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41)
2023(22313)
2022(18699)
2021(17553)
2020(14750)
2019(33852)
2018(33245)
2017(63890)
2016(34162)
2015(38591)
2014(38108)
2013(37775)
2012(34508)
2011(31124)
2010(31427)
2009(29586)
2008(28818)
2007(25740)
2006(22968)
2005(20633)
作者
(96739)
(80641)
(79936)
(76061)
(51072)
(38415)
(36296)
(31511)
(30612)
(28685)
(27441)
(27307)
(25485)
(25388)
(24875)
(24589)
(23813)
(23447)
(23156)
(23028)
(20110)
(19585)
(19471)
(18514)
(18065)
(17940)
(17844)
(17711)
(16146)
(15883)
学科
(141602)
经济(141359)
(115650)
管理(107547)
(96007)
企业(96007)
方法(61408)
(51533)
数学(50904)
数学方法(50278)
中国(42952)
(42249)
业经(38877)
农业(34263)
(33212)
(30414)
金融(30408)
(29700)
银行(29653)
(28522)
(27565)
财务(27481)
财务管理(27428)
地方(27152)
(26736)
贸易(26714)
(26359)
企业财务(26032)
(25991)
理论(24711)
机构
学院(485894)
大学(485146)
(203892)
经济(199721)
管理(192726)
理学(165743)
理学院(163978)
研究(163521)
管理学(161240)
管理学院(160356)
中国(130680)
(102996)
(96430)
科学(96394)
(83712)
(80975)
财经(76190)
中心(75699)
研究所(73071)
(72108)
业大(70794)
(69403)
北京(65299)
农业(64328)
(62087)
经济学(61792)
师范(61564)
(58858)
(57795)
财经大学(56421)
基金
项目(323126)
科学(256247)
研究(239891)
基金(236888)
(205275)
国家(203379)
科学基金(175777)
社会(154788)
社会科(146233)
社会科学(146191)
基金项目(124660)
(124110)
自然(111911)
教育(109706)
自然科(109338)
自然科学(109310)
自然科学基金(107393)
(103954)
编号(97528)
资助(97121)
成果(79757)
(72517)
重点(71880)
(68642)
(67937)
课题(66678)
国家社会(64292)
创新(63096)
教育部(62810)
(62018)
期刊
(230261)
经济(230261)
研究(146890)
中国(98420)
(80605)
(76212)
管理(73146)
学报(72546)
科学(69468)
大学(57130)
(54865)
金融(54865)
农业(54324)
学学(53928)
教育(51202)
技术(42443)
业经(39850)
财经(38107)
经济研究(35694)
(32802)
问题(29977)
(28444)
技术经济(24115)
(23518)
世界(23481)
(23178)
理论(22433)
现代(22359)
科技(22118)
统计(21352)
共检索到736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来考察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历程,试图从制度演进角度来展现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全貌。研究表明:(1)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即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引动与农民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国家和社会引动以及社会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国家代动与农民被动型制度;(2)无论哪一种制度模式,虽然起到了缓解农村金融枯竭、打击传统高利贷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又都未能跳出合作金融悖论的怪圈,而合作金融悖论导致近代中国合作金融制度背离了"草根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长伟  
马陵合的书稿《近代中国铁路制度与功能的演进——基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023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近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延续传统模式的同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相。伴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张,铁路管理体制从无到有、从粗陋至完备,中央与地方在铁路管理体制中权力、职能也随之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该书以时间为主轴,以管理权为核心,以个案为支撑,还原与审视了近代铁路发展中权力资源配置与调整的复杂历程,力图构建完整的历史制度变迁图景,梳理铁路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因素关系演变的脉络,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静元  
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育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市场条件、制度环境和民情基础。其早期发育阶段,注重从文化改造和文化传承中促进农民自觉意识,从参与式动员角度说服农民合作。改革开放后,合作社再次发育,市场成了农民合作的主要条件,但未持续发展。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期,农民合作意识在市场和制度环境配合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前后出现了两种金融监管制度,即北京政府时期的市场化监管制度和南京政府时期的行政化监管制度。在市场化监管制度模式下,因政府监管的缺位,中国金融业出现大发展与大混乱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高昂的交易费用,阻碍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上台以后,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确立了行政化监管制度,在行政化监管制度模式下,政府取代市场主体成为金融监管的主体,政府法令取代同业法规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依据,政府的介入降低了交易费用,使中国金融业在抗战爆发前结束了长期混乱的格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兰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在多省迅速成立,但经营中却普遍面临资金困难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康金莉博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研究(1923—1949)》(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的出版,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书以20世纪20到4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事业的发展变迁为背景,对各个时期、各种模式下的合作金融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是一部全面了解近代农业合作金融的必读之作。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首次从时间与空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忠  
近代上海钱业公会通过协调和自我实施,形成一个内部强制执行的多边声誉机制,使集体报复的威胁真实可信,让政府不敢轻易侵犯商人的权利。本文运用重复博弈理论证明,以多边声誉机制为基础的行业协会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制度,它能够使政府遵守承诺、保护商人权利,扩大市场交易,增加社会收益和政府税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海珠  李树青  汪圣忠  包平  
收集整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农业论文索引》中粮食作物专题研究论文作者合作情况,构建了有向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这一科研合作网络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整体网络分析、作者中心性分析、合作频次分析、凝聚子群分析、最大合作子群分析;并且结合文献计量方法对粮食作物研究专题所有高产作者发文量与其在合作网络中的度数、入度作了相关性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近代科学学者合作网络的整体状况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就该研究意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坎昆会议集团对抗的实质在于农业贸易的利益争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影响到中国农业国际比较优势的发挥和比较利益的获得。克服坎昆会议发达国家的优厚补贴挑战,中国农业的应对条件应立足于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基础上辅以良好的农业金融制度安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峰  
制度、技术、工业化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般性理论关系。制度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工业化,而且还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推动工业化。通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这三个代表性阶段的分析,可以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与不发展(迟缓)归因于制度和技术。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科技进步的制度性促进,完善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化带动制度,建立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加快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源促进制度,推行资源环境生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现代环境产权制度和现代生态产权制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近代中国农业投资的估算与分析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张东刚相对于近代导向生产部门而言,传统生产部门或曰旧式生产部门的投资是指对非采用机械和动力的农业、手工业(包括手工矿业)和旧式交通运输业(如木帆船运输、人畜力运输)等领域的投入。本文主要分析近代中国农...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立峰  
在封闭自然经济向开放市场经济转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近代中国的思想先驱们基于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并全面诠释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们明确指出机械化、集约化和科技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路径,而政府应主动辅导农业发展,唯有通过政府与农民的良好合作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上述农业发展思想对于今日中国的"三农"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常青  张建华  
本文通过对丹麦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特点、内部制度安排、合作社发展动力等方面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丹麦农业合作社的具体差别,认为合作理念、社员自治、人才培养是目前中国从丹麦合作社发展中可以汲取的重要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应瑞瑶  何军  
本文认为 ,我国学界和政府部门所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没有确定的含义 ,农业合作社的立法不可能将其全部纳入其中。文章首先从法律意义上讨论了农业合作社的内涵 ,参照发达国家 (或者地区 )合作社立法和新型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情况 ,并结合我国最近 1 0多年来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实践 ,对“农业合作社”的质的规定性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合作社财产的归属、合作社及社员的民事责任等农业合作社立法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