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5)
- 2023(8004)
- 2022(6423)
- 2021(6181)
- 2020(4885)
- 2019(10938)
- 2018(10486)
- 2017(19612)
- 2016(10327)
- 2015(11907)
- 2014(11498)
- 2013(11133)
- 2012(10096)
- 2011(9359)
- 2010(9156)
- 2009(8707)
- 2008(8724)
- 2007(7557)
- 2006(6523)
- 2005(6168)
- 学科
- 济(44330)
- 经济(44285)
- 业(28189)
- 管理(26420)
- 企(20346)
- 企业(20346)
- 方法(19649)
- 中国(18704)
- 数学(17662)
- 数学方法(17562)
- 农(12538)
- 贸(11655)
- 贸易(11647)
- 易(11494)
- 财(10913)
- 险(10885)
- 保险(10794)
- 银(10531)
- 银行(10531)
- 制(10519)
- 行(10068)
- 业经(9818)
- 融(8932)
- 金融(8930)
- 农业(8202)
- 教育(6863)
- 学(6786)
- 务(6721)
- 财务(6715)
- 财务管理(6696)
- 机构
- 大学(147639)
- 学院(146509)
- 济(70279)
- 经济(69249)
- 管理(53672)
- 研究(52761)
- 中国(46153)
- 理学(45340)
- 理学院(44870)
- 管理学(44381)
- 管理学院(44093)
- 财(33567)
- 京(31485)
- 科学(27646)
- 财经(26869)
- 所(25202)
- 经(24799)
- 经济学(24019)
- 中心(23313)
- 研究所(22885)
- 经济学院(21692)
- 北京(20952)
- 财经大学(20320)
- 江(19666)
- 院(18959)
- 农(18596)
- 范(18535)
- 师范(18432)
- 业大(16281)
- 科学院(15946)
- 基金
- 项目(94104)
- 科学(75669)
- 研究(73038)
- 基金(71170)
- 家(61155)
- 国家(60659)
- 科学基金(51947)
- 社会(50387)
- 社会科(47690)
- 社会科学(47680)
- 基金项目(36004)
- 教育(33239)
- 省(32415)
- 自然(29969)
- 资助(29344)
- 自然科(29276)
- 自然科学(29268)
- 自然科学基金(28795)
- 划(28531)
- 编号(28295)
- 成果(23560)
- 部(22952)
- 国家社会(22284)
- 中国(22163)
- 重点(21380)
- 发(20500)
- 教育部(20435)
- 课题(20002)
- 性(19722)
- 创(19605)
共检索到22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华雄 王文
保险精算是保险行业科学决策的工具,起源于西方。19世纪中期起,西方保险精算思想通过三条路径向中国传播。首先,通过报刊推介人寿保险科学化思想,主张国内自主研究保费计算和生命表等基础精算原理。其次,通过数学与保险书籍建筑保险精算理论基础,《笔算数学》是国内普及非寿险算法的第一本书,《人寿保险计算学》基本塑成中国早期寿险精算理论框架。最后,通过精算师和生命表的编制助推保险精算理论的应用,如陈思度等中国第一代精算师成立国内精算组织,罗志如完成了对生命表编制法的技术性探索,袁贻瑾等也实现了中国生命表“从无到有”的跨越。总的来说,近代中国已形成较完整的寿险精算思想体系,并成为中国现代保险精算思想的厚植土壤:近代中国已完成了“精算师”“年金”等名词的翻译界定并沿用至今;近代中国寿险准备金算法已出现与中国现代保险精算理论相吻合的学理内容;近代中国保险业孕育的精算人才(陈思度、陶声汉、乌通元等),成为中国现代保险精算制度建设的先行之师。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保险精算 传播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缪德刚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理论研究中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工具,也是改进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7世纪末以后,随着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方式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思想陆续衍生出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系列指标,"国富"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富"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关于"国富"的中文文献面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富"学说的内涵及价值、估算方法及统计项目等。"国富"学说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统计在中国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倪京帅
本文基于历史研究的范式,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美国体育在近代上海的传播历程。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面探讨了美国体育的传播内容、传播特征以及传播价值。研究认为:美国流行的运动项目通过人际传播在近代上海兴起;基督教青年会、美国教会学校等组织传播美国体育文化,报纸和期刊等平面媒体促进美国体育文化在近代上海的大众传播。基于此,美国体育在近代上海的传播,改变了上海民众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传播价值包括美国体育对国人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美国体育教育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美国体育文化是塑造上海海派文化城市的重要因素,其传播历程启蒙了近代国人的国家观念。
关键词:
美国体育 近代上海 传播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倪京帅
本文基于历史研究的范式,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美国体育在近代上海的传播历程。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方面探讨了美国体育的传播内容、传播特征以及传播价值。研究认为:美国流行的运动项目通过人际传播在近代上海兴起;基督教青年会、美国教会学校等组织传播美国体育文化,报纸和期刊等平面媒体促进美国体育文化在近代上海的大众传播。基于此,美国体育在近代上海的传播,改变了上海民众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传播价值包括美国体育对国人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美国体育教育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美
关键词:
美国体育 近代上海 传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缪德刚
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国富论》,不仅是近代学者了解外国经济学说的窗口,也是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参照物。本文通过对《国富论》在近代中国传播的早期、中期和末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从经济学汉语表述术语的使用与规范、中外经济思想的解读和比较以及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相互结合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国富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推动了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早期形塑,促进了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逐步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融合,孕育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经济学学科。本文研究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科学化转型具有重要启发,也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理解。对于辩证看待、汲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有益思想,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演化逻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楠 姚远
厘清生物进化论经由《新青年》期刊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轨迹,为探索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新证据。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对创刊于1915年的《新青年》1-9卷涉及进化论者的16篇(自然科学角度传播进化论的文章共7篇,人文社会科学角度的共9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五四时期以《新青年》期刊为传播媒介,进化论成为贯穿新文化运动初期各个思想领域的主线。《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并成为试图变革中国社会的利器。于是,在1919年前后,掀起了进化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国祥
西方财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几个历史时期,日渐深入。清末,西方财政学的传播基本上仅限于常识层面;北洋政府时期,深入到理论层面;国民政府时期,西方财政学在中国的传播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西方财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呈现出鲜明的特征:首先,瓦格纳强调以财政政策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财政理念对国人的影响特别大;其次,西方财政学的传播服务于近代中国的财政改革运动。
关键词:
西方财政学 近代中国 传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雪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完善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的路径;精准传播受众,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只有实现传播主体、内容、平台、受众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和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完整体系,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能力。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耀华
通常来讲,社会保障包含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在中国历史上,社会救济早已存在,未在近代有制度性的突破,社会福利则限于财力属于非常规性行为,只有社会保险有所突破。虽然,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已经传入,但相关立法一直处于酝酿和草拟过程之中,并不能实际产生作用。相比之下,强制储蓄制度的立法尚属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保险的功能。近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劳资矛盾突出,国民政府开始启动社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施正康
证券交易在中国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最初流通的都是外国公司股票,从七十代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华资企业开始公开招股,发行股票。由于其中个别企业业绩优良,回报丰厚,引起投资者的追逐,股票行情时有涨落,出现行市。上海《申报》特辟专栏登载股票行情。然而直到二十世纪初,外商股票仍在证券市场中占绝对优势。华人从事股票买卖的主要是洋行的买办,由外商设立的上海股票公所、上海众业公所等机构经营买卖交易。与此同时,中国思想界开始探索并剖析证券的本质和证券交易的奥秘,此后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证券交易的发展,中国证券思想也渐趋成熟,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投资理论。近代中国证券...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时松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影响深远。通过梳理民国期间发表在《教育杂志》和《中华教育界》上有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文章后,发现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教育界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态度由热情褒奖转向低落和质疑;二是虽然部分学者积极进行早期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推广和教具的中国化改造,但其在幼稚园一线领域的发展依然缓慢且采用蒙氏教法的幼稚园数量较少。文章同时与部分学者探讨若干史料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伟杰 戴钰 陈文斌
"两山"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落实"两山"思想,将"两山"思想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渗透在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以互联网为切入点,研究了"两山"思想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关系和"微"课堂、"微"平台、"微"圈层、"微"公益等更易于接受的"两山"思想传播路径。
关键词:
习近平“两山”思想 生态文明 “微”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广 付志宇
裁厘改税是近代中国财政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中国的裁厘一直存在两条路径:一条是用通过税替代厘金,主要采取统捐、特种消费税等形式,这些改良的税种往往沦为厘金的变种而失败;另一条则是用出厂税取代厘金。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关税自主的实现、中央政令的统一、税制设计的完善,近代中国初步实现了商品税制的现代化,最后完成了裁厘改税。两条裁厘路径的不同结局,也为我国的财税改革带来了启示:税收征纳关系上,征收水平应兼顾国家治理需求与纳税人负担能力,注重涵养税源;央地财政关系上,应进一步明晰税收管理权,做好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规范设计;未来的税收立法上,应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关键词:
厘金 裁厘改税 财税改革 通过税 出厂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文一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曾经尝试借鉴丹麦经验,丹麦合作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土地改革和民众教育。土地改革后的自耕农成为合作事业的主体,不过,这项变革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策动,在当时的中国,此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且因中国土地权益错综复杂,以及土地承载了不可估量的伦理和情感价值,要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困难重重。至于民众教育,丹麦民众学校以“最大的是爱”为训,将爱己、爱神与爱邻人统合在一起。在实际生活的教育中,在“家庭化”的氛围里,乡村青年过的是有爱的团体生活,也为离校后从事农村合作做足了准备。与之不同,我们的民众教育则从“人生有情”的民族精神出发,激起乐生之心。乐生之后才有乐群(合作精神)、乐业(合作事业),个人无所计较,不顾得失,合作乃人生情谊之乐。
关键词:
丹麦 合作 自耕农 爱 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学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MVC(现代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湖南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湖南的三次产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文章在深入分析湖南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多种手段,为湖南省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调整、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各地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以及与沿海的产业实现对接等提供策略。
关键词:
MVC 湖南 产业转型 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