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7)
2023(12889)
2022(10406)
2021(9683)
2020(8053)
2019(17997)
2018(17956)
2017(33997)
2016(18399)
2015(20774)
2014(20630)
2013(20627)
2012(18936)
2011(17083)
2010(17349)
2009(16629)
2008(16761)
2007(15285)
2006(13892)
2005(13114)
作者
(51515)
(43399)
(43168)
(40956)
(27491)
(20671)
(19527)
(16892)
(16501)
(15522)
(14928)
(14445)
(14176)
(13724)
(13516)
(13152)
(12763)
(12523)
(12484)
(12338)
(11025)
(10691)
(10519)
(10088)
(9795)
(9758)
(9696)
(9586)
(8744)
(8734)
学科
(87930)
经济(87811)
(85337)
(67582)
企业(67582)
管理(61955)
(46778)
方法(33455)
农业(31073)
业经(30432)
中国(26716)
(25654)
数学(25645)
数学方法(25497)
(19750)
(17582)
财务(17560)
财务管理(17542)
(17496)
贸易(17481)
(17049)
技术(16754)
地方(16688)
企业财务(16552)
(16376)
(15455)
(14460)
(14108)
(13655)
(13337)
机构
学院(271522)
大学(265644)
(126911)
经济(124912)
管理(107586)
研究(92779)
理学(91618)
理学院(90756)
管理学(89748)
管理学院(89237)
中国(77214)
(56763)
(55863)
(55463)
科学(50809)
(46097)
财经(44620)
中心(42992)
(42853)
农业(42012)
研究所(41154)
(40573)
业大(39798)
经济学(39070)
北京(35393)
经济学院(35339)
(33332)
(32845)
师范(32616)
财经大学(32388)
基金
项目(171210)
科学(137682)
研究(131095)
基金(127305)
(109103)
国家(108003)
科学基金(94005)
社会(88903)
社会科(83990)
社会科学(83971)
基金项目(66850)
(65604)
教育(57491)
自然(56368)
自然科(55135)
自然科学(55123)
自然科学基金(54226)
(53558)
编号(53024)
资助(50552)
成果(42532)
(39737)
(39046)
(38251)
国家社会(37951)
(37879)
重点(37760)
课题(35260)
创新(34693)
(34673)
期刊
(153033)
经济(153033)
研究(85547)
(58768)
中国(57459)
(45198)
管理(42352)
农业(39628)
科学(37818)
学报(36124)
(31356)
金融(31356)
业经(30088)
大学(29407)
学学(27744)
技术(23785)
教育(23509)
经济研究(23357)
财经(22881)
(21152)
问题(21113)
(19933)
世界(17739)
(16503)
技术经济(16048)
农村(15062)
(15062)
农业经济(14387)
国际(14377)
经济问题(14098)
共检索到427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以来,由于诸多因素,中国东北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比较高,形成了一定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但总体而言,其农业商品化主要特征有趋新和附旧两个方面,伴随着农业的日益殖民化,其农业商品化还不能正态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广义  
近代东北地区地权发生两次重大转变:晚清,经历了旗地转变为民地,官有转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民国,经历了土地集中到分散的演变。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前提条件。两次重大的地权演变,地权的集散程度共同规定着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的商品买卖贯穿着整个过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红  
近代中国商人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是显示出"柔韧"的一面。现在,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对于这种"柔韧"的性格,不能一概以进步或反动对其进行简单的宏观定性,而是应该根据其所处具体社会背景对其活动进行具体论述与分析。对于活跃于更加特殊的时间与空间的我国东北地区中国商人更应该采取这一分析主调。本文利用了大量日文原始资料,针对20世纪前期奉天代表性商人"丝房"的活动及其性质进行了微观的实证研究。主要观点是:丝房的经营活动对于民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鲜明的两面性特征。在丝房与外国资本的关系方面,既有从属性的一面,也具有与外国资本竞争、对抗的一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梁继红  
从学术史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事业史两个视角出发,本文考察近代在文化资源整合上的思想和历史实践。顾颉刚的《购求中国图书计划书》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思想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图书、档案、器物等文化资源整合,是近代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学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文化资源的实体聚合,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的编刊,档案考古材料等的公布,文化资源整合学术基础和组织合作的构建,是近代文化资源整合的重要实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房艳刚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琦珂  王思明  
历史上东北地区水草丰沛,森林茂密,沼泽遍地。生息繁衍于此的东北先民,或渔猎,或游牧,或农耕。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中期实行招垦政策以来,东北地区的荒田、草地、山林、沼泽,均得到了大面积的农业开发,造成农田系统对草地系统、森林系统、沼泽系统不断包抄与逐渐挤压,深刻影响了东北地区的作物布局与耕地制度。受此影响,东北地区种植业系统功能日益强化,而畜牧业系统、林业系统以及渔猎系统功能呈日渐式微趋势,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以及放垦政策的大力推行难辞其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大兵  翟印礼  郜亮亮  
饲料业是联系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本文以东北三省的饲料加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饲料加工企业成长的二维结构,即成长方向与成长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就饲料加工企业不同的成长模式所导致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业务的成长方向上看,采取横向成长的饲料加工企业相比纵向成长的饲料加工企业其效绩水平要好,而采取横向成长的饲料加工企业相比多元化成长的饲料加工企业的绩效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别;从采取的成长方式上看,采取内部成长方式的饲料加工企业相比采取外部成长方式的饲料加工企业的绩效没有显著优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津  
1840—1949年间,中国发生了剧烈的经济转型,在沿海沿江的开放城市中,房地产成为升值最快的投资热点。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外,笔者通过对沿海沿江十几座城市的实地考察,总结了近代房地产之所以能够迅速实现商品化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的重要性不仅已被历史证实,而且对当代经济转型中房地产市场的培育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雅琴  
解放前,少数民族百姓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军阀政权,通过开荒种地、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进畜牧业,对西北农业经济开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广大少数民族百姓通过开发所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少。但在此基础上,西北农业经济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其友  陶陶  姜文来  唐曲  李建平  高明杰  
本文在分析农业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设置了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障碍因素等5个农业功能分区指标组,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完成东北农业功能指标的空间聚类,将东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区、辽东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长白山老爷岭林地区、大小兴安岭林地区、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等6个农业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区功能定位和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刘凤芹  
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在全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也依然存在着与全国其他地区所共有的人多地少的约束。以种植大宗粮食作物为主、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种的东北黑土地来说,由于自然禀赋约束、土地制度约束、行政制度约束和市场约束等原因,并没有迅速地走向资源最优配置的农业发展方向。本文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给出了优化配置东北地区农业资源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世薇  张平宇  
根据东北地区各省市的农作物统计数据以及15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资料,利用区位商、集中系数、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集聚格局以及龙头企业的空间和行业布局特征。结果表明:优势农作物在东北各地市并不是均衡种植的,呈现出不同的集聚态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并没有集中分布在优势农作物生产较为集中的县市,龙头企业在各地市内的分布集聚程度不一,在省会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市区集聚较多。龙头企业行业集聚主要受区域农业资源类型、分布、以及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岩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郑丽  张苗苗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域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业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劳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这些组织对农户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引导、组织、服务等功能,加速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东北农业组织仍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制定发展区域性农业组织的对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