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4)
- 2023(4936)
- 2022(4116)
- 2021(4000)
- 2020(3348)
- 2019(7714)
- 2018(7348)
- 2017(13851)
- 2016(7169)
- 2015(8259)
- 2014(7886)
- 2013(7994)
- 2012(7637)
- 2011(6837)
- 2010(7090)
- 2009(6699)
- 2008(6250)
- 2007(5281)
- 2006(4605)
- 2005(4442)
- 学科
- 济(32801)
- 经济(32768)
- 管理(20018)
- 业(15616)
- 方法(15490)
- 数学(13853)
- 数学方法(13828)
- 中国(13333)
- 企(12121)
- 企业(12121)
- 审计(12086)
- 财(11266)
- 贸(8715)
- 贸易(8702)
- 易(8628)
- 家(8009)
- 国家(7692)
- 农(6888)
- 出(6885)
- 制(6738)
- 各类(5842)
- 融(5680)
- 金融(5679)
- 银(5628)
- 银行(5628)
- 行(5426)
- 关系(5384)
- 财政(5320)
- 环境(5055)
- 务(5038)
- 机构
- 大学(104388)
- 学院(100387)
- 济(54634)
- 经济(54024)
- 研究(39990)
- 管理(37447)
- 中国(34293)
- 理学(32071)
- 理学院(31736)
- 管理学(31604)
- 管理学院(31392)
- 财(27580)
- 京(23488)
- 财经(21703)
- 经(20251)
- 所(19819)
- 科学(19522)
- 经济学(19365)
- 经济学院(17513)
- 研究所(17385)
- 中心(17307)
- 财经大学(16551)
- 北京(15200)
- 院(14062)
- 江(12561)
- 科学院(12060)
- 研究中心(11908)
- 农(11677)
- 社会(11452)
- 商学(11415)
- 基金
- 项目(64600)
- 科学(52390)
- 基金(51588)
- 研究(48741)
- 家(44964)
- 国家(44699)
- 科学基金(38007)
- 社会(35305)
- 社会科(33814)
- 社会科学(33806)
- 基金项目(26094)
- 自然(21965)
- 资助(21889)
- 自然科(21418)
- 自然科学(21413)
- 教育(21279)
- 自然科学基金(21082)
- 省(19611)
- 划(17958)
- 中国(17601)
- 部(17220)
- 编号(17004)
- 国家社会(16815)
- 教育部(15412)
- 成果(15069)
- 重点(14837)
- 人文(14023)
- 性(13693)
- 社科(13604)
- 发(13536)
共检索到160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长伟 姚会元
1912-1936年,民国政府的内债政策出现了"路径依赖",连续出现内债违约,并于1921年、1932年、1936年相继进行了内债整理。三次整理方案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理性的表现是稳固债信,收回权益,减轻财政负担;非理性的一面是对持券人利益的掠夺,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加强,对社会资源抽取能力的强化。历次内债整理之后,银行业逐渐远离了政府公债,走向了支持工商业发展的道路,政府的债信也逐步丧失,最终通过外部因素打破了原有的路径依赖。近代中国政府的债务整理案为当今中国解决债务问题提供了教训与借鉴。
关键词:
内国公债 内债整理 民国时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汤怀 王军法
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对我国各级政府借入或担保借入的政府外债投资建设的公共基础项目或社会发展项目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这种有效性包括是否合规、经济、有效率、有效果、公平和环保。审计署和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从1984年就开始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进行审计,近几年又对已完工政府外债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研究政府外债项目绩效审计对象的选取、评价标准制定和具体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陶燕贞
民国北京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是近代中国政府审计构建实施的关键历史阶段,研究上述历史时期的政府审计,对于当代政府审计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不无借鉴启迪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近代政府审计发展历程,依次梳理上述三个时期政府审计机构及人员、审计立法、审计方式运用等方面的演进过程,分析归纳中国政府审计近代发展特点及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政府审计实施离不开政治体制的有力支撑、离不开相关财政制度的密切配合以及必须赋予政府审计足够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当代启示。
关键词:
审计史 政府审计 历程回顾 当代启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世成 刘伟
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效益审计过程中用来表征被审计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是审计人员进行评价、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用以评价被审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与传统财务审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胡胜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回顾审计工作走过不平凡的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形势下审计机关建立26年以来,审计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评述新中国审计机关建立后的发展历程。审计制度的建立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新蓉
面对已经到来的外债偿还高峰期 ,我国利用政府外债的风险日益凸现出来 ,防范和化解外债风险已成为利用政府外债可持续性的关键。目前 ,对使用政府外债的“还贷难”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积极争取拓展国际资本市场高层次合作的同时 ,把现实性与前瞻性有机结合的切入点界定为借“新”还“旧”,以政府引资的“新规则”,锁定风险 ,努力提高政府外债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政府外债 风险防范 金融对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闫杰 朱美玲 强国令
政府外债是由国务院授权机构代表国家举借的、以国家信用保证对外偿还的外债,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贷款。由于政府外债是公共财政的补充形式,具有准公共财政的性质,应当按照公共选择程序,投入到政府亟需解决、但因缺少资金而尚未投入的公共领域,但是目前公共产品的偿债资金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不能按期足额偿还,不仅影响地区的信誉程度,也影响整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申韬
通过对广西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完善广西政府外债管理体制运作的方式和方法,为更好地利用国外贷款支持广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和协调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广西 政府外债 体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近代中国政府公债的发行开辟了政府动员国民储蓄的新时代,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事实上,公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当时的金融市场,成为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储蓄存款的保证、银行放款的抵押品、金融业的投资筹码以及维护经济稳定的筹码;公债的交易也推动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利率对公债价格没有解释力。这说明政府公债还没有完全与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公债价格应该还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或制约。1921年和1932年的公债整理对债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公债收益率的下降则是理性的回归。而法币改革则使政府摆脱了公债的财政制约。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政府公债 利率 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燕红忠
金融是现代国家能力的主要体现,而公债将国家财政和金融发展联系起来,推进了金融革命和经济转型。文章基于近代中国的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的资料,探讨了近代化过程中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现代金融体系转变与成长的演进路径以及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层次和阶段。研究表明:(1)金融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始于政府财政体制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新式银行和公共债务市场到私人融资和资本市场,再到完备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综合发展的演进路径;(2)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既推动了金融体系的成长,又决定了其发展水平;(3)虽然金融的现代化转变已经启动,新式银行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公共债务支配的时期,以股...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政府债务 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平子 马长伟
政府债务违约属于财政现象,它是政府削减债务的主要方式之一。1912-1936年间中国出现了连续的政府债务违约,其表象是政府连续的债务整理。从内债规模来看,当时债务负担率较低,人均债务负担较轻,社会上存在着吸纳较多内债的潜力;而债务依存度非常高,表示政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内债。定量研究显示,当时的债务市场未能很好地与金融市场整合,不受金融季节波动的影响。定性研究显示,内债高息发行且用于非建设性开支过大,逆向软预算约束的赤字财政政策等政治因素是影响内债不能顺利偿还的重要原因。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存在,近代中国政府必然会选择债务整理。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内国公债 债务违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毅 郑桂环 宋光磊
通过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和翔实的核算信息,分析政府运行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编制现状看,已有的研究对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核算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核算理论基础不完备,尚未建立完整的核算体系。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层级与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理论体系构建的困难程度。本文从政府部门的定义与内涵、资产负债范围划分与分类、核算原则的确定、核算理论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SNA)衔接等几个方面,研究构建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理论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困难,旨在为下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资产负债核算基本理论体系提供重要基础,并从流量和存量的结合、分析框架建设、数据基础治理、隐性债务和或有负债等视角提出了思路,以期为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