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5)
2023(11663)
2022(9873)
2021(9450)
2020(7959)
2019(18454)
2018(17964)
2017(34262)
2016(18138)
2015(20534)
2014(20195)
2013(19951)
2012(18083)
2011(16269)
2010(15804)
2009(14486)
2008(13943)
2007(11860)
2006(10118)
2005(9134)
作者
(48449)
(40670)
(40302)
(38464)
(25817)
(19280)
(18367)
(15851)
(15644)
(14213)
(13786)
(13757)
(12731)
(12631)
(12629)
(12491)
(12047)
(11688)
(11674)
(11482)
(10024)
(9654)
(9478)
(9379)
(9155)
(9106)
(8779)
(8472)
(8085)
(7879)
学科
(81388)
经济(81301)
管理(52948)
(49767)
(40948)
企业(40948)
方法(40911)
数学(37299)
数学方法(36911)
中国(23519)
(20152)
(19785)
(17092)
贸易(17077)
(16657)
(15646)
业经(15462)
(13685)
银行(13670)
(13339)
金融(13337)
(13147)
(13077)
地方(12710)
农业(12523)
(12247)
财务(12208)
财务管理(12182)
企业财务(11627)
环境(11606)
机构
大学(256539)
学院(252004)
(118174)
经济(116305)
管理(103495)
理学(89865)
理学院(89012)
管理学(87716)
管理学院(87254)
研究(85006)
中国(69088)
(52805)
(52531)
科学(45962)
财经(43004)
中心(40611)
(39791)
(39549)
经济学(38216)
研究所(36072)
(35128)
(35066)
经济学院(34505)
北京(33075)
业大(32890)
财经大学(32571)
(30760)
(30568)
师范(30314)
商学(28142)
基金
项目(173125)
科学(140185)
基金(132631)
研究(127255)
(114580)
国家(113730)
科学基金(99811)
社会(86416)
社会科(82307)
社会科学(82289)
基金项目(69331)
自然(63398)
(62408)
自然科(62072)
自然科学(62056)
自然科学基金(61023)
教育(58793)
资助(54776)
(54043)
编号(48518)
(41228)
重点(38594)
成果(38274)
国家社会(37695)
(36558)
教育部(36505)
(36456)
人文(35038)
创新(34329)
大学(33730)
期刊
(120290)
经济(120290)
研究(77099)
中国(46882)
(40596)
管理(38943)
科学(34361)
学报(33482)
(29902)
(27351)
金融(27351)
大学(27212)
学学(25528)
财经(22300)
技术(22099)
教育(21741)
经济研究(20713)
农业(20254)
(19241)
业经(17438)
问题(16417)
(15533)
国际(13738)
世界(13612)
统计(13080)
技术经济(12978)
理论(12682)
(11720)
(11686)
实践(11086)
共检索到372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裕威  
近代中国因货币长期未能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内汇市场。货币流通的区域性特点,使国内资金汇兑需进行货币兑换,进而产生汇价。汇水或汇价是考察内汇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视角。利率和洋厘是资金供求变化的晴雨表,也是影响汇价波动的主要因素。随着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资金价格从票号贷款利率逐渐转变为钱庄银拆利率和洋厘行市,市场化程度日渐提高,信号传递功能日益凸显,伴随这一转变,内汇市场运行效率也逐渐提升。开埠初期,票号汇水对京苏两地利息涨跌的调整相对滞后,内汇市场的资金调节功能较弱。20世纪初,货币市场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价格体系,行市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虽然重庆和天津申汇价格与上海银拆利率的相关程度不高,但相对于早期票号汇兑而言,汇价对利率变动的调整速度已大幅提升。此外,津沪两地洋厘行市对汇兑行市的作用表明,内汇价格对洋厘波动的反应迅速,内汇市场运行效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缪德刚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理论研究中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工具,也是改进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7世纪末以后,随着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方式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思想陆续衍生出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系列指标,"国富"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富"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关于"国富"的中文文献面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富"学说的内涵及价值、估算方法及统计项目等。"国富"学说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统计在中国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陶德臣  
近代中国外销茶流通环节既不同于历代的茶马互市制度及清前期公行买卖制,也有别于国民党的茶业统制。与内销茶相比,其更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特点是中间环节多。外国洋行通过控制市场、茶价,垄断外销,残酷剥削、压榨茶农,而洋庄茶商、茶栈、买办、掮客、水客都受制于洋行,通过各自的活动,从中分取余沥。外销茶叶流通的环节基本为:茶农出卖毛茶给茶行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梁继红  
从学术史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事业史两个视角出发,本文考察近代在文化资源整合上的思想和历史实践。顾颉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思想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图书、档案、器物等文化资源整合,是近代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学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文化资源的实体聚合,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的编刊,档案考古材料等的公布,文化资源整合学术基础和组织合作的构建,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实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缪德刚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申  程霖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经济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经济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以往研究缺乏对这一思想传播的系统梳理。文章在研究该思想的传播过程、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借用人类社会学中的涵化研究方法,探讨了西方工业经济思想传播与中国工业化思想产生和转型的关系。文章认为,西方工业经济思想的引入直接促使中国产生了工业化思想,并最终因其研究内容的局限而使近代末期中国工业化思想的演化路径发生转型。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于其不断追求与经济现实的相互匹配,这是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禹龙  
中国发网之源流可以追溯到元代的网巾。明朝时期,佩戴网巾成为朝堂与民间流行的一种服饰礼俗。清朝,受剃发蓄辫政策之影响,网巾失去了适用空间。至宣统年间,西方的发网加工技术在中国的山东省等北方地区开始传播。丰富的原料供给,简单的生产工序,低廉的生产成本,促成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发网手工业生产之中心,山东省又成为中国发网手工业生产的中心。中国发网远销美、英、德、法、意等欧美国家,其销路以美国为主。受漂染技术不佳、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运输不当、欧美妇女头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1924年起,中国的发网手工业开始走向衰落,发网价格下跌,出口贸易额减少,工厂裁员乃至停产。中国近代发网手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对外贸易出口的方式促进了中国华北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为农村妇女提供了谋生的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马长伟  
马陵合的书稿《近代中国铁路制度与功能的演进——基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023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近代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延续传统模式的同时,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相。伴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张,铁路管理体制从无到有、从粗陋至完备,中央与地方在铁路管理体制中权力、职能也随之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该书以时间为主轴,以管理权为核心,以个案为支撑,还原与审视了近代铁路发展中权力资源配置与调整的复杂历程,力图构建完整的历史制度变迁图景,梳理铁路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因素关系演变的脉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袁密密  
晚清以降,女学运动的风起云涌为职场带来了清新的风。女性图书馆员(学者)开始步入大众视野,成为文化领域一支新兴的职业力量。她们是具备新知识体系和新思想的群体,具有鲜明的事业特征与时代烙印。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虽人数极少,却犹如熠熠小星,光芒璀璨。文章将试图梳理她们从业的历史背景、择业原因、事业特色及贡献等,以期在历史的缅怀中有所汲取与传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中国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比较高,形成了一定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但总体而言,其农业商品化主要特征有趋新和附旧两个方面,伴随着农业的日益殖民化,其农业商品化还不能正态发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尹振涛  
虽然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够成熟与完善,经历了多次金融风潮与危机,但其证券监管制度体系及特点,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国近代证券市场监管为研究对象,力求从立法和执法两个维度揭示出近代证券市场监管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申学锋  
《近代中国地方公债研究——以皖川闽粤为中心的考察》(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2月版),是潘国旗教授研究近代地方公债的第二部专著。该书继承和发扬了作者研究近代中国公债史的一贯特色,即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等经济史研究所需的诸多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皖、川、闽、粤四省地方公债发行的规模、依存度、章程、还债机制,对其社会影响及地方公债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志成  吴能全  
企业家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之一,他们的行为与才能对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存在意义深远的影响。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家的行为配置逐渐偏离生产性活动,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逐渐减弱。本文通过大量史料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近代中国13位企业家的行为过程进行了归纳性分析。研究得到了近代中国企业家行为过程的关键构成维度:(1)宏伟梦想是近代企业家创业和经营的重要内在动力,但需要在坚强意志力的支撑下才能展开;(2)机会警觉、创新行动是企业家的关键行动,这些行动需要通过关系利用、技术提升、经营管理、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等互动策略进一步深化,这是一个有机的复杂过程;(3)近代企业家行为和活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朗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伴随着中国教育及其学术现代化的进程而传入近代中国。19世纪后半叶,外国来华传教士通过著述和办报开始导入裴氏教育思想。20世纪初,《教育世界》发表了裴氏教育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一个中译本《醉人妻》,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裴氏的生平业绩和教育思想。民国时期,出版了《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二个中译本《贤伉俪》,教育期刊和大学学界对裴氏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传播和研究,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国教育"取法美国"的时代特色,也标志着对裴氏教育思想的介绍和导入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兰日旭  武建新  
近代中国的债券市场,是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逐步建立的。晚清时期曾发行了"息借商款""昭信股票""爱国公债"三种债券,标志着近代债券市场在我国的萌芽。民国以后,伴随国内公债发行制度的逐步建立和二级流通市场的形成,公债成为我国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相对稳定的债券市场正式形成。稳定的债券市场虽然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