需要到一些专门的公立区域学校再免费学习一年或二年,然后参加A级考试或A级附加考试。一般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丽丽  范丽恒  郑雪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听障和普通中学生的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听障中学生中高幸福感的人数比例少于普通中学生;(2)听障中学生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3)听障独生子女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普通独生子女的幸福感;(4)在学习成绩为下等和上等的听障与普通中学生中,听障学生的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采用修订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测查了470名普通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并探讨了其中247名普通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321名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异同。结果显示,由24道题组成的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效度;普通高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和关心程度都显著低于初中生,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程度显著高于其关心程度;尽管母亲对中学男女生的教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父亲对男生尤其是高中男生的要求程度、对女生尤其是初中女生的关心程度都明显高一些;结合两个维度对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诊断之后发现,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而权威型和溺爱型的父母文化程度则较高。应用该调查表对职业高中生的测查发现了类似的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国雄  李霞  
参照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结合与道德相冲突事件的领域和遵从道德的代价高低编制了4个道德两难情境,考察了584名普通高中生和职校生在违规严重性判断标准上的道德判断。结果显示,多数情况下普通高中生和职校生都倾向于认可两难情境下对道德规则的违反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两难冲突的领域显著影响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在遵从道德的代价高时,他们在道德——个人利益的两难冲突中较道德——道德冲突中更加认可道德违规行为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在遵从道德代价低时则相反;遵从道德的代价高低对中学生的道德判断也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低遵从代价,在道德——个人利益的两难冲突中他们更加认可高代价条件下违规者应受惩罚,但在道德——道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  边娇  
通识教育思想源远流长,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中西方文化中的通识教育思想都比较古老。由西方学者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在通识教育中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成为人文与科学素养较高的人。由李佳撰写的《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通识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在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之下,作者在已有通识教育课程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考察了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思全  李博  
文章使用中国1998年至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普通中学教育为视角,考察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与地区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对于地区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基础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也对地区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测度表明,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正在逐渐加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进而讨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璐  宋子明  闫国利  杨砚焕  董存良  
本研究通过比较普通中学生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韧性,揭示残疾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压力和挫折时的适应和调节能力。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80名听力残疾学生,79名视力残疾学生以及79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心理韧性总分以及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维度上,普通中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高于视力残疾学生和听力残疾学生,而两类残疾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韧性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均较差;残疾类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共性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海生  曹妍  
以“学术部落”中的“都市型”和“田园型”研究模式为视角,以学生发展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从个体—导师—高校制度三个维度对理工科和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博士生的论文发表具有较强的学科差异。“都市型”研究模式下的理工科博士生论文发表有赖于较高的科研强度、紧密的科研跟从度以及较高密度的科研指导,而过于密切的师生关系以及刚性的论文发表要求对博士生论文发表产生负面作用;“田园型”研究模式下的人文与社会学科博士生论文发表受益于相对密切、自由选题和中性的导师指导方式以及一定的奖助制度,而过于紧密的导师跟从度将对论文发表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吴红斌  蒋承  
本文采用2017年"高中生发展和核心能力测评"(ACC)大型实验研究项目的测试与问卷调查数据,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偏离度、逐步回归、分位数回归等多种方法,就新高考改革下资优高中生的文理科科目选择及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成绩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后资优高中生在文科科目选择的偏离度上相对较大,更多的具有文科兴趣的资优高中生放弃文科科目而选择理科科目。新高考改革对资优高中生的文科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理科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新高考改革对文科成绩的负向影响在高分位上更加明显,而对理科成绩的显著影响则在低分位上更为明显。因此,对于资优高中生群体,不必过多担心以物理为代表的理科科目选择比例的下降,更应重视和合理引导资优高中生根据兴趣选择文科科目,以避免未来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优质人才的缺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马腾  
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近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大环境的约束,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何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比较丰富的证券监管思想与监管规制。晚清时期的证券监管思想主要涉及对股票发行的监管,北京政府时期的证券监管思想主要围绕公债与交易所的监管问题进行讨论,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证券监管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证券业发展与整体国民经济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化以及证券监管法规内容的进一步完善,这三个时期证券监管思想的演变呈现出一种动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袁媛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以一群学贯中西而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代表书写的一段中国教育史话。在他们的实践努力和研究中沉淀了许多关于农村教育理论智慧,对我们今日进行农村教育研究具有标本性的意义。"什么是农村教育"、"如何对待农村教育与农村文化的关系"、"农村教育由谁负责"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析近代乡村教育实验在研究对这三个问题方面的理论贡献,对深化关于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丰富中国农村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袁媛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实验区当地、对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江苏昆山徐公桥、河北定县和山东邹平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教育实验区为典型,从宏观的指导宗旨、具体的办教方法和细微的教学措施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剖析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以助于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资以今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