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3)
2023(14452)
2022(12307)
2021(11721)
2020(9683)
2019(22420)
2018(22280)
2017(42492)
2016(23217)
2015(26504)
2014(26505)
2013(26116)
2012(23930)
2011(21546)
2010(21256)
2009(19638)
2008(19304)
2007(16904)
2006(14920)
2005(13306)
作者
(66734)
(55474)
(55100)
(52521)
(35457)
(26508)
(25012)
(21937)
(21165)
(19788)
(18898)
(18826)
(17665)
(17386)
(17043)
(17029)
(16632)
(16401)
(15836)
(15723)
(13752)
(13654)
(13310)
(12491)
(12341)
(12284)
(12213)
(12164)
(11102)
(10987)
学科
(95868)
经济(95766)
管理(66903)
(62490)
(51761)
企业(51761)
方法(43131)
数学(37312)
数学方法(36878)
中国(28158)
(25542)
(22425)
业经(21538)
(20257)
(18835)
贸易(18824)
(18370)
(17757)
地方(17614)
农业(16707)
理论(15289)
(14987)
技术(14649)
环境(14518)
(14311)
银行(14272)
(13812)
财务(13735)
财务管理(13706)
(13703)
机构
大学(334436)
学院(329128)
(135214)
经济(132419)
管理(130409)
研究(114227)
理学(113032)
理学院(111738)
管理学(109789)
管理学院(109216)
中国(85920)
(72803)
科学(70307)
(59571)
(57313)
研究所(52399)
(51645)
中心(50614)
业大(48231)
财经(48189)
北京(46556)
(46396)
(44665)
师范(44275)
(44035)
(41358)
经济学(40950)
农业(40489)
(37940)
经济学院(36906)
基金
项目(225079)
科学(177309)
研究(165214)
基金(164789)
(143741)
国家(142548)
科学基金(122119)
社会(105020)
社会科(99413)
社会科学(99389)
基金项目(87091)
(84636)
自然(78561)
自然科(76789)
自然科学(76771)
自然科学基金(75409)
教育(75405)
(72215)
资助(68138)
编号(66589)
成果(54846)
(50540)
重点(49998)
(47569)
(46139)
课题(45718)
国家社会(43719)
教育部(43529)
创新(43080)
科研(42684)
期刊
(147533)
经济(147533)
研究(99809)
中国(63712)
学报(52896)
科学(49227)
管理(48520)
(47824)
(44388)
大学(40340)
教育(38115)
学学(37594)
农业(33628)
技术(28007)
(26832)
金融(26832)
经济研究(23962)
财经(23632)
业经(22544)
(20307)
问题(19443)
图书(18960)
(18046)
(16266)
技术经济(16254)
科技(15965)
理论(15730)
世界(15227)
(15201)
现代(14812)
共检索到485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楠  
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工业调查数据,对中国工业化早期童工使用情况及其对所在行业经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近代中国童工的使用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其中,上海、江苏、四川、河北是童工主要分布地区;分行业看,纺织工业、造纸印刷业是童工绝对人数较多的行业部门。此外,就童工使用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童工对工业行业绩效提高无显著影响。但如果童工占总劳动力比重超过10%时,童工数量每增加1%,商品总值增加0.07%左右,对行业商品产值的贡献率仅为3%。由此可见,童工对近代工业发展没有实际上的贡献,大量童工的使用是对未成年人的严重剥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翔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银企之间的关系是相生相息、密不可分的.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成分,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与新式产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不密切逐步变得密切起来的演进过程,并在两者发展形成一定程度集中的基础上,出现了初步的溶合趋势,从而对中国工业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峰  
制度、技术、工业化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般性理论关系。制度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工业化,而且还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推动工业化。通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这三个代表性阶段的分析,可以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与不发展(迟缓)归因于制度和技术。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科技进步的制度性促进,完善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化带动制度,建立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加快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源促进制度,推行资源环境生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现代环境产权制度和现代生态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朝华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中间过程 ,其重要作用就在于带动经济较快增长。我国的经济成长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90年代以来 ,工业化过程中的结构问题开始日益突出 ,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但对于摆脱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 ,而且对于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长期任务都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书生  
有关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关键点,无论是从时空演变还是长时段估值或分段考察的研究均存在模糊不实之处,原因主要在于各方所讨论的时间、空间、逻辑并不对等,这是由于中国地理范围广大、近代时期时间跨度较长且属于后发追赶型国家之所致。对标全球工业化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表现,从空间和时间二个维度解析近代中国工业化,从中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关键在于“变化”的方向和力度。在全球工业化三重浪潮的经验示范和国际竞争中,近代中国能否及时有效地实现合适的工业化渐变和突变,并形成具体可行的方案,有效地加入全球工业竞争并实现赶超,成为衡量近代中国工业化成效的一个新标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亓雨  李苗地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要求其出示身份证明。但有些负责人疏于管理,加之当今"用工荒"问题严重,往往招用一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不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用人单位自己造成经济损失。2012年5月,接到职工电话举报,称我区某食品公司非法使用童工李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书生  
在近代中国工业史、经济史的研究中,工业分类是甚为基础但学界至今尚未认真剖析的重要概念。当时,政府、业界、学界等机构或个人从各自的认知和立场出发,曾提出不同的分类方法,赋予其不同的涵义,并以此作为厘定、解析当时工业经济的标尺。但是,各分类者不仅均未能建立起通用的标准,而且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含混、歧义。此后,学界似乎未对此再行梳理、辨析;于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这一重要概念渐被淡忘,但这一概念恰是规范地深入推进近代中国工业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各种工业分类法较为详尽的搜寻、比对,辨析各分类法的异同,探究各分类法取舍的逻辑,对其时的工业分类进行了相对详细、完整的探析,以求在此基础上,进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炬  吴巧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能源消耗(生活消耗除外)出现了较大波动,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计算、分析了驱使能源消耗变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能源消耗强度效应与结构效应,并利用H-P滤波、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节能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1980-2005年累计节能量为94457万t标准煤,1980-2005年中国节能缺口处于波动之中,尤其是1998年以后,受重新重工业化的影响,与潜在节能率相比,实际节能率在逐步降低,但到2005年,实际节能率大于潜在节能率,节能优先的高能效战略得到一定落实,有效控制和改善了能源的紧张状态。同时,近年来重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改善,说明重工业化对能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立君  刘红艳  
通过研究1978~2007年中国工业化演进与劳工环境变化的关系,本文认为: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结构的演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与城市化的扩展这三条路径实现对劳工环境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是劳工环境变化的基本影响因素和前提条件;产业结构决定劳工环境变化的效率和速度;城市化进程决定了劳工环境变化的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在1978~2007年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劳工环境在不断改善;劳工环境的改善应与产业结构的提升保持一致,不能脱离产业结构水平人为地提高或降低劳工标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  
本研究拓展了传统的化石能源地概念,提出一种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的化石能源地面积估算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对中国1980~2006年各种能源消费项目的化石能源地面积进行估算,并利用基于协整理论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工业化演进与化石能源地面积变动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1980~2006年各种能源消费项目的化石能源地I型与II型面积均呈波动增长态势,且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与工业化演进特点相对应的波动性特征;(2)工业化发展与化石能源地面积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工业化水平变动1%时,化石能源地面积相应地同向变化4.515 4%;(3)工业化发展与化石能源地面积之间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红艳  胡立君  刘文胜  
本文主要以中国、美国、日本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为研究对象,探讨随着工业化的演进劳工环境的改善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与美国、日本工业化相似阶段比较,还是与目前国际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现阶段的劳工环境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并非国际上一些人士或机构所说的低劳工标准国家。劳工环境的改善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申  程霖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经济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经济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以往研究缺乏对这一思想传播的系统梳理。文章在研究该思想的传播过程、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借用人类社会学中的涵化研究方法,探讨了西方工业经济思想传播与中国工业化思想产生和转型的关系。文章认为,西方工业经济思想的引入直接促使中国产生了工业化思想,并最终因其研究内容的局限而使近代末期中国工业化思想的演化路径发生转型。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于其不断追求与经济现实的相互匹配,这是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关永强  
民国时期的大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国民收入等经济史问题的主要资料来源。这些调查资料数量众多,可以支持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定量研究,然而也存在着诸如调查质量参差不齐和取样不够完整等问题,再加上中国地域和行业的复杂性,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整体性的估算,就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注意对其进行甄别、修正和折算,本文从笔者所见到的一些具体调查案例出发,对于近代中国GDP核算中调查资料的使用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